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1984年美国报道了首例职业获得性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全世界目前已有约286例相关报道,其中95例因出现血清转阳而得到证实。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医务人员出现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几率为0.33%。广州市自1986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医务人员中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1995年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后,随着HIV感染者和病人不断增多,医务人员面对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增多,对有关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上海市是全国较早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的地区之一。截至2004年11月25日,累计发现1124例,估计感染人数超过5000例,由于感染者就医时多隐瞒HIV、性病感染史,使医务人员处于职业暴露危险之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这对于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就医病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况,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马鞍山市级综合医院4家、县级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服务中心12家、村卫生室25所,于2010年11月~2011年1月对567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0%(153/567)的医务人员有过艾滋病职业暴露经历;60.8%(345/567)在诊疗或护理操作时刺伤过自己;46.0%(261/567)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中曾被血液或体液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上。艾滋病职业暴露率在不同级别医院、科室医务人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4,P<0.001;χ22=15.21,P=0.019);针刺伤发生率在不同职业、科室医务人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43;χ22=71.07,P<0.001);有血(体)液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上的发生率在不同职称、职业及科室医务人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0,P=0.001;χ22=6.46,P=0.040;χ23=49.83,P<0.001)。结论马鞍山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较低,发生...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城区和乡镇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和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加强预防职业暴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49名城区和167名乡镇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城区和乡镇医务人员在防护和暴露后应急处理知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暴露的检查和处理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暴露后应急处理能力,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温州市龙湾区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保障自身及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的方式对辖区内13家不同类型医疗单位391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掌握率存在差异,县级医院高于乡镇卫生院(P〈0.01)和民营医院(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具体掌握情况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普查方法,对农五师医院205名医务人员现场问卷. 结果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正确应答率为69.84%;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行为应答率为58.78%;愿为艾滋病人服务应答率为38.05%,治疗艾滋病有经验应答率为20.49%,接受职业暴露培训应答率为76.59%,对职业暴露知识培训需求应答率为61.95%. 结论 农五师医院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职业暴露防治知识、自身预防行为和艾滋病服务意识与态度,应加强这方面有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现状,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凉山州78家医疗机构调查当日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525份。结果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总得分为(34.96±12.23)分,得分高水平者占15.13%、中水平者占35.76%、低水平者占49.11%。学历、专业、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主要原因(P<0.01);有64.3%的医务人员发生过锐器伤,52.77%的医务人员发生过皮肤黏膜污染。职业暴露在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业和科室、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医务人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锐器伤在二级乙等医院发生率最高;护理专业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其他专业;掰安瓿是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首要因素;妇产科医护人员皮肤粘膜污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总体处于中低水平,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业防护状况较差,应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防护行为、防护技能的培训,并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作为江苏省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自2001年收治首例艾滋病人以来,我院已诊治携带HIV/AIDS(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患者1510例,其中住院871例(2001-2013.12月).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联合发布的<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就诊意识的提高,医务人员与他们的接触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江苏预防医学》2017,(2)
目的了解江苏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为预防控制针刺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生、护士和检验师等3组对象,调查2015—2016年针刺伤情况及相关原因。结果共有效调查260名医务人员,在过去1年内共发生针刺伤95人(共100例次),发生率为38.5%。护士和检验师针刺伤发生率均为55.0%,医生为19.2%;最常见的致伤锐器具为输液针(31.0%)、真空采血针(30.0%)和注射器针头(23.0%),主要发生环节为拔针(26.0%)、处理针头(25.0%)和缝合(13.0%),医生、护士和检验师致伤锐器具和致伤高危环节均不相同。针刺伤后报告率为32.0%;针刺伤局部伤口处理正确率为89.0%。结论江苏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应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高危器具以及高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威胁医务人员健康安全的严峻问题.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自觉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和标准预防,对2006年2月-2009年2月发生的6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登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包括暴露物品、暴露过程、处理方法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103人,其中2008年有43人(5.06%),2009年有34人(3.66%),2010年有26人(2.55%),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χ2=8.199,P〈0.05); 在不同医疗职业中,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0.417,P〈0.05),以护士发生率为最高(5.82%),医技人员的发生率最低(0.25%);在不同科室之间,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6.384,P=0.271);暴露方式以输液后拨针(47.57%)占首位;暴露的部位主要是手部(82.80%);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18.45%)占首位,其次是梅毒和HIV(分别占7.77%和6.80%);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处理伤口,无血源性感染发生.结论医院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分析报告系统,专人负责及时上报职业暴露情况并定期统计分析研究,针对薄弱环节加强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职业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江苏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泰兴、张家港和丹阳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1.3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OR:3.466,95%CI:1.782~6.739)和在职培训(OR=1.353,95%CI:1.112—1.647)是医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35.6%的医务人员面对(HIV+/AIDS)会有恐惧心理,且年龄高(OR=0.456,95%CI:0.217~0.956)、经过培训(OR=0.763,95%CI:0.634~0.918)及知识知晓率高(OR=0.702,95%CI:0.573~0.859)能减少恐惧心理,在不同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恐惧感不同;81.9%的医务人员在知道患者是HIV/AIDS时能继续为其治疗。医务人员对待AIDS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为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消除对HIV/AIDS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医务人员填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19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共报告222人次职业暴露,其中护士150人次,医师47人次;暴露方式主要为锐器伤,占86.0%;暴露地点主要为手术室,占23.4%;78.5%的医务人员在锐器伤发生后能正确进行局部处理.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意识,督促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山西省医护人员对HIV感染者/病人的歧视情况,探索影响歧视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医护人员艾滋病歧视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交と嗽?05人,平均年龄为(30.7±7.57)岁.医护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9.8%;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96.2%;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3.0%;预防知识知晓率为79.6%.医护人员对日常行为、母乳喂养等能否传播艾滋病存在误解.医护人员对HIV感染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歧视得分最高的3个问题是"如果食品店的销售人员感染了HIV,您会去他(她)那里购买食品吗?"、"治疗时应对不同途径感染HIV者予以区别对待吗?"、" HIV感染者/病人应该与健康人群隔离吗?".选入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有:传播途径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是否关注艾滋病流行状况、有无治疗(护理)艾滋病病人经历.结论 山西省医护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艾滋病防护知识和技能欠缺是导致艾滋病歧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95名医务人员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主要是锐器伤,发生率为88.42%;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63.16%,医师次之占17.89%;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是病区和手术室,分别占61.05%和23.16%;操作后整理物品、拔针最易发生锐器伤,分别占29.47%、24.21%;致伤器具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所占比例为34.74%和28.42%;暴露源前3位是乙型肝炎病毒、不明原因、梅毒,分别占58.95%、21.05%、11.58%;经过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必要的预防用药及随访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对暴露者暴露部位及时处理和针对性的预防用药是降低暴露后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上报登记的66例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66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集中于护士,占62.12%;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易发生职业暴露,占60.61%;锐器伤为导致暴露为主要形式,占到84.69%,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57.5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与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AIDS传播途径、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行为等内容。结果共调查700名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28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3.6%;男女比例为2.4:1。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和深入,8个知识点全部答对的仅为16.4%;对艾滋病存在严重的恐惧和歧视心理。被调查者有关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和广播。结论沈阳市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群,流动性大,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防患意识差,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社区女性性工作者(CFSWs)性病艾滋病(STD/AIDS)知识知晓情况和AIDS相关的行为状况,探讨针对CFSWs的宣传干预方法。方法 2002年5~6月,对广东某市2个镇娱乐场所和妇教所的CFSW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21名CFSWs,AIDS传播途径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3.9%,AIDS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4.0%。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每次都用的占51.1%,从来不用的占13.8%。5.8%的CFSWs有吸毒史。结论 CFSWs对AIDS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高危性行为仍较普遍,应加强对此人群的STD/AIDS的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推广安全性行为理念,防止HIV在此人群的流行并通过她们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用白填式调查问卷对某大型综合医院1201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在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在过去1年中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共4302人次,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58人次,损伤发生率为78.85%.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为妇产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医护人员,其接触发生率和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94.67%和4.51人次、93.09%和4.46人次、85.44%和3.08人次、76.62%和4.55人次,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输液结束拔针、整理用毕的锐器和手术中(缝合或切开),其接触发生率分别为46.96% 、30.97% 、25.73%和14.49%.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主要是由安瓿瓶、头皮针、皮下注射针、缝合针和手术刀片引起,其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04%、37.22%、31.31% 、17.65%和7.08%.结论 医护人员仍然面临较大的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风险,不同工种、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在不同医疗操作及医疗操作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医疗锐器、使用锐器的用途不同发生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全面贯彻落实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