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3根管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 ,2 0岁 ,在校大学生 ,因正畸需要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 ,其中 14、2 4和 4 4形态均正常 ,34虽然牙冠形态正常 ,但有 3个牙根 ,1个颊根 ,2个舌根。舌侧自牙根上 1/ 3处开始出现根面沟 ,至根尖处将舌根分为近中、远中舌根 ;远中面颊根与远中舌根融合 ,远中根面沟至根尖 0 .2 0cm处将颊根和远中舌根分开 ;近中面颊根与近中舌根融合 ,近中根面沟至根尖 0 .4cm处将颊根和近中舌根分开。牙体全长 2 .4 5cm ,冠长 0 .95cm。颊根长 1.5 0cm ,直立 ,根宽 0 .4 0cm ,# 10扩大针可探及根尖孔 ;近中舌根长 1.4 0cm ,根尖略向近中弯曲 ,根宽 0 .13cm…  相似文献   

2.
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弯曲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弯曲度的特点。方法从临床采集25颗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开髓揭顶后,将2支8号K锉分别插入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达根尖孔。RVG(radio visiography)数字成像系统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X线数码牙片。将数码牙片导入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6.0,分别用Schneider法和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度及根管入角。结果 Schneider法测得远颊根根管在近远中向弯曲度为9.33°±5.08°,颊舌向为10.06°±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舌根根管在近远中向弯曲度为11.28°±7.30°,颊舌向为28.34°±13.76°,颊舌向弯曲度显著大于近远中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ine法测得的各项目均值皆大于Schneider法,而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972,P=0.000)。远舌根根管在颊舌向根管入角为27.04°±8.85°,明显大于近远中向的13.15°±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掌握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弯曲的特点有利于根管预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下颌第一前磨牙其根管形态变异较大,多根管的发生率在25%左右[1].现报告l例3根管病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汉族,因右侧下颌后牙残根反复肿痛就诊要求拔出.检查:44残根,残端大部位于龈下.X线片示:44残根似为双根,远中根可见部分根管影像,近中根有影像重叠(图1).局麻下予以拔出,见44为3根,即近颊根、远颊根及舌根,远颊根与舌根融合,于近中及远中可见两根外形轮廓,中间融合连接,于根尖处分为两个根尖;近颊根与远颊根中上部融合,但有根面沟,中下部近颊根分离,根尖端向远中弯曲(图2-6).44冠方残端可见3个根管口,与牙根相应分别位于近颊、远颊及舌侧(图7).3个根管口分别插入#15扩大针可达相应3个根尖,X线片示3个根管相互独立(图8).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4岁,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术前曲面体层片示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左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异常。拔牙术前检查见发现牙冠形态均正常,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阻力均较大,拔除后发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均为3根(2个颊根和1个腭根),离体下开髓均为3根管;左下颌第一前磨牙为融合3根,可见明显沟状凹陷;右下颌第一前磨牙为融合双根(图1)。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因颊侧2根舌向弯曲明显,拔除时颊侧2根折断。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离体下开髓,发现其近颊根和腭根融合,远颊根为单一根管。拔牙术后摄左右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根尖片,左侧上颌第二前磨牙疑3根影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测量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独立远中根的解剖特点。 方法 收集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锥形束CT影像资料共100例(男、女各50例),测量远舌根根管口的解剖位置,及远舌根根管进入方向。 结果 远舌根根管口与远颊根根管口、近舌根根管口、近颊根根管口平均距离分别为3.11、2.90、4.13 mm;远舌根与远颊根根管上段在颊舌平面上相交角度是43.29°、近远中向角度是3.26°,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远舌根根管口与远颊根、近舌根根管口连线角度为女性75.10°、男性77.07°,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锥形束CT测量能为临床定位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变异时颊面管的粘接位置对磨牙旋转的影响。方法 20例正畸患者,矫治中使用第二代直丝弓网底颊面管常规粘接在第一磨牙颊面,比较矫治前后第一磨牙的旋转及邻接关系。结果第一磨牙远中尖较大,且偏向颊侧者,矫治后近中颊尖和远中颊尖连线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邻面切线所成角度增大。结论第一磨牙远中尖过于偏向颊侧者,颊面管常规粘接会导致远中舌尖向近中舌侧扭转。  相似文献   

7.
有报道 ,上颌第一前磨牙 5 4.6%在牙根中部或根尖 1/3处分为颊舌二根 ,43 %为单根牙 ,另有 2 .4%为三根 ,较为罕见。笔者近日在临床上遇见一例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病例 ,报告如下 :患者 ,女 ,14岁 ,因正畸需要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局麻下拔除右上第一前磨牙 ,见该牙于根中部分为颊舌向三根 ,其中颊侧二根 ,自颈缘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 ,远中面最深 ,颊侧二根间次之。 3d后复诊局麻下拔除左上第一前磨牙 ,见该牙亦为三根 :近中颊侧根、远中颊侧根、腭根。近中颊根与腭根融合 ,远中颊根与另外二根在根尖 1/3处分叉 ,根面凹陷情况同右上第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2岁。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14,24,34,45。拔牙后见14,24.颊侧均为近远中两个根,腭侧为一个根。分别将14,24.离体牙打开髓腔,见髓腔呈颊腭向呈葫芦形。颊侧为近远中向扁形根管口,用10号不锈钢根管锉探入,分别各探入1个根管。腭侧探及1个根管。将离体牙带根管锉拍摄X线牙片,清晰可见三根管影像(图1)。  相似文献   

9.
上颌第三磨牙是所有牙齿中最易发生解剖变异的牙齿,其牙根数目、形态、排列方向同时变异,特别是多根呈近远中向并列的解剖变异(四根三根管)尚罕见报道.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8)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颊侧移位阻生行拔除术.术中挺松患牙后常规钳拔颊腭向脱位时十分困难,术后见患牙罕见解剖变异——四根呈近远中向直线排列,(|)(8)根尖平面近远中向俯视观示近中、远中、颊侧及腭侧各1个牙根,其中近中、远中及颊根较粗大,可见明显根尖孔;腭根较细小,未见根管及根尖孔(图1);(|)(8)根尖X线片示4个牙根3个根管,根管呈近远中向直线排列,操作长度基本相等(图2).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4岁,因正畸需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其中34、44形态均正常,14、24虽然牙冠形态正常,但均有3个牙根,2个颊根和1个舌根。颊侧自牙根1/2处开始出现恨而沟,至根尖处将颊根分为近中和远中颊根:牙体全长19mm,冠长8mm,舌根长12mm,直立,根宽4mm。  相似文献   

11.
刘锐  杜菡  李刚 《北京口腔医学》2022,30(2):111-114
目的 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及弯曲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本试验为回顾性研究,具有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的375例北京地区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方法评估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测量104例患者18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三维重建图像中远中舌根的颊舌向观弯曲角度以及邻面观最大弯曲角度。结果 在375例下颌第一恒磨牙病例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27.7%,不同性别远中舌根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915),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Schneider法测得在颊舌向观远中舌根的平均弯曲度为(15.74±9.42)°,而在邻面观平均弯曲度为(44.0±15.3)°,颊舌向观平面的弯曲度显著小于邻面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了解并熟悉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和弯曲度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4岁,因正畸需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其中34、44形态均正常,14、24虽然牙冠形态正常,但均有3个牙根,2个颊根和1个舌根。颊侧自牙根1/2处开始出现根面沟,至根尖处将颊根分为近中和远中颊根。牙体全长19 mm,冠长8 mm,舌根长12 mm,直立,根宽4 mm,#15扩大针可探至距根尖孔2 mm处;近中颊根长11 mm,根尖直,几乎无弯曲,根宽2 mm,#15扩大针可探至距根尖孔3 mm处;远中颊根长12 mm,根尖向远中弯曲,根宽2 mm,#15扩大针可探至根尖孔。上颌第一前磨牙3个根管1例@姜虹$辽河油田中心医院!辽宁盘锦124010 @李兴春$辽河油田中心医院!辽宁盘锦124010 …  相似文献   

13.
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弯曲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弯曲程度的情况。方法;收集36个离体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在根管中分别插入15-^#25的根管扩大针,拍摄近远中向(临床)和颊舌向(邻面)的X线片,用Photoshop5.0软件分析根管的弯曲率,根管的构型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结果:大多数的近中根管在2个观察方向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弯曲发生处多为根中1/3,近远中向的近中颊要管弯曲度最高(P<0.05),颊舌向的近中颊,舌根管可在根尖1/3显示第二个弯曲度,弯曲程度均高于同一根管的第一个弯曲度,VertucciⅡ型占近中根的64%。大多数的远中根管无明显的弯曲,且多是单根单根管。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根管多有不同程度的弯曲,了解根管的弯曲对于成功的牙髓,尖周病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测量中,前牙区最大牙根间距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后牙区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2)在下颌近远中测量中,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之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能够充分识别牙槽骨和牙齿根间区的结构关系,为中国人牙槽骨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安全植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的初始锥度。方法收集牙体完整的13~23岁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23颗,采用显微CT对标本从根尖向冠方进行断层扫描,将每个根管平均分为3段,通过3ddoctor软件测量根管的近远中向管径及颊舌向管径,计算这3个水平段颊舌向和近远中向根管锥度。结果根管近远中向锥度由根冠至根尖分别为0.06、0.08、0.07,颊舌向锥度由根冠至根尖分别为0.32、0.21、0.25。颊舌向3段锥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远中向3段锥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23岁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颊舌向锥度变化明显,最小的锥度在根中1/3。近远中向锥度较颊舌向小,但根管上下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上颌第一前磨牙3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4岁,因正畸需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在20g/l。利多卡因局麻下顺利拔除24。离体牙检查:牙冠为双尖形,[牙合]面颊舌径大于近中远中径,共有3个牙根。在根长1/2处分为颊,舌2根,而颊根在距根尖1/3处又分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38岁。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关节科检查时发现 ,6 6舌侧 3牙尖变异。检查 :下颌共 1 5颗恒牙 ,牙列较整齐 ,无龋齿 ,牙周组织健康 ,牙齿钙化良好 ,面磨耗较大。6 6面可见 6个牙尖 ,颊侧 3牙尖短而圆 :从近中颊尖到远中颊尖、远中尖依次变小 ;舌侧 3牙尖长而锐 :近中舌尖 ,中舌尖 ,远中舌尖。有 2条舌沟从 3个舌尖之间通过 ,中舌尖舌轴嵴明显 ,其余舌轴嵴不明显。远中舌尖最大 ,近中舌尖次之 ,中舌尖最小。面沟嵴明显。在患者的 77舌侧也有变异 ,明显可见 3个牙尖 , 8面呈多尖型。X线片显示牙根及牙槽骨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的支抗磨牙受力情况及移动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Typodont模型原理,设汁制作出结构简化的实验牙受力、移位测量装置.实验对象依受力点、受力大小及受力角度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3颗样本牙.1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50g;2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远中舌侧尖,力值150g;3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以上3组上颌受力点均位于上颌尖牙,施力角度约30°.4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上颌受力点位于上颌双尖牙,施力角度约60°.选取实验牙近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最高点为固定标志点,以测量装置上的基准点线为参照点线,测量实验前后下颌实验牙标志点与基准点线间的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4组下颌实验牙在牵引力作用下均有明显的近中向及颊向移位,同时伴(牙合)向伸长.近中向位移值范围为0.50~3.33 mm,颊向位移值范围为2.67 ~6.17 mm,垂直向位移值范围为0.22 ~4.00 mm.位移大小与牵引力大小有关,1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力角度的变化可影响实验牙移动模式,角度增加,实验牙以颊向及(牙合)向移位为主,同时冠远中向旋转减轻.结论 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力引起下颌实验牙三维移动,以近中及颊向移位为主,受力点的位置、牵引力的大小与角度可影响支抗牙的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根管的生物机械预备是牙髓治疗的重要步骤,但根管的弯曲及构型常造成技术上的困难。作者从颊舌向和近远中向观察了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颊、舌两根管的构型和弯曲度。 选取697颗不分年龄性别、根尖完整、未行牙髓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截除远中根,在近颊及近舌根管中分别插入合适型号的扩孔钻,拍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X线片,放大30倍观察。分别用第一、第二或第三弯曲度表示根管弯曲程度,根管构型采用Vertucci分类法,与本文有关的各型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颌前牙根管根尖部的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方法 采用Digora间接数字化成像技术拍摄481颗下颌前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X线影像,分析根管的分型、根管根尖部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结果 下颌前牙以Ⅰ型根管为主,但仍有25.46%的下颌切牙和13.21%的下颌尖牙出现Ⅱ、Ⅲ和Ⅳ型根管.在Ⅰ型根管中,颊舌径(中间值)大于近远中径(中间值),且下颌切牙和尖牙距根尖1 mm处颊舌径的中间值为0.32 mm;下颌前牙颊舌向锥度大于近远中向锥度,颊舌向锥度的中间值大于0.10.结论 下颌前牙的根管根尖部形态较为复杂.预备单根管下颌前牙时主尖锉应选用至少35#的根管锉,并配合根管冲洗、改良根管预备和加强消毒等技术,以达到完善的根管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