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疆北湾边境地区刺扰伊蚊对人的刺叮周环。方法选择北湾地区3种不同生境作24h人刺叮指数观察。结果不同生境及不同时间刺扰伊蚊的刺叮指数有很大不同,但不同生境其刺叮周环曲线基本一致,呈现有规律的晨、昏峰,晨峰最高峰在日出前1h(6时),昏峰最高峰出现在日落后1h(23时),一天中刺叮危害主要集中在日出前后1h(5~7时)和日落后1h(22--23时)。结论北湾地区刺扰伊蚊对人的刺叮危害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刺扰伊蚊孳生地情况。方法在北湾地区广泛调查各种水体,幼虫密度采取捞勺法,同时测量和记录水体面积、深度、温度以及pH值,查看水体植被、遮荫以及水体类型等情况。结果共调查水体100处,幼虫密度有较大差异。结论幼虫密度可能与水体的深度、温度、pH值、遮荫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新疆北湾边境地区2004年7月蚊虫活动高峰时间昼夜24h种群数量、刺叮指数以及气象因子的观察,探讨刺扰伊蚊高峰时间气象因子、种群数量对蚊虫刺叮活动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湾地区营院外树林生境做24h人刺叮指数、种群密度以及温度、湿度、光照气象因子观察记录,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气象因子、种群数量以及刺叮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种群数量与温度、光照呈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刺叮指数与温度、光照呈负相关,与湿度和种群数量呈正相关;以温度(x1)、湿度(x2)、光照(x3)和种群数量(x4)为自变量,刺叮指数为因变量,用强迫引入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方程:(1)y=-96.260+3、220x1+0.544x2+0.344x4,复相关系数(Multipler)为0.944,经检验呈显著性相关;(2)y=5.717+0.333x4,r为0.934,经检验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气象因子对刺扰伊蚊种群活动和刺叮吸血活动以及种群密度和刺叮周环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班布蚋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班布蚋的季节消长。方法选择北湾地区3种生境,从4月开始至蚋活动消失,每月上、中、下旬3次,每次在日出前、后1h,日落前、后1h以及12:00、16:00共6次采用人帐诱进行蚋密度调查。结果蚋的密度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以营院内人工树林环境密度最高为51.54%;其次为干旱的盐碱性荒漠为37.18%,在树林茂密、杂草丛生的生境中密度最低为11.28%。蚋的活动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至8月上旬,6月为活动高峰时间,其最高峰在6月下旬,不同生境蚋季节活动曲线相似。结论6月是北湾地区蚋活动高峰时间,其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营院内人工树林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蚊虫季节消长情况。方法选择北湾地区3种生境,从4月开始至蚊虫活动消失,每月上、中、下旬调查3次,每次在日出前、后1h,日落前、后1h以及12:00、16:00做人帐诱蚊虫密度调查。结果在3种生境中营院外树林蚊虫密度最大,营院内树林和营院外荒漠蚊虫密度较低,刺扰伊蚊是室外3种生境的优势蚊种(90.18%~96.83%),里海伊蚊在荒漠生境中数量较多(9.78%);蚊虫4月中旬出现,9月初活动消失,6-7月为北湾地区蚊虫活动高峰;不同生境及不同蚊种其季节消长曲线不同。结论北湾地区各种生境中蚊虫密度都较高,特别是野外树林茂密、杂草丛生的生境,在6-7月蚊虫活动高峰时间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6.
7.
8.
自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对钦州港口岸白纹伊蚊的分析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口岸白纹伊蚊全年除8月和次年1~3月未能捕获成蚊外,其余各月均能捕获。成蚊活动高峰季节为5~9月;幼虫出现高峰季节为6月中旬~9月中旬;白纹伊蚊的密度及季节消长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疆伊犁霍城三道河地区蚊虫种类及昼夜消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帐诱法于某部队营区内外选取3种不同生境(营区外畜圈、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小树林),每小时人帐诱采集蚊虫15 min,计算捕获蚊虫数并进行鉴定分类。结果 3种生境共捕获蚊虫2 460只,蚊种有刺扰伊蚊、里海伊蚊、哈萨克斯坦伊蚊、凶小库蚊、尖音库蚊、米赛按蚊、萨氏按蚊、赫坎按蚊、环跗脉毛蚊和日本脉毛蚊。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树林的昏峰在晚23:00,昏峰分别在早7:00和早6:00,营区外畜圈的蚊虫活动的昏峰较晚在晚24:00,晨峰不明显。结论 3种生境中库蚊占绝对优势,其中尖音库蚊为主要蚊种,营区外畜圈生境中蚊种较为丰富,相对于其他两个生境采集到的按蚊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湛江市经济技术研究开发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调查情况。5月为第一个高峰期,第二高峰期10月出现,一月份最低。季节消长与气象条件有关,区域分布以农村点最高,其次为港口点和工厂点。全年平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分别为30.8和33.2。  相似文献   

11.
清远市市区蟑螂消长趋势及种群构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清远市市区各蟑螂种群的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定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性蟑螂类防治措施和降低蟑螂的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 2002~2004年,通过粘捕方式,将捕获的蟑螂类进行分类,统计数量。结果 清远市市区蟑螂类以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其次分别是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黑胸大蠊。2003~2004年清远市市区几种主要蟑螂类的监测数量除黑胸大蠊外,其余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 清远市市区蟑螂类防治情况有了明显改观,防治应提倡综合治理方针策略与加强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2004~2005年清远市区"四害"密度消长及种群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蚊、蝇、蟑螂、鼠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定防制对策,控制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用诱蚊笼法,蝇密度监测用诱蝇笼法,蟑螂密度监测用粘捕法,鼠密度监测用粉迹法。结果蚊、蝇密度高峰在第二季度,蟑螂密度高峰在第三季度,鼠密度全年平稳,无密度高峰;市区蚊以致倦库蚊为主,蝇以大头金蝇、家蝇为优势种群,蟑螂以美洲大蠊、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鼠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主。结论清远市区“四害”密度较高,防制应提倡综合治理方针策略与加强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辽宁省三带喙库蚊密度和季节消长,为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结果2007年168次监测共捕获三带喙库蚊768只,占捕蚊总数的7.23%。三带喙库蚊活动时间7~9月,8~9月上旬为高峰期。结论辽宁地区三带喙库蚊的密度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菊酯以及氯菊酯与避蚊胺复配的杀虫剂处理衣服对刺扰伊蚊和班布蚋的防护效果。方法用2种剂量的药物浸泡迷彩服,通过强迫接触法进行击倒时间的观察;用2种剂量的药物浸泡蚊帐,并设空白对照,在野外通过人帐诱法,观察其防护效果;在野外穿着药物处理过的服装观察对蚊、蚋的防护效果。结果强迫接触试验中对班布蚋的击倒时间剂量1的KT50为2.110 min,剂量2的KT50为2.760min,对刺扰伊蚊的击倒时间,剂量1的KT50为6.826 min,剂量2的KT50为7.757 min;人帐诱试验剂量1对蚊蚋的防护效果为88.17%~88.64%,剂量2对蚊蚋的防护效果为92.90%~93.26%;在野外防护效果试验中,穿着实验室浸泡的衣服,剂量1对蚊、蚋的保护率为84.51%~92.19%,剂量2对蚊、蚋的保护率为90.14%~95.31%,现场对衣服进行喷雾,剂量1对蚊、蚋的保护率为91.55%~95.31%,剂量2为94.37%~96.89%。结论用0.80%的氯菊酯以及0.50%氯菊酯和5.21%避蚊胺复配药物2种剂量浸泡衣服或使用前对衣服进行喷雾,在野外活动时都能有效地防护刺扰伊蚊和班布蚋的叮咬。  相似文献   

15.
An outbreak of Rift Valley fever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and Yemen in 2000 was the first recognized occurrence of the illness outside of Africa and Madagascar. An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mosquito vectors in the region yielded an isolate from Aedes vexans arabiens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strains from Madagascar (1991) and Kenya (1997).  相似文献   

16.
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丹东市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为预防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诱帐法。结果2005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18.52%,2006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27.96%。中华按蚊活动时间为6月上旬~10月下旬,高峰季节为7~8月。结论丹东地区中华按蚊和疟疾发病率相吻合,必须做到减少蚊虫叮咬,才能降低疟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镇江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帐诱法、诱蚊灯法,蚊幼调查采用勺捞法,所捕获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共捕获蚊虫2 313只,由4属7种构成,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种群;全市4~11月蚊幼平均密度为12.23只/勺,成蚊平均密度为12.37只/h,6~9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初步摸清了镇江市蚊类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蚊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与掌握绍兴市区的蝇类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笼诱法。结果绍兴市区2年平均蝇类密度为161.01只/笼,新城区蝇类密度明显高于老城区,2004年蝇类密度明显高于2003年。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巨尾阿丽蝇、亮绿蝇、棕尾别麻蝇、市蝇、铜绿蝇、厩腐蝇的平均密度依次为92.21、17.89、16.30、8.76、8.17、5.21、4.20、3.88、1.21只/笼。蝇类季节消长呈双峰型,高峰在7月、9月。各类型生境蝇类密度分别为绿化带(320.27只/笼)、农贸市场(164.61只/笼)、居民区(125.91只/笼)、餐饮业(112.8只/笼)、垃圾中转站(111.01只/笼)。结论不同时间、调查点、生境的蝇类密度均有差异,气温、孳生环境、防治措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