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36例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患者行指压眶上神经的方法治疗,除1例因患者不配合而失败外,其余均有效。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与膈肌有节律不随意运动有关的突然吸气声音。单纯的呃逆一般不会持续超过几分钟而认为是生理性的肌阵挛。慢性呃逆是由于“呃逆反射弧”的持续紊乱。以前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惊厥药、强安定药、多巴胺拮抗剂、肌肉松弛剂、镇静剂、安眠药、三环抗抑郁药、麻醉药、GABA 促进剂。本文介绍顽固性呃逆使用心痛定的情况。病人和方法 7例存在持续或发作性呃逆,至少1周没有缓解。其中6例所用其它药物包括氯丙嗪、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呃逆,极难忍受,可使某些原发疾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如肝硬化可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心衰病人使心衰加重,心肌梗塞病人使梗塞范围扩大等。因此,设法尽快终止呃逆很重要。本文就新治疗方法作一简要叙述。 1 非药物疗法 1.1 针刺疗法①取扶突穴(位于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中间,颈动脉旁缘处)。选用1.5寸毫针,局部消毒后,自扶突穴水平方向刺向颈椎,有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射时,留针10min。葛书翰用此法治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78年起用Ritalin 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疗效满意。74例中男62例,女12例。原发病有心肌梗塞(15例)、心衰(15例)、尿毒症(12例)、肝硬化(8例)、风心病(7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肺脓肿(2例)、胃癌(2例)、胆囊炎胆石症(3例)。几经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针灸、中药、屏气等反复治疗无效者为顽固性  相似文献   

5.
对顽固性呃逆,笔者采用颈部按揉法可以立即止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操作方法如下: 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拇指放于患者颈后部,中指伸向颈  相似文献   

6.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11月 ,我院采用指压膈穴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出现的顽固性呃逆 ,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AMI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患者 4 5例 ,诊断标准符合 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排除消化系统疾病 ,入院前均无呃逆症状。随机分为两组 :指压膈穴组 (实验组 )与吞服温水组 (对照组 )。实验组 2 5例 ,男 2 1例 ,女 4例 ;非透壁梗死 2例 ,广泛前壁梗死 5例 ,多壁梗死 5例 ,前间壁梗死 5例 ,下壁梗死 8例。对照组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非透壁梗死 1例 ,广泛前壁梗死 4例 ,多壁梗死 4例 ,前…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疾病是顽固性呃逆的常见病因之一,由于呃逆持续发作可引起失眠、疲劳、营养缺乏和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可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因此应及早终止发作,治疗应选择对脑血流和神经功能恢复无影响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654-2注射液和维生素B_6液,取内关穴、天突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16例,女4例。20~35岁12例,35~45岁,6例,45~60岁2例。病程最长18个月,最短1周。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多见于脑干及小脑病变,或幕上病变累及脑干,如大面积梗死或出血。这类患者均有较重的原发病,临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现结合我院治疗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将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用药方法:将硝苯吡啶20mg研面后送至舌系带两旁。反复发作者可重复应用,但每日总量不超过100mg。2.治疗结果:共治疗35例。①显效:用药15分钟内呃逆消失,本组22例。②有效:用药后呃逆次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指呃逆超过48小时或对常规治疗无效者,传统上采用的药物有氯丙嗪、苯妥英钠、哌醋甲酯、尼可刹米、阿米替林及硝苯地平等,疗效均不甚理想。近年来对IH的药物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1 氟桂利嗪氟桂利嗪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眩晕、耳鸣、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刘希涛用氟桂利嗪治疗顽固性呃逆病人46例,每天  相似文献   

12.
著者曾在1例全身性肌阵挛的 Lance-Adams综合征出现呃逆的病人,用氯硝基安定3mg/d 治疗收到显效,本文补充报告4例顽周性呃逆,用氯硝基安定治疗的疗效。2例多发性脑梗塞,在其神经症状恶化的时候出现了顽固的呃逆,首先静注灭吐灵10mg 治疗,其后经口投与30~60mg,无效。给予硝基安定,1.5mg/d  相似文献   

13.
本刊过去曾刊登过许多篇消化系疾病方面的文章,它不仅进行了临床经验的广泛交流,促进消化系医疗工作的发展,而且提供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国内外诊治方面的新进展,为临床工作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消化系疾病的有关治疗学问题,本刊从1988年2月起,曾邀请消化系有关专家做中心发育,讨论了上消化道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的治疗问题,使广大的基层临床工作者从中学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了使消化系疾病的治疗问题能得到更广泛的交流,此次我们集中了基层临床医生具体的临床实际工作中的治疗经验和体会,其中包括:消化性溃疡、顽固性呃逆、急性腹痛、便秘、腹泻、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和肝硬化腹水等的具体治疗经验和体会等文章。另外,本期在“内镜诊治”栏目中,还介绍了内镜治疗方面的一些文章。供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刊过去曾刊登过许多篇消化系疾病方面的文章,它不仅进行了临床经验的广泛交流,促进消化系医疗工作的发展,而且提供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国内外诊治方面的新进展,为临床工作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消化系疾病的有关治疗学问题,本刊从1988年2月起,曾邀请消化系有关专家做中心发育,讨论了上消化道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的治疗问题,使广大的基层临床工作者从中学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了使消化系疾病的治疗问题能得到更广泛的交流,此次我们集中了基层临床医生具体的临床实际工作中的治疗经验和体会,其中包括:消化性溃疡、顽固性呃逆、急性腹痛、便秘、腹泻、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和肝硬化腹水等的具体治疗经验和体会等文章。另外,本期在“内镜诊治”栏目中,还介绍了内镜治疗方面的一些文章。供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酸钙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采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9例;年龄44~81岁。原发病主要为脑血管病、消化道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呃逆病程为12小时至半年,均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发作,经刺激咽喉、压眶及应用654-2、氯丙嗪等未完全控制。30例患者于发生呃逆1~3天查血钙,24例血钙浓度低于正常(1.98~2.15mmol/L)。治疗方法:采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0%葡萄糖液10ml缓慢静注,半小时后如无效或复发,重复使用1次;或应…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呃逆不管其原因是否清楚,对其治疗是不容易的。本文报告了两例病程较长的呃逆病人,经用适量氯苯氨丁酸(baclofen)治疗后,出现了持久的奇迹般的疗效。一例为继发于膜性肾小球肾炎的61岁男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当他为作血液透析而于锁骨下插入一根Gore—Tex 接合管后,发生了顽固性呃逆已有3年。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呃逆又称为“膈肌痉挛”,是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不自主的连续或间歇性地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笔者对采用胃复安注射液肌注、巴氯芬片口服等常规治疗无效者,应用醒神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虑平治疗顽固性呃逆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过去曾刊登过许多篇消化系疾病方面的文章,它不仅进行了临床经验的广泛交流,促进消化系医疗工作的发展,而且提供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国内外诊治方面的新进展,为临床工作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消化系疾病的有关治疗学问题,本刊从1988年2月起,曾邀请消化系有关专家做中心发育,讨论了上消化道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的治疗问题,使广大的基层临床工作者从中学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了使消化系疾病的治疗问题能得到更广泛的交流,此次我们集中了基层临床医生具体的临床实际工作中的治疗经验和体会,其中包括:消化性溃疡、顽固性呃逆、急性腹痛、便秘、腹泻、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和肝硬化腹水等的具体治疗经验和体会等文章。另外,本期在“内镜诊治”栏目中,还介绍了内镜治疗方面的一些文章。供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急性脑血管病出现顽固性呃逆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取主穴:内关(双)、人中、三阴交(患侧),配穴膻中、天突、内庭。结果46例病人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疗效满意,有效率95.7%。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出现顽固性呃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本刊过去曾刊登过许多篇消化系疾病方面的文章,它不仅进行了临床经验的广泛交流,促进消化系医疗工作的发展,而且提供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国内外诊治方面的新进展,为临床工作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消化系疾病的有关治疗学问题,本刊从1988年2月起,曾邀请消化系有关专家做中心发育,讨论了上消化道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的治疗问题,使广大的基层临床工作者从中学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了使消化系疾病的治疗问题能得到更广泛的交流,此次我们集中了基层临床医生具体的临床实际工作中的治疗经验和体会,其中包括:消化性溃疡、顽固性呃逆、急性腹痛、便秘、腹泻、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和肝硬化腹水等的具体治疗经验和体会等文章。另外,本期在“内镜诊治”栏目中,还介绍了内镜治疗方面的一些文章。供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