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27例在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行气道综合管理。结果:38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疗组12例,10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5~10d,平均7d。对照组26例,9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11—20d,平均17.5d。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和感染控制率均明显优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者(P〈0.01)。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初期死亡率与原发性、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肺部感染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气管切开时,实验组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气管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对照组未予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5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66.67%。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6.09%。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王崇林  邓惠芬 《武警医学》2008,19(9):844-84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置管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类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康复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68例重型颅喃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1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医院肺部感染治愈122例(78.21%),显效16例(10.25%),好转10例(6.41%),死亡8例(5.1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误吸、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引起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空气及物品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对纠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缺氧及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50例和常规吸痰50例动脉血氧纠正情况,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结果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能明显迅速改善缺氧,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肺部感染治愈时间显著低于非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先考虑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取代常规吸痰以通畅呼吸道,尤其是合并明显缺氧、肺部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6例,GCS评分≤8分,经专科会诊有HBO治疗指征,并排除禁忌证.其中234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HBO治疗,入院或颅脑手术2周内首次行HBO者为早期HBO组,共126例.入院或颅脑手术2周后首次行HBO者为晚期HBO组,共108例.另外,因各种原因未行HBO者92例作为对照组;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GCS评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随访时间均为入院或手术始至以后8周.结果 早期HBO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8,P<0.01),晚期HBO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P<0.05).早期HBO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P<0.01).早期HBO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P<0.01).结论 早期HBO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常见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的目的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防止肺部感染。但若护理不当,反而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肺部炎症。甚至成为主要死亡原因。自1995~1997年收治74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我们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内收住的2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NICU内重型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59例,发生率为19.9%,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昏迷程度(GCS评分)、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是否手术、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吸烟史的影响(P〈0.05);G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分布,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5例,女性135例;年龄19~70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60例,坠落伤75例,打击伤64例,其他伤21例。根据气管插管的时机将其分为早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内实施的气管插管,191例,)和延迟插管组(指对受伤患者2h后或出现以下呼吸衰竭表现时给予的气管插管,229例),分析插管前、插管后1d及3d血气指标及颅内压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6个月神经功能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与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1、3d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氧饱和度(SpO_2)明显升高(PaO_2:P=0.038;SpO_2:P=0.041),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颅内压明显降低(PaCO_2:P=0.033;HR:P=0.036;RR:P=0.044);早期插管组插管后1d及3d的PaO_2、SpO_2较对应的延迟插管组升高(插管后1d的PaO_2:P=0.027,SpO_2:P=0.028;插管后3d的PaO_2:P=0.017,SpO_2:P=0.031),而PaCO_2、HR、RR及颅内压降低(插管后1d的PaCO_2:P=0.036,HR:P=0.034,RR:P=0.023;插管后3d的PaCO_2:P=0.022,HR:P=0.030,RR:P=0.026)。早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肺部感染发生率:P=0.038;死亡率:P=0.026)。早期插管组ADL分级Ⅰ级和Ⅱ级比例明显高于延迟插管组,而Ⅲ级、Ⅳ级、Ⅴ级明显低于延迟插管组(P=0.024)。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对于降低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胸部CT扫描在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胸部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两家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163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早期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早期头部CT扫描加胸部X线片(2000年1月-2006年10月);B组:早期头部、胸部CT平扫(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比较救治效果.结果 A组84例,年龄(49±20)岁;B组79例,年龄(48±18)岁.A组肺部感染25例(30%),B组肺部感染10例(13%);A组9例(11%)发生ARDS,B组1例(1%)发生ARDS;A组发生神经源件肺水肿8例(10%),B组1例(1%);A组患者平均昏迷时间41 d,B组15 d.结论 早期胸部CT扫描有助于明确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诊断,从而降低肺部感染、ARDS、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48 h)骨折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创伤(GCS≤8)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年龄、性别、颅脑创伤情况、骨折部位分布及其他全身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根据骨折的早期(<48 h)治疗方法不同,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A组:早期骨折外固定组(40例);B组: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A组在感染率、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开展早期骨折外固定法与原有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25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和G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P<0.01~0.05);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治疗后血清Glu水平为(5.6±1.5)mmol/L明显低于入院时Glu水平(11.2±2.9)m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6个月,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恢复良好率(52.00%)明显高于糖尿病颅脑损伤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Glu水平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也可作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征象、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48例)、特重度组(29例)。比较4组CT征象、CSF/ICV,分析两者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并随访30天,对比不同CT征象、CSF/ICV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两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组基底池、中线移位、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Rotterdam CT评分、CSF/I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tterdam CT评分、CSF/ICV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715、0.672,P均<0.001);Rotterdam CT评分、CSF/ICV联合评估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伤的AUC为0.877,大于两者单独评估,95%CI为0.824~0.919,敏感度为87.01%,特异度为78.40%;随访30天,Rotterdam CT评分、CSF/ICV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Rotterdam C...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急救、确诊方法 和综合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35例危重烧伤患者中,14例因发生吸入性损伤于当地行紧急气管切开术,并随后转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救治: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程度,探取痰痂及坏死脱落黏膜,止血,根据黏膜修复程度指导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的时机;人工鼻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雾化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黏膜修复.结果 气管镜检查见14例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分别为中度3例,重度8例,特重度3例.7例于伤后1周内拔管,6例于伤后第2周拔管,1例肺部感染严重者于伤后42天拔管.痰培养11例为无细菌生长,3例发现细菌,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用气管镜探取痰痂3次,避免了窒息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 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越早越好;气管镜有助于准确诊断损伤程度,取出痰痂和坏死黏膜,防止气道阻塞,动态观察气管黏膜的修复,指导拔管时机;人工鼻、黏膜修复药物以及各种促排痰措施的综合应用对治疗吸入性损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的治疗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63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结果61例创伤性休克中57例得到纠正,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入院后2 h内,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人院后11 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 h;1例于伤后6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2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行截肢术;3例轻度跛行,行走痛.结论损伤控制手术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很大指导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amage control theory in treating severe poly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bone and joint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data including complication, death rate, fracture healing and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of 63 patients with severe polytrauma combined with bone and joint injury( average ISS ≥27 poi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09.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 57 shock patients were cured,three died of hemorrhagic shock within two hours after admission and one patient died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11 hours after admission. One patient died of ARDS at 24 hours postoperatively and one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t day 6 after injury. Fracture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52 patients, with satisfactory recovery of the limb function. Amputation was performed in two patients and three patients had mild claudication and pain walking. Conclusion Damage control strategy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guidance of treatment of severe polytrauma combined with bone and joint inju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对68例70岁以上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易感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与无COPD的7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病原菌均以酵母菌属为主。COPD、年龄、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糖尿病对肺部真菌感染有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酵母菌属是肺部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70岁以上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早期高压氧组)48例,B组(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0例,C组(早期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1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3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1周、2周后C组GC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1).治疗3个月后A、B、C 3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51.48±9.35、50.48±9.05、68.95±8.69,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9.58%、42.00%、68.64%,死亡率分别为33.33%、34.00%、11.76%.C组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B组(P〈0.01),并且C组死亡率显著低于A、B组(P〈0.01).结论 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