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南宁市城郊结合部3所小学的全部在校流动儿童573人为流动组,同校的其他儿童1 580人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孤独量表(CLS)、自我接纳问卷(SAQ)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BRSC)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阳性率为12.31%,行为问题阳性率为21.9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因子均分[(19.18 ±5.097)、(20.14 ±4.173)分]均低于对照组[(20.01 ±4.891、20.74±3.968)分](P<0.05);行为问题阳性率男童(29.52%)高于女童(11.62%)(x2=26.081,P <0.01),高年级组(30.0%)高于低年级组(19.13%)和中年级组(17.0%)(X2=10.885,P<0.01);相关分析显示,CLS总分与SAQ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9、-0.456、-0.40,P<0.01),与Rutter总分、Rutter问卷中的神经症行为均分呈正相关(r=0.128、0.13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好朋友、自觉可爱程度是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OR=0.239、0.289);性别、自觉可爱程度是其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OR =0.315、0.291).结论 流动儿童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程度较低,其中男童和高年级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儿童的孤独感与其自我接纳程度呈负相关、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有无好朋友和自觉可爱程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曾天德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9-1011
目的 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接纳问卷(SA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高校贫困生154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和指向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SAQ总分及自我接纳因子和PO-CS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3 9~-0.536 5,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呈负相关(r=-0.201 6~-0.390 1,P<0.05),与AP-CS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5 8~0.536 5,P<0.01).结论 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31名HIV/AIDS及其家属148名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乡镇、不同文化程度的HIV/AIDS及其家属的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乡镇HIV/AIDS的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年龄、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 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生抑郁状态流行情况及其与向性和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 :以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自评量表 (CES -D)、自我接纳问卷 (SAQ)及向性测验问卷为调查工具对 110 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生、公共卫生、药学及卫校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 2 6 8%、 2 2 9%、 31 7%和 5 0 4 4 % ;抑郁严重程度的划分无性别差异 ,但专业间、年级间、不同学历及不同向性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无抑郁症状者其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及SAQ总量表得分均高于有抑郁倾向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ES -D总分与V Q、SAQ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医学生的抑郁问题不容乐观 ,自我接纳是影响抑郁情绪的重要内部心理因素 ,内向型性格则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女性性服务者(Female sex workers,FSW)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性服务心理活动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用自编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自编性服务心理活动特征问卷、SCL-90、PSSS、SAQ、ATOS、TCSQ进行调查。[结果]农村FSW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2.65%,91.36%农村FSW从事性服务主要是为获取金钱,对性服务厌恶、准备放弃、心理冲突、担心感染艾滋病分别为77.78%、60.49%、22.22%、70.37%。农村FSWSCL-90各因子得分低于中国女性常模,心理障碍检出率为46.91%;社会支持、消极应对与SCL-90总分、各因子分呈正相关,被他人所容纳、积极应对、自我接纳与SCL-90总分、各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农村FSW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好,性服务心理活动以动机多样化、厌恶情绪、现实性焦虑、接近-回避型心理冲突为主要特征。农村FSW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女性,心理健康水平受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被他人所容纳及自我接纳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农村社区HIV/AIDS患者关怀支持活动模式。方法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由艾滋病防治专家、志愿者、社区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等组成关怀支持团队,通过开展培训、社区宣传教育、心理支持、患者交流、营养支持活动,为HIV/AIDS患者提供情感关爱和心理支持。结果本活动目标人群为150例HIV/AIDS患者,平均年龄为(44.61±10.78)岁,男性65人,女性85人。活动结束后抽取目标人群60例,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量其生存质量情况。活动前生存质量总分为(74.30±12.64)分,活动后总分为(84.95±1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支持体系,对充分发挥社区在艾滋病控制方面的参与功能、互助功能、整合功能及动员社会力量控制艾滋病传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泸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knowledge,K)、态度(attitude,A)和行为(practice,P)(简称知信行,KAP)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1—12月以户为单位随机抽取了泸州市江阳区45岁及以上居民47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KAP总分及格率分别为53.5%、61.3%、57.3%和5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得分是否及格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高血压家族史有关(均P<0.05),态度得分是否及格与文化程度和知识得分有关(均P<0.05),行为得分是否及格与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知识得分是否及格有关(均P<0.05),KAP总分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结论泸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不高,应加大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受艾滋病影响农村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及自尊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和自尊现状,为向相关人群提供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河南、安徽农村地区194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自尊量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认知成分得分为(90.48±14.42)分,其中家庭生活维度相对得分最低,仅为(17.92±3.78)分。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父母/自身为HIV感染者)的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均低于普通家庭儿童,接受非政府组织心理干预较少和较多的儿童及"阳光家庭"中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尊量表普遍得分较低,初中及以上学生平均得分低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家庭生活满意度及自尊水平较低。需要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支持,减轻其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心理压力,提高自我接纳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社会经济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服务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疫情分布和治疗覆盖状况,在重庆市选择了3个区县作为现场调查点,每个点按照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分层抽样。调查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调查233人,20~39岁组占47.7%,男性占80.3%,经异性接触感染占59.2%;最近1年家庭人均年收入1.2万元,人均支出1.5万元,购买了社会医疗保险占89.3%,感染前后患者主要生活来源、个人年收入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艾滋病患者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家庭经济困难,建议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关怀救助,提高艾滋病防治服务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4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FBS总分为(19.27±2.12)分;FBS各个维度的阳性回答率依次为:家庭日常活动(97.62%)、家庭经济负担(96.91%)、家庭关系(88.12%)、家庭娱乐活动(82.90%)、家庭成员心理健康(81.24%)和家庭成员躯体健康(76.01%)。按家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与患者关系以及患者住院次数等资料将患者家属分为不同群体;t/F检验显示,人均年收入、与患者关系、住院次数和付费方式是影响FBS的主要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次数、人均年收入和与患者关系对FB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照顾负担;住院次数、人均年收入、付费方式和与患者关系是患者家属的照顾负担大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大二学生自我接纳和应付方式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565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自我接纳方面,男生为17.02±3.65分,女生为17.75±4.11分,男生低于女生(P0.01);在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为20.43±3.10分,女生为21.24±3.42分,男生低于女生(P0.05)。大二学生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的应付方式。在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上,男生为8.67±2.49分,女生为8.27±2.68分,男生高于女生。在求助因子得分上,男生为5.59±2.46分,女生为6.18±2.51分,男生低于女生(P0.01);在幻想因子得分上,男生为4.14±2.06分,女生为4.49±2.11分,男生低于女生(P0.05)。大二学生自我接纳因子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r=-0.295)和求助因子(r=-0.139)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因子(r=0.189)、自责因子(r=0.342)、幻想因子(r=0.290)、退避因子(r=0.264)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评价因子与解决问题因子(r=-0.360)和求助因子(r=-0.158)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因子(r=0.266)和退避因子(r=0.128)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自我接纳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建议提高大二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以促进其形成积极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女性吸毒者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我接纳问卷(SAQ)对山西省某强制戒毒所女性吸毒人员调查分析。结果女性戒毒人员的积极应对方式(t=10.972,P 〈0.01)和消极应对方式(t=24.562,P 〈0.01)得分高于常模;自我接纳因子(t =-10.576,P 〈0.01)与自我接纳总分(t=-6.091,P 〈0.01)得分低于常模;自我接纳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346,P 〈0.01);自我评价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 =0.203,P 〈0.01);自我接纳总分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61,P 〈0.01),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41,P 〈0.01)。自我接纳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 〈0.01)。结论女性吸毒者自我接纳水平较低,所采用的应对方式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队列的艾滋病人及其邻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和36条目简明量表(SF-36)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共调查艾滋病病人110人,对照邻居114人。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家庭人口数、职业等方面情况类似,但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家庭收入、自觉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艾滋病病人相对较为弱势。在所有的生活治疗的8个领域中,艾滋病病人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邻居。艾滋病病人和对照邻居的生理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47.1±18.5和75.9±22.1(t=-10.390,P<0.001),心理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51.3±21.7和80.7±19.2(t=-10.484,P<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组别、性别和年龄等变量与生理生活质量相关,组别、性别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与心理生活质量相关。而在艾滋病病人中,仅病毒载量分别与生理生活质量和心理生活质量相关。结论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艾滋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且覆盖了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特点与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0名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国防生心理韧性的平均分为(3.74±0.43),所有因子的总均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幸福感总分平均为(76.15±11.08)。不同年级国防生心理韧性总分和情绪稳定、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等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P〈0.01)。城镇出生的国防生幸福感得分为(77.68±11.69),农村为(75.2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不同年级国防生幸福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P〈0.01)。国防生心理韧性的所有因子均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情绪稳定、家人支持等因子是预测国防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年级和城乡出生地国防生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国防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的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儿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评价安徽省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简称艾滋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安徽省所有艾滋病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艾滋病儿童60人,平均年龄(10.23±3.25)岁;男性32人(53.3%);艾滋病病人48人(80.0%)。大多数艾滋病儿童认为自己的身体较好或一般,近四成的孩子在最近两周内生过病,两周患病率为38.3%。艾滋病儿童的生理、情感、社会和角色功能的得分分别是75.2、85.0、77.6和70.8分;后三项构成心理领域,平均为78.5分;生活质量总平均为77.8分。与一般儿童相比,除情感功能外,艾滋病儿童在各方面得分均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儿童艾滋病病人相比,生理功能上两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方面、整个心理领域以及总体得分等指标上,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儿童生理功能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关联关系;社会功能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关联关系;心理领域同家庭经济状况有关联关系;生活质量总分同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关联关系。结论安徽省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亟需干预措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与自我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运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山西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女性戒毒人员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戒毒人员自我接纳因子与自我接纳总分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 <0.01),高述情障碍者比例为57.32%,高于普通人群;自我接纳因子与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低分组在述情障碍总分及 F1、F2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自我接纳高分组;以述情障碍总分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戒毒次数、自我接纳因子进入方程,对方程的预测力为16.2%。结论女性戒毒人员的自我接纳水平较低,述情障碍程度较高,自我接纳对述情障碍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F-36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整群抽取合肥市蜀山区2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患者在SF-36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与健康人群在躯体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以及精神健康(MH)等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29.04±6.96,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其中客观支持得分5.24±2.52,主观支持17.80±3.91,对支持的利用度6.00±2.33。情感职能与社会支持总分以及躯体功能与支持利用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人口学特征、疾病及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改善社会支持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以促进救治工作的更好开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共10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末、干预2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定,比较分析两组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在12周末总分和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分别为53.14±6.73、9.31±3.55、10.53±4.07、6.53±2.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06±7.87、12.04±3.43、13.84±4.97、9.24±3.22(P<0.01),在思维障碍和激活性两个因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ADL评分总分和各因子分在12周末、24周末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和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科2012年4月至6月6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运用老年综合评估(CGA)对患者进行评估.老年综合评估由多个量表构成,其中包含有社会支持量表(SSRS).根据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组与中高组.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1年后对患者再次入院和存活情况进行比较.本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Х^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总分(26.58±8.99)低于国内常模(34.56±3.73)(t=-7.52,P<0.05),其中高龄、家庭成员人数少、情绪低落、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差的住院患者社会支持较低(t=-2.54、8.22、-6.61、6.72、6.95,P<0.05),同时无配偶的患者社会支持也较低(Х^2=8.58,P<0.05).随访后,两组患者再次入院与存活人数无明显差异(Х^2=1.94、3.28,P>0.05).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成员人数、性格特征和生活能力.结论 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老年住院患者,根据具体影响因素给予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结束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前SRHMS评分和S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生理健康(t=2.772,P0.01)、心理健康(t=7.779,P0.01)、社会健康(t=6.403,P0.01)3个维度和总分(t=7.035,P0.01)上的干预前后差值及在心绞痛发作状态(t=4.015,P0.01)、治疗满意度(t=8.774,P0.01)和疾病认识程度(t=6.771,P0.01)3个维度及西雅图总分(t=9.972,P0.01)上的干预前后差值都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6,P0.01)。结论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有效促进其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