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情况,为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对2011年哨点医院上送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先用荧光RT-PCR进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再对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标本进一步用巢式RT-PCR(RT-Nested PCR)的方法扩增片段,PCR产物测序后,通过Blast软件进行分型。 结果 409例病例中,5岁以下占93.64%,主要集中在1~2岁年龄组;5-9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出现一个小高峰。EV71阳性142例,构成比为43.83%;Cox A16阳性53例,构成比为16.36%;非EV71、非Cox A16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29例,构成比为39.81%;129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标本中,95例的序列测定结果Cox A6有69例,构成比为72.63%;Cox A10有12例,构成比12.63%; Cox A12、Cox A9、Cox A2、Cox A4、Cox B2、Cox B4、ECHO2、ECHO14和ECHO18各有少部分病例。 结论 2011年深圳市手足口病最主要病原为EV71,Cox A6次之,Cox A16位居第3位,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2.
范凯  张旭  宋颖  莫晓艳  张新岩 《疾病监测》2012,27(2):104-106
目的 了解辽宁省锦州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日常监测工作中收集2008-2011年锦州地区294例手足口病临床确诊患儿的330份样本检测结果,其中咽拭子274份,粪便标本56份,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 294例被检测患儿中246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83.67%,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30.61%,柯萨奇A组16型(Cox A16)阳性率32.31%,EV71、Cox A16混合感染阳性率0.34%,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20.41%。330份标本中咽拭子阳性率82.12%(225/274),粪便阳性率71.43%(40/56)。2008-2011年病例的咽拭及粪便标本采用不同检测方法、不同试剂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锦州市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ox A16为主,每年略有不同,近年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率逐年增高。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和粪便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江西省南昌市2012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标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和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对2012年1-12月间1028例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者标本核酸进行鉴定分型,并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者标本1028 份中,632 份为肠道病毒通用阳性,总阳性率为61.48%,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EV71 和 Cox A16 混合感染、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0%、10.21%、0.09%和12.16%。病原学检测阳性标本中男女性别比为1.8:1;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94.36%),尤其是 3 岁以下男童。结论 2012年南昌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且较2009-2011年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杭州市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及其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的分子特征。 方法 采集210例疑似手足口病感染者的粪便标本及其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初步检测,利用RT-PCR扩增部分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ox A16)阳性样本VP1基因区并测序分析。 结果 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表明,210例疑似感染者的粪便中, EV71、Cox A16 和其他肠道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60.95%(128/210)、21.43%(45/210)和9.05%(19/210)。10株EV71病毒VP1区核酸序列与JX509922、JX509924、JX509926、JX509927、 JX509928和 JX509929的同源性最高为95.7%~98.0%,且均属于EV71中 C4a亚型。 结论 EV71和Cox A16是杭州市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此加强EV71和Cox A16的监测特别是EV71的检测,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5.
康宁  谭毅  闭福银  居昱  韦增良  周开姣  莫毅 《疾病监测》2010,25(9):682-683,690
目的了解肠道病毒在非手足口病幼儿中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0例≤3岁儿童的肛拭子标本共50份进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共检出17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34%,均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健康儿童中存在其他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浙江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 方法 对浙江省2010-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11年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200 641例,其中重症1248例,死亡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8.88/10万,病死率为0.03%,4-7月报告病例占全年总数的62.26%。报告的病例中5岁儿童占94.6%,3岁儿童占79.23%。重症病例中3岁儿童占80.12%,死亡病例中3岁儿童占84.48%,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99岁和1.52岁。全省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12 295例,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51.60%、28.49%和19.9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的比例分别为85.53%和96.08%。 结论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有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3岁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浙江省流行的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和Cox A16引起,优势病原的转化影响疫情流行趋势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江地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疑似手足口病6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疑似手足口病患儿发病1周内的疱疹液、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扩增,并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以及近2年流行时间的分布。结果 685例疑似手足口病中,肠道病毒阳性599例,检出率87.45%(599/685),其中EV71型、CoxA16型、肠道病毒其他型分别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16.53%(99/599)、12.35%(74/599)和71.12%(426/599)。EV71与CoxA16型手足口病的患儿以0~4岁儿童为主,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月与10-11月为该地2个发病高峰。结论对内江地区类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早发现并治疗,有利于疫情控制及应对突发事件,是降低手足口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抚州市手足口病新的病原构成及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Real-time PCR方法对2018年7月-2019年6月采集的抚州市各县区医疗单位送检的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咽拭子样本696例,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柯萨奇病毒A6型(CoxA6)和柯萨奇病毒A10型(CoxA10)核酸检测。结果 696例咽拭子样本中,EV71阳性19例,CoxA16阳性157例,非EV71、非CoxA16型阳性220例,占总阳性的55.56%,Cox A6阳性138例,占非EV71、非CoxA16型阳性的62.73%,还有CoxA10阳性4例;CoxA6阳性病例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市CoxA6型成为非EV71、非CoxA16型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毒株,1~2岁儿童为此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男孩感染率大于女孩,高发季节在9~11月份和4月份,区域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2011年4-10月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婴幼儿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1年4-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采集肛拭子标本1 379份,运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EV71和CoxA16核酸检出率分别为46.99%、5.80%、2.18%.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在5岁以下儿童是疾病高发年龄段,4~6月为发病高峰期,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和非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型别有差异.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为轻症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则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结论:贵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未知的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EV71更易引起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惠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RNA,了解手足口病病例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0年1~12月本院送检的171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和脑脊液等标本5849份,应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男性及女性EV、EV71和CA16感染率分别为68.15%、43.61%、5.56%和61.23%、37.03%、5.70%;共检出1123份EV阳性标本,705份EV71阳性标本,96份CA16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60.28%、33.35%和5.13%;4~6月和7~9月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感染肠道病毒EV、EV71型、CA16型人数分别占所有肠道病毒EV、EV71、CA16型感染者的36.33%、49.50%、42.70%和42.56%、38.72%、40.63%;0~4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占所有患者的85.46%。结论惠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0~4岁儿童是感染肠道病毒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病毒载量拷贝数与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7月实验室确诊为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154例,其中重症109例,普通型45例。采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比较分析重症EV71手足口病患儿与普通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病毒载量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高热天数及体温峰值上的差异。结果重症EV71手足口病患儿与普通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热天数及体温峰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中,病毒载量拷贝数与病情轻重程度无关;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发热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无关;而小年龄、男性患儿更易发生重症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柳州市2013-2016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及病原谱变化情况,为制定柳州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柳州市2013-2016年医院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肛拭子及疱疹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 技术对标本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 型(CoxA16)及非EV71和Cox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3-2016年共收集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标本3 503份,实验室确诊EV阳性标本2 720份;2013-2016年柳州市每年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均有变化,除EV71和CoxA16外,还存在着较高比例的EV;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每年3-9月;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的人群,其中1~3岁儿童发病最多,男性发病例数高于女性;EV71为引起重症及死亡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死亡病例未见CoxA16.结论 EV是引起柳州市2013-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但每年病原谱在不断变化,EV71是引起重症及死亡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济南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济南地区2010-2013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例为对象,采集患者发病1周内的粪便、咽拭子等标本,采用肠道病毒通用(PE)、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10-2013年接受病原学检测的手足口病患儿共3351例(包括114例重症病例),2548例检测到肠道病毒(76.04%);其中EV71阳性1001例,占阳性病例的39.29%(1001/2548)。2010-2013年EV71阳性率分别为23.51% (190/808)、39.95%(334/836)、22.12%(190/859)和33.84%(287/848);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0.70%(92/114),普通病例EV71阳性率为28.08%(909/323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1.9135, P0.01);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病毒类型 (2=245.24, P0.01)。1001例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4岁以下儿童(84.42%),尤其是1~3岁年龄组(48.65%);重症病例男女比例更高(2.83:1),年龄以3岁以下幼童为主(89.13%),其中2例死亡病例均不到1岁。结论 济南地区不同年度EV71流行强度与趋势不同,EV71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广东省深圳市2010年首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粪便和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型别鉴定,从而追踪其病原的可能来源。 方法 先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再用细胞培养方法从粪便和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病毒,并将分离到的毒株提取核酸后,用普通RT-PCR方法分别扩增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的VP1区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测定结果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肠道病毒株A、B、C基因型代表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 结果 该病例的2份标本均为EV71核酸阳性,Cox A16核酸阴性;毒株基因经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确定该病例病原体为EV71 C4亚型。 结论 2010年深圳市首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病原体为EV71的C4亚型。  相似文献   

17.
2008-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手足口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与病原动态分布变化,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案,以探求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方法分析该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报告资料;收集十堰市233例手足口病病例的疱疹液或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以RT-PCR或荧光定量PCR进行核酸检测分型。结果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在该市各地流行,病原以CA16和EV71型为主;时间分布:以5-7月为主;年龄分布:以5岁散居或幼托儿童为主;检出率:疱疹标本明显高于咽拭标本,荧光定量PCR明显高于RT-PCR。结论该市各县(市、区)全年均不同程度出现以CA16和EV71型为主的手足口病流行,5-7月应重点加强对全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建议采用以采集疱疹液为主、咽拭子为辅,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核酸检测的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