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缺血灶周围区不同时间段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h、1d、3d、7d和21d5个时间段小组,每小组6只。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1h、1d、3d、7d和21d后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段各组大鼠脑皮层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活性反应的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和电针组GFAP的平均荧光强度在1h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7、21d时,模型组和电针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尤其是在7d时表达最强;而电针组在各时段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缺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下调胶质细胞内GFAP的过度表达。电针改善脑缺血的作用可能与其干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不同时间段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1 h,1 d、3 d、7 d及21 d组5个时间段亚组,每个亚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大鼠颈内动脉,不予阻塞。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选用疏密波,留针30 min,每天1次;其他2组不予针刺处理。分别于术后1 h,1 d,3 d,7 d和21 d后处死大鼠,进行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少突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蛋白标记物A2B5,O4,CNPase分别标记前体少突胶质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用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观测各组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A2B5,O4,CNPase,OX4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并能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模型组A2B5,CNPase,OX42的表达在术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而O4表达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干预后A2B5,O4,CNPase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OX42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推测其可能下调了胶质细胞活化后的一系列损伤反应,更有利于发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慧 《河南中医》2005,25(2):30-30
近年来,电针的抗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观察了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后bax蛋白表达的变化,从而揭示电针通过降低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达到减轻缺血性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8小时后c-fos蛋白表达的水平,以及电针干预后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8小时后c-fos蛋白表达升高,电针可降低c-fos蛋白表达。结论:电针可能下调c-fos蛋白表达以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细胞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不同时间段少突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1h、1d、3d、7d及21d组5个时间段亚组,6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穴,留针30min,1次/d。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用蛋白标记物A2B5、O4、CNPase分别标记前体少突胶质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法观测各组大鼠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少突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少突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并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模型组A2B5的表达在术后3d、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7d时表达最强,而电针组A2B5的表达在术后1h、3d、7d、21d时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O4的表达在术后1h、1d、3d、7d时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在3d时表达最少,而电针组O4的表达在1d、3d、7d、21d时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CNPase的表达在术后3d、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电针组CNPase的表达在术后1d、3d、7d、21d时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减轻脑缺血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及促进A2B5、O4、CNPase表达,发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31-1831,1939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局灶性缺血24h后Hsp70表达,以及电针干预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Hsp70大量表达,电针可上调Hsp70的表达。结论电针能促进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Hsp70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压基础上形成脑梗死大鼠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灶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证实电针对星形胶质细胞(AST)变化的影响是其促进脑梗死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方法双肾双夹法制备RHRSP模型,双侧肾动脉狭窄术后12周,取血压≥l80mmHg大鼠,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MCAO假手术组、MCAO组(模型组)、穴位治疗组、非穴位治疗组,后两组行电针刺激。MCAO后各组分别于1d、3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变化,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梗死缺血灶周围GFAP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0分;各时间点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穴位治疗组,1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7d、14d、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d时模型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最重,而电针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逐渐降低。在各时间点模型组与非穴位组无明显差异。HE染色可见穴位治疗组ASI及组织肿胀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在五个时间点模型组和电针组GFAP表达都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组GFAP表达均明显低于同时段模型组(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GFAP表达与非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能下调脑缺血后GFAP表达,进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电针频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15 Hz组、30 Hz组、100 Hz组.各组均予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后除对照组外均予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造模5天后各组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检测脑梗死灶边缘(A区)、同侧近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其中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7天给予治疗,1次/天.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电针预处理治疗组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大鼠pSTAT3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下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天麻多糖及电针+天麻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额叶皮质巢蛋白(Nestin)和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电针+天麻多糖组,每组8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模型建立后,电针组和电针+天麻多糖组大鼠给予"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间30min,每天1次,连续14d;天麻多糖组和电针+天麻多糖组大鼠给予天麻多糖10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14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与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脑缺血灶周围额叶皮质Nestin和SC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缺血灶周围额叶皮质Nestin和SCF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电针+天麻多糖组缺血灶周围额叶皮质Nestin和SCF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电针+天麻多糖组阳性表达显著多于电针组或天麻多糖组(P0.05)。结论:电针与天麻多糖联合应用可明显上调缺血灶周围额叶皮质Nestin和SCF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用电针或天麻多糖,提示电针可能促进天麻多糖在体内的吸收,对促进缺血灶周围额叶皮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青  马瑞玲  薛媛  靳瑞 《针刺研究》2004,29(2):90-93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胶质纤维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用NIH雄性小鼠3 8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n =10 )、假手术组 (n =10 )、模型组 (n =8)、针刺组 (n =10 )。针刺“百会”、“神庭”、“率谷”、“脑户”穴 ,1天 1次 ,共 10次。用免疫组化法观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结构中GFA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普遍增强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阳性反应一致 ,而针刺组的阳性反应介于模型和正常鼠之间。结论 :针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与使GFAP阳性反应数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取"百会"和"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1次/d,连续7d。造模后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尼氏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及存活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nNOS、iNOS及GFAP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P0.01),nNOS、iNOS及GFAP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P0.01),增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存活数(P0.01),降低nNOS、iNOS的表达(P0.01),促进GFAP的表达(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NOS和iNOS、上调GFAP的表达,诱导脑缺血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的分子机制。方法: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CI模型。电针组采用夹脊电针分别治疗3、7和14 d,频率为2 Hz等幅波,电流为2~6 mA,每日电针1次。应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段脊髓灰质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学实验观察到,电针组大鼠术后1周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①模型组术后3 d,损伤段脊髓灰质中EGFR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7 d后开始减少;电针组EGFR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②损伤后GFAP的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相应时间点电针组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夹脊电针治疗可通过抑制损伤部位EGFR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从而有利于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电针督脉经穴“大椎”、“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1 0hr后致局灶性脑缺血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 P法进行观察。结果 :电针治疗能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内Ca2 +超载 ,稳定细胞内环境。结论 :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24 h 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经莲心碱(3 mg/kg)处理后对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4 h 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莲心碱可显著抑制脑缺血后C-Fos蛋白表达。结论莲心碱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水通道蛋白-4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针、脑水肿和水通道蛋白-4(AQP4)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缺血性脑水肿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处理组,每组大鼠36只。电针处理组电针“水沟”“百会”穴,0.8-1.0mA,疏密波,电针30min。用CV染色法测定脑水肿肿胀率,用IgG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的IgG来反映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观察AQP4蛋白和mRNA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MCAO12h后,模型组脑水肿所引起的缺血侧脑半球开始肿胀,IgG开始外渗,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开始上升,随着梗塞时间的延长,肿胀和外渗逐渐加重,AQP4的表达进一步增多,在72h均达到高峰。而电针能够明显减轻脑水肿所引起的缺血侧脑半球的肿胀,减少IgG外渗,降低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电针可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肿胀率,同时改善BBB的损伤程度。电针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QP4表达下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次电针预处理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35只 SD大鼠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随机分为电针参附组在 MCAO前 2 h接受 30 min的电针预处理 ,并在 MCAO后即刻给予参附注射液 (1 0 ml/ kg,ip) ,同时设立电针组、参附组及空白对照组 ,观察再灌注后 2 4 h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结果 电针参附组、电针组及参附组再灌注 2 4 h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脑梗死容积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1 ) ,但此 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次电针预处理及脑缺血后早期给予参附注射液均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并未出现明显的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小娱  张秋玲  白波 《针刺研究》2008,33(2):107-11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及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I/R+EA),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水沟"百会"穴,电针参数:频率2~15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30 min。以罗丹明123和Annexin V-FITC进行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分析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CI/R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电针治疗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细胞凋亡率受到抑制,与C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可能是针刺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