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126例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1 对象 我院2004-01~2004-06泌尿科、皮肤性病科及妇产科门诊患126例。所送患在取标本前1周内未用过抗生素.男性取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女性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u)分离株的血清分型与分子分群的分布状况与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加固体的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解脲脲原体临床菌株,纯化后采用PCR扩增Uu多条带基因进行分子分群,采用代谢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从377例性病门诊患者中分离到Uu117例,阳性率31%。其中男性54例,阳性率46%;女性63例,阳性率54%。成功进行分子分群114例,其中生物1群47例,占41.2%;生物2群67例,占58.8%;进行血清分型60例,其中单个型别41例,占68.3%;多型别合并19例,占31.7%。出现频率高的型别为7型24例(29.63%),2型19例(23.46%),14型11例(13.58%)和4型7例(8.64%)。未见3、5、12、134种血清型别。16.7%Uu分离株(10/60)存在分型与分群结果不符情况。结论性病门诊患者Uu分离株中,生物2群所占比例多于生物1群,血清分型以7、2、14、4等型别常见,发现部分菌株分子分群与血清分型结果不符现象。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临床迫切需要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实验诊断方法,从解脲脲原体(UU)基因组保守区域选择一对寡核甘酸引物建立检测UU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产物片段为186bp。同时采用PCR法和培养法对52份孕妇宫颈分泌物检测。研究表明: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优点,是临床检测UU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u)分离株的血清分型与分子分群的分布状况与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液体加固体的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解脲脲原体临床菌株,纯化后采用PCR扩增Uu多条带基因进行分子分群,采用代谢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从377例性病门诊患者中分离到Uu 117例,阳性率31%.其中男性54例,阳性率46%;女性63例,阳性率54%.成功进行分子分群114例,其中生物1群47例,占41.2%;生物2群67例,占58.8%;进行血清分型60例,其中单个型别41例,占68.3%;多型别合并19例,占31.7%.出现频率高的型别为7型24例(29.63%),2型19例(23.46%),14型11例(13.58%)和4型7例(8.64%).未见3、5、12、13 4种血清型别.16.7%Uu分离株(10/60)存在分型与分群结果不符情况.结论 性病门诊患者Uu分离株中,生物2群所占比例多于生物1群,血清分型以7、2、14、4等型别常见,发现部分菌株分子分群与血清分型结果不符现象.  相似文献   

5.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解脲脲原体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统计我院近期602份尿道(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并对解脲脲原体阳性的134例作了耐药性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602例尿道(男性)和宫颈(女性)分泌物拭子,取自因有泌尿生殖道症状而来就诊的门诊病人。年龄,男17~56(岁),平均33岁;女19~52(岁),平均28岁。12 试剂和操作 支原体药敏试剂盒(银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操作方法及结果判读参见说明书。2 结果21 感染情况 602例支原体培养标本中,150例支原体阳性,总阳性率(249%),其中解脲脲原体阳性…  相似文献   

6.
陈婷  颜继忠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01-1602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属于柔膜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的微生物。目前,解脲脲原体可分为两大生物群和14个血清型,生物群1或Parvo,包括血清型1、3、6和14;生物群2或T960,包括其余的10个血清型。但各型与疾病关系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7.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应用珠海市银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出品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122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就诊病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为582例,总的感染率为47.70%,其中Uu单项阳性525例(占43.03%),Mh单项阳性29例(占2.37%),Uu与Mh混合感染28例(占2.30%);其中男性支原体的总感染率为21.35%,女性支原体的总感染率为67.63%。Uu对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美满霉素(Minocycline,M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PA)、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克拉霉素(C1arithromycin,CLA)、交沙霉素(Josamycin,JOS)、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SPE)的敏感率分别为:96.00%,96.00%.4.76%,27.24%,46.48%,10.48%,82.28%,94、86%,94.86%,20.95%。Mh对上述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72.41%,93.10%,27.59%,34,48%,79.31%,10.34%,27.59%,41、38%,41.38%,27.59%。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显著高于Mh(P〈0.0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DOX、MIN是治疗Uu感染的最敏感药物,MIN是治疗Mh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明显增加,在国内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培养方法上有所争议,综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我们工作经验,谈一谈我们对Uu和Mh培养方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铜仁地区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性病和妇产科门诊252例患者采集的标本,应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252例患者中146例培养出支原体,占57.9%;Uu单项阳性97例,占38.5%,高于Mh单项阳性5例(2.0%)和Uu、Mh混合感染44例(17.5%,).药敏结果显示,敏感药物首选为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其次为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和司帕沙星.结论Uu和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加强实验室监测,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的发生尤为重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提高抗生素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解脲脲原体耐药性的变迁,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2009年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物敏感检测。结果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3年中耐药性均小于10%;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巴沙星的耐药性呈较高水平。结论 解脲脲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定期监测解脲脲支原体的耐药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79例患者各取两份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培养法同时进行检测。结果79份标本中PCR法阳性率为60.76%;培养法阳性率为49.37%。其中有6例用PCR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但用培养法为阴性;有3例用培养法检测出阳性。PCR方法检查技术要求较高,但是一般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低,且不能鉴别标本中UU的死活情况。培养法虽过程耗时长但准确性好,是临床的金标准,所以两者运用到临床时应相互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43-4445
目的通过研究解脲脲原体(Uu)对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临床分离Uu的耐药表型和长时间低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刺激对Uu耐药性产生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经验性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 (1)检测就诊患者标本1123例,并收集阳性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对喹诺酮类药物中敏的Uu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析临床分离Uu的耐药表型。(2)选10株对左氧氟沙星(LEV)敏感的Uu进行抗生素耐药诱导试验,用亚抑菌浓度(1/2MIC)左氧氟沙星持续4代刺激。结果(1)1123例样本中,筛选出Uu阳性共319株,检出率达28.4%。检出的319例Uu标本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以环丙沙星(CIP)及诺氟沙星(NFX)最高,达75.9%与73%;氧氟沙星(OFL)耐药率居中,达37.9%;司帕沙星(SPA)与LEV较低,分别为29.7%和27.9%。(2)对Uu喹诺酮类药物中敏的Uu菌株中,SPA与LEV活性最强,OFL次之,CIP及NFX活性最差。(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敏Uu株的第一代诱导中第9管出现亚抑菌(浓度0.5mg/L),第2代与第3代诱导后,亚抑菌管均为第7管(2mg/L),第4代诱导后,亚抑菌管为第5管(8mg/L)。结论 Uu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居高不下,加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易产生耐药,药物敏感性测定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u)编码Ⅱ型拓扑异构酶的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的关系。【方法】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Uu临床分离株用环丙沙星进行耐药诱导培养,产生第一代和第二代耐药突变株。检测环丙沙星对Uu标准株、临床分离株、第一代和第二代耐药突变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这些菌株的QRDR进行基因测序。【结果】第一代耐药突变株均在编码拓扑异构酶Ⅳ的基因的QRDR上发生了点突变;第二代耐药突变株则在继承了前代的点突变之后,均在编码DNA促旋酶的基因的QRDR上发生了额外的点突变。【结论】QRDR突变可导致Uu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环丙沙星对Uu的首要靶酶是拓扑异构酶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 (UU)感染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 :5 8例异位妊娠妇女和 70例健康妇女 ,取其宫颈分泌物进行UU分离培养。结果 :异位妊娠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为 39.7% ,高于对照组阳性率 8.6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解脲脲原体感染可能是增加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检测从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的解脲脲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敏感性超过85%的药物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高达85%;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以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164株解脲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男、女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鉴定及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低于5%,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司巴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32%~40%,而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5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解脲脲原体 (Uu)和鹦鹉热衣原体 (Cps)与人类结膜炎的关系 ,本文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对 5 7例 (6 2眼 )结膜炎患者的病灶部刮取物进行了Uu、Cps和沙眼衣原体 (Ct)特异性核酸检测 ,并对Uu和Cps各一例nPCR阳性产物进行了DNA测序。结果显示 57例结膜炎患者中Ct、Uu及Cps的检出率分别是19.3%、14.0%和3.5%。表明除Ct外 ,Uu或Cps可能也是人类结膜炎的致病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885-2886
目的分析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204例为病例组,同期选择行人工流产手术的200例健康早孕(孕7~10w)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荧光定量法进行UU和CT感染的检测。结果病例组UU、CT及共同感染率分别为35.8%、33.3%和20.1%,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2.5%、10.5%与3.3%,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相关感染相比,UU感染发生稽留流产风险OR值为3.04(95%CI:1.18,8.50),CT感染发生稽留流产风险OR值为4.25(95%CI:1.60,10.21),两者同时感染时,发生稽留流产风险更高。结论生殖道UU、CT感染与稽留流产相关,可能是造成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淋病后尿道炎(PGU)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淋病混合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病人的增多.来研究对346例确诊为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粘度和液化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粘度和液化时间的影响。方法 培养法检测精液UU感染。结果 4 0 6 1例不育就诊者UU阳性率 4 5 .19%。精液粘度增高组UU阳性率明显增加 (P <0 .0 0 1) ;UU阳性与UU阴性组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精液粘度正常组与增高组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粘度和液化时间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