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病因致脑膜异常强化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8例MR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膜强化方式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2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37例。按病因不同分:感染性脑膜炎16例,脑梗死21例,脑膜癌病12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5例,开颅术后4例。结论:MRI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及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表现及强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娟  陶晓峰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06-708
目的:分析系统性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表现,探讨脑膜强化对脑膜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恶性肿瘤病史、脑脊液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脑膜转移瘤12例,其中原发肿瘤肺癌5例,乳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淋巴瘤2例,原发肿瘤不明1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①MR平扫:异常脑膜改变仅2例,表现为沿软脑膜分布的多发结节;②MR增强扫描:12例呈3种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强化)3例,软脑膜强化模式(蛛网膜下腔一软脑膜强化)6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均强化)3例,其中2例表现为沿软脑膜分布的多发结节,10例表现为线样弥漫性脑膜强化;③其它征象:脑内转移3例,脑积水3例。结论:恶性肿瘤脑膜转移在MR增强扫描上可以表现为3种脑膜强化模式,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多见,结节性脑膜强化及脑内转移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不包括脑膜瘤导致的脑膜改变)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28例,MRI常规扫描后均加增强扫描(Gd-DTPA0.1mmol/kg)。对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MRI平扫显示脑膜有异常表现,增强扫描28例均有异常表现。按脑膜主要异常强化方式可以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0例,软脑膜-蛛网膜强化15例,全脑膜强化3例。按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脑膜炎8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梗死2例,开颅术6例。结论不同脑膜病变MRI上表现形式不同,特别是MRI增强扫描。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并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恶性肿瘤所致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经确诊的脑膜癌病11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对其增强特点及病变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平扫均未见脑膜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9例显示软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高信号,累及范围包括小脑、脑干及大脑表面,但未见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异常增强。3例显示硬脑膜-蛛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大脑凸面,其中1例同时累及小脑凸 面和小脑幕。9例累及软脑膜者脑脊液均为异常,2例仅累及硬脑膜-蛛网膜者脑脊液均为正常。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脑膜癌病,根据增强特点可以区分脑膜癌 病的类型,结合临床对脑膜癌病能作出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脑膜癌病的MRI诊断价值(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探讨MRI对脑膜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脑膜癌病的磁共振资料。结果 MRI平扫SE序列T2 WI 11例阳性 ,T1WI 8例阳性 ,增强后T1WI 2 5例阳性。按Meltzer等的标准 ,依据增强MRI表现把脑膜癌病分为 2型 :硬脑膜 -蛛网膜型 7例 ;软脑膜 -蛛网膜下腔型 18例。结论 MRI扫描 ,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癌病的最佳手段 ,双倍造影剂及薄层扫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颅内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颅内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点,便于作出正确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10例颅内真菌感染中,真菌性肉芽肿8例,真菌性脑膜炎2例。结果颅内真菌性肉芽肿在CT上多呈混杂密度,可呈不规则、不连续性厚壁环,并有"晕征"。增强后环壁有不规则强化,肉芽肿呈结节状强化。可同时伴有鼻窦、颅底骨质破坏及钙化斑。MR示肉芽肿呈混杂T1WI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在高信号中间有等信号,以该等信号在增强时有明显强化为特点,有助于与颅内胶质瘤相鉴别。颅内真菌性脑膜炎广泛累及颅底或半球的脑膜,增强时见脑膜铸型强化,与常见结核性脑膜炎表现相似。结论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有一定的CT和MR表现特点,大多数能作出诊断,特别对伴鼻窦肉芽肿,颅底骨质破坏,病灶内有钙化者。真菌性脑膜炎虽有典型铸型强化,但难与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软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软脑膜病变的增强MRI表现,其中软脑膜转移17例,感染性脑膜炎15例,脑梗塞5例,Sturge-Weber综合症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软脑膜转移中结节样强化12例、弥漫对称性细线样强化12例,其中7例二者并存,未见粗线样或局灶性强化,除5例脑内伴转移瘤所致脑实质异常外,其余1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感染性脑膜炎中线样强化14例,其中细线样及粗线样强化各7例,1例粗线样强化伴结节样强化,局限性、弥漫性强化分别为8例和7例,软脑膜邻近脑实质单纯性水肿者8例;脑梗塞中5例均表现为梗塞灶邻近软脑膜细线样强化,1例Sturge-Weber综合症表现为软脑膜粗线样强化,邻近脑实质萎缩。结论:MRI是检出软脑膜病变敏感和有效的方法,不同性质病变的软脑膜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膜转移瘤的分型和各类型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活检病理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脑脊膜转移瘤123例,对各型脑脊膜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及MRI平扫、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脑膜-蛛网膜型78例,原发颅外肿瘤74例,颅内肿瘤4例,增强扫描31例呈连续线状强化,47例呈局限结节强化。软脑膜-蛛网膜型33例,原发颅外肿瘤19例,颅内肿瘤14例,增强扫描23例呈连续线状强化,6例呈局限结节状强化,4例两者表现均有。全脑膜型12例,原发颅外肿瘤9例,颅内肿瘤3例,增强扫描软、硬脑膜及室管膜均异常强化,呈线状、条带状。MRI平扫部分病灶无法发现,而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所有病灶。结论:不同类型脑脊膜转移瘤MRI表现形式多样,MRI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病灶,对其准确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膜癌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 资料与方法对13例确诊为脑膜癌病的患者,行头颅MRI常规扫描和Gd-DTPA增强扫描,分析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MRI常规扫描脑膜均未见异常.增强后,按脑膜强化的部位分: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2例,混合型强化8例;按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线型强化7例,混合型强化4例,无单纯结节型强化.2例脑膜无任何形式强化的患者,其中1例腰髓增强MRI检查见硬脊膜线型强化.其他影像学表现为脑沟回消失、侧脑室增大、交通性脑积水等. 结论国内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与国外不一致,国内患者更适合采用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类方法,增强MRI检查在显示脑膜异常方面极为敏感,对诊断脑膜癌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膜病变的MRI诊断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与CT相比 ,MRI尤其是增强MRI,对脑膜及其病变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1 3] 。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设备的改进和软件的开发更新 ,作为诊断脑膜病变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的MRI,其价值日益为临床医师所重视。MR成像技术脑膜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硬脑膜又分为外膜层 (即颅骨内板的骨膜 )和内膜层。软脑膜与蛛网膜统称为柔脑膜 (leptomeninges)。在脑底部 ,软脑膜和蛛网膜广泛分离形成基底池。自MR问世以来 ,应用最广泛、最可靠的序列是SE序列 ,但非增强SE序列显示脑膜并不敏感[1] 。正常脑膜表现为非连续…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途径脑膜转移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9例不同途径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作用。方法 59例病人,男42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其中血源性脑膜转移24例,邻近肿瘤直接侵犯脑膜29例,颅内肿瘤经脑 脊液播散6例,59例脑膜转移均经平扫及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扫描。结果 血源性脑膜转移主要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或脑膜-蛛网膜的增厚或结节,肿瘤直接侵犯脑膜均表现为肿瘤向远 端延伸的由粗变细的类似“靶征”或“鼠尾征”,经脑脊液播散的脑膜转移均为沿脑蛛网膜下腔或室管膜下大小不等的结节灶。MRI平扫阳性:结节型12例,线状增厚型11例,混合型6例。增强扫描均有较明显的强化。结论 MRI是检出脑转移的重要方法,疑有脑膜转移时应行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对血源性脑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血源性脑膜转移瘤的平扫及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的MRI表现。结果  48例共发现病灶 12 5灶。结节型 2 2例 ,线状增厚型 6例 ,混合型 2 0例。增强扫描均有较明显的强化。合并脑内转移 36例。结论 MRI是诊断血源性脑膜转移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疑有血源性脑膜转移瘤时应行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CNS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住院期间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4例为流感相关脑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痊愈出院。死亡4例,其中3例并发急性坏死性脑炎(ANE),影像表现为多灶性、对称性脑部损害,以双侧丘脑受累为特征,内囊、豆状核、脑干及大小脑髓质均可受累,病变区CT呈低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DWI示双丘脑中心区呈低信号,周边呈高信号;ADC图示中央呈稍高信号,环状略低信号环绕。另1死亡病例并发颅内真菌感染,真菌性脑膜炎MRI见脑膜明显强化,真菌性肉芽肿MRI呈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边缘强化。结论: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CNS并发症有:流感相关脑病、ANE和机会性真菌感染。ANE病死率高,但其影像表现有相对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15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indings and posi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es for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ere evaluat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as diagnosed in 11 cases when thick meningeal enhancement was present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DTPA) in T1-weighted images. Intra-axial tuberculomas were present in 8 patients, 2 of whom had intra-axial tuberculomas without MRI evidence of meningitis. Tuberculomas showed ring or nodular enhancement in postcontrast T1-weighted images, but the most significant MR feature of intraparenchymal tuberculomas was the hypointense appearance of the lesions on T2-weighted images.Correspondence to: C. Tayfun  相似文献   

15.
颅内原发恶性肿瘤柔脑膜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恶性肿瘤柔脑膜转移的MR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搜集33例诊断颅内原发恶性肿瘤柔脑膜转移惠者的MR扫描资料,扫描选用常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10例加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结果:平扫表现为不同范围脑池、脑沟和/或脑室变形、移位,结构模糊,其中28例伴有明显脑回肿胀.合并脑室壁不均匀增厚8例;合并蛛网膜下腔肿瘤结节9例,共发现结节17个,合并脑积水10例,部分病例上述表现合并存在。其中10例另选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脉冲序列扫描后,转移病灶轮廓显示较常规SE序列清晰,信号略高于TSE—T2WI。瘤体边缘与周围水肿难于分辨。增强扫描后脑内瘤体均明显增强,柔脑膜转移显示呈不同强化特征,8例尾征,14例线征,6例条索征及9例环征或结节征,少部分病例合并两种征象存在。结论:加深对颅内原发恶性肿瘤柔脑膜转移的MR影像特征的认识,选择适当的MR成像技术,提高脑膜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17例行CT平扫,12例行MR检查,10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共发现24个病灶,其中单发19例(眼眶2例,斜坡2例,额骨9例,颞骨1例,顶骨4例,枕骨1例),多发2例。CT像上主要表现为颅骨板障的破坏,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可见残留的小骨片以及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MR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和MRI有助于明确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非脑膜瘤脑膜异常强化的MRI与病因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强化特征,探讨脑膜强化形式与病因诊断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异常脑膜强化26例,根据脑膜受累层次、范围将强化形式分为四种:(1)弥漫性脑膜强化;(2)弥漫性硬膜强化;(3)弥漫性软膜强化;(4)局限性硬膜强化。依病因不同将脑膜病变分为三组:(1)肿瘤组;(2)炎症组;(3)反应组。结果:26例中,肿瘤组8例,其中弥漫性硬膜、软膜强化各3例,弥漫性脑膜强化、局限性硬膜强化各1例。炎症组8例,弥漫性软膜强化7例,局限性硬膜强化1例。反应组10例,8例呈局限性硬膜强化,2例呈弥漫性硬膜强化。结论:不同的脑膜病变可表现不同的强化特征,但离开临床,仅根据强化特征尚难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6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平扫检查25例在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0例中17例病灶呈明显团块状增强,2例病灶轻度增强,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3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呈线样及小结节样增强,增强程度较均一.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信号强度及增强方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