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兔坐骨神经模型端侧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状况。方法20只健康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远断端吻合至去除外膜的胫神经外侧部,近断端包埋入股收肌;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并于胫神经外侧部作外膜开窗,两断端包埋入邻近肌肉。16周后,观察展趾反射、针刺试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标记,胫前肌、腓肠肌湿重测量。结果针刺试验、展趾反射提示有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但较差;湿重比率提示肌肉功能无恢复。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结果显示标记感觉神经元虽比运动神经元多,但后者“再生”比率为(67.72±20.18)%,感觉“再生”比率仅为(8.81±2.90)%,这与功能恢复程度不一致。结论无效“再生”支配是该坐骨神经模型功能恢复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指数曲线电刺激对外周神经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指数曲线电刺激对外周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制成坐骨神经移植的模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弥可保组)和C组(指数曲线电刺激组),分别给于不同的治疗,在不同时段观察步态、毛发、展爪反射,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湿重等指标,对3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指数曲线电刺激组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小腿三头肌失神经废用的减慢、SFI的恢复、神经远段变性的加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应,最终加速了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良好恢复。结论 指数曲线电刺激有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的种子细胞移植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从成年大鼠的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移植后分为BMSC+去细胞SD大鼠神经导管组(BMSC治疗组)和空细胞SD大鼠神经导管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各5只。比较两组大鼠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等修复效果的指标。结果BMSC治疗组的坐骨神经修复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优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BM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可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12只。A组: 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与ECM凝胶混合, 种植于几丁糖神经导管中修复10mm坐骨神经缺损; B组: 仅将ECM凝胶种植于神经导管中; C组: 坐骨神经切下10mm, 翻转180°后缝合。16周后, 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测定、组织学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和轴突计数等检查。结果: A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C组相近, 明显优于B组, 差异显著(P<0. 05)。结论: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可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1 500 g左右,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自体神经移植组、B:神经导管+NSCs+NGF组、C:神经导管+IKVAV多肽凝胶+NSCs+NGF组;选取兔坐骨神经,暴露后人为造成10 mm缺损损伤,按照分组分别进行移植修复。术后3、6、9、12周观察兔下肢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术后12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处死后取标本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小腿三头肌湿重、组织学观察及神经干细胞存活情况。[结果]术后3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足底溃疡,恢复情况以A组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术后12周神经肌电图、肌肉湿重检测均显示自体神经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优于其余两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C组神经再生情况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12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在神经损伤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表达,神经干细胞仍然存活。[结论]自组装多肽凝胶联合可降解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设计神经旁路移植治疗神经瘤性不全损伤的术式及其疗效。方法 SD大鼠20只。实验组:10只大鼠建立神经旁路移植模型。麻醉后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干,用显微持针钳钳夹其中点10s,于钳夹点近、远端3mm处神经外膜上各开一直径为1.5mm的窗口,取前肢8mm长桡神经与近、远端窗口作端侧缝合。对照组:10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仅作钳夹。结果 术后8周,实验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及截面积、腓肠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均优于对照组。电镜观察见旁路移植神经中有多量大小不一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结论 神经旁路移植具有保留原有神经的功能、不牺牲动力神经的优点,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臂丛损伤后神经移位端侧缝合寄养法是否有预防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肌萎缩的作用。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切断肌皮神经,造成肱二头肌失神经支配。实验组:切断肌皮神经后,胸内侧神经分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远端作端侧缝合寄养失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术后2、4、6、8周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与肱二头肌的萎缩程度,检测肱二头肌肌肉纤颤电位或再生电位、肱二头肌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Na-K-ATP酶活性。以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自身对照侧,将左侧测量值除以右侧测量值,求各观察值恢复率,比较组间各观察值的恢复率。结果术后对照组随着失神经时间延长,肌肉萎缩程度逐渐加重,屈肘功能不能恢复,纤颤电位波幅逐渐下降,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酶的活性均逐渐下降;而实验组随着神经寄养时间的延长,肌肉萎缩程度逐渐减轻,屈肘功能逐渐恢复,出现再生电位,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加,酶活性逐渐升高,虽不及正常组,但明显不同于肌肉萎缩严重的失神经组。结论神经移位端侧缝合寄养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肌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 (OECs)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切除 3mm右侧坐骨神经并用硅胶管套接修复 ,管内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GDNF和OECs GDNF基因工程细胞 ,术后 6周 ,分别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查和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示踪 ,观察各种处理对神经元存活和纤维再生的影响。结果 术后 6周 ,各组修复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再生。电生理及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OECs GDNF移植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且效果优于单纯OECs或GDNF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膈神经端侧吻合移位至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雄性SD大鼠51只,随机分成4组:A组,单侧全臂丛神经撕脱组;B组,膈神经端端吻合组;C组,膈神经端侧吻合组;D组,膈神经螺旋状端侧吻合组(B、C、D组膈神经均移植2.0 cm腓肠神经至肌皮神经).并于术后进行肢体功能、组织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另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F344大鼠9只,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膈神经轴突再生情况.方果 各实验组术后手术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测表明,术后3个月,C、D组左侧肱二头肌肌张力恢复率和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B组的76.4%和86.3%、85.6%和87.7%,即端侧吻合组肱二头肌功能达到端端吻合组的80%以上,同时保留了膈肌的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膈神经轴突通过端侧吻合口长入移植神经.方论 膈神经端侧吻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局部注射不同剂量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观察其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并造成6mm缺损,用10 mm硅胶管套接缝合.其中10只硅胶管内注射高剂量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高剂量组),10只硅胶管内注射低剂量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低剂量组),10只硅胶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8周通过后肢小腿三头肌肌湿重、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不同剂量的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作用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BMSCs条件培养液神经活性蛋白对坐骨神经再生有明显作用,高剂量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1.
微囊化转NGF基因3T3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囊化转NGF基因3T3细胞移植促进神经再生的可行性。方法 带有小鼠NGF基因的质粒pcDNA3.1 /NGF经FuGENE^TM6转染NIH 3T3细胞,用APA(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胶囊包埋后,进行体外培养,定期检测微囊化细胞活性和NGF分泌量变化。同时,将转基因细胞移植于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吻合处,于手术后4、8、12周检测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结果。结果 微囊化转NGF基因3T3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存活3个月并能稳定表达,移植于损伤坐骨神经的微囊化转NGF基因细胞组再生神经密度大,排列有序,吻合口瘢痕少,单核细胞浸润少,水肿轻,动作电位幅值和传导速度显著增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明显升高。结论 微囊化转NGF基因3T3细胞移植可显著促进神经再生和降低异体细胞移植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MSCs静脉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静脉移植后在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内的迁移、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对轴突、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内(实验组)。术后自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取材检测BrdU阳性细胞,评价坐骨神经指数(SFI)、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细胞凋亡数量。结果术后4、8周从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内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实验组的SFI、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注入MSCs),细胞凋亡数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MSCs静脉移植至体内能归巢到损伤的神经断端、肌肉组织,具有促进轴突再生、延缓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移植再支配失神经骨骼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可行性。方法 将108只SD大鼠按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大鼠。切断右侧胫神经建立腓肠肌失神经实验模型。实验组:将神经干细胞悬液注射到切断胫神经的远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8、10、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HRP逆行示踪技术和神经形态学的方法,检测失神经骨骼肌是否重新获得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再支配。结果 术后8周局部即可检测到分化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再生的轴突与靶肌肉已经建立神经突触连接。术后10、12周时,再生的神经纤维进一步增多。结论 周围神经断伤后局部用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 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和对失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后,损伤处神经内注射NGF和bFG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日在术侧腓肠肌内注射药物,术后4、8、12周,进行足印分析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取小腿三头肌称湿重,取脊髓及神经肌肉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联用NGF bFGF,能显著改善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功能指数,有效地减轻由于失神经支配后肌肉的萎缩,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与再生。[结论]联用NGF、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减轻失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的萎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乳酸己内酮共聚物[Poly(1-lactide-co-epsilon-caprolactone),P(LLA-CL)]导管,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先造成坐骨神经1.5cm缺损段,然后分别采用P(LLA-CL)导管桥接(A组)、硅胶管桥接(B组)、自体神经逆行原位移植(C组).分别在术后4、8、12周对大鼠进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肌肉湿重、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电镜观察,评价各组神经再生.结果 术后4周时A组再生神经已部分生长到导管的中部;8周时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但再生的神经纤细;12周时再生神经粘连较轻,直径较粗.A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和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均略差于C组,但明显优于B组.结论 纳米聚乳酸己内酮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17.
复方红芪减方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复方红芪提取液进行减方后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钳夹损伤大鼠双侧坐骨神经的动物模型。按术后每日灌服药物的不同将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 4组。对照组 :灌服生理盐水 ;复方红芪组 :灌服复方红芪提取液 2ml ;减方组 :灌服复方红芪减方后提取液 2ml;补阳还五汤组 :灌服补阳还五汤 2ml。术后 2周及 4周 ,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红芪组和减方组与对照组、红芪组与减方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减方组优于红芪组 (P >0 .0 5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 :复方红芪组优于对照组 (P<0 0 1) ,减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红芪组与减方组间无显著差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红芪组、减方组、补阳还五汤组与对照组相比 ,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前 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红芪减方提取液早期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药效更为专一 ,且优于传统方剂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 on the recovery of the rat sciatic nerve following crush injury. A standard hemostat system was used to create the injury, with a length of 1.5 mm in three groups of 18 animals each. In group I, the crush injury was applied without any treatment. In groups II and III, vehicle (ethylene glycol) and DHEA solutions were injected subepineurally 30 min following the crush injury. Sciatic function index (SFI), toe contracture measurement, gastrocinemius muscle weight, total number of myelinated fibers, fiber diameters, myelin thickness, and axon/fiber cross-sectional ratio were measured at 3, 6, and 12 weeks. The SFI values in the DHEA group showed a faster return to normal values confirmed at 3 and 6 weeks (P < 0.05). The number of myelinated fibers and fiber diameters at 6 and 12 week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HEA group (P < 0.05). In this study, the subepineural injection of DHEA following crush injury was found to enhanc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rat sciatic nerve.  相似文献   

19.
丙戊酸钠充填导管促进大鼠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充填导管对缺损外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硅胶管(1 cm)进行缺损神经段(0.8 cm)的桥接,局部应用8%VPA注射液10ul,观察VPA对神经再生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射VPA注射液;对照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入生理盐水. 结果 术后每只大鼠每2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每4周做电生理检查,最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大鼠,对坐骨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检测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并对再生神经纤维轴突计数.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发现SFI,电生理检查,神经组织性形态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使用VPA于神经缺损的大鼠,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因此VPA有望在临床上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将两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行外膜吻合术。术后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mg/kg)0.4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4ml。术后1周、4周和8周从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每只大鼠双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术后1周时测神经纤维再生速度、术后4周时电镜检测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厚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1周时神经再生速度快(P〈0.05)、4周时髓鞘横截面积大(P〈0.05)、髓鞘厚(P〈0.05),4周、8周时小腿三头肌湿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