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用于正常体质量范围产妇腰硬联合剖宫产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A、B、C 3组 (n=50例) , 常规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 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0 mg、11.5 mg和12.5 mg, 头侧置硬膜外管4 cm后协助产妇取平卧位。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每2 min针刺皮肤法测定麻醉感觉阻滞平面, 记录HR、Sp O2及BP, 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结果3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BMI (kg/m2) 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和C组 (P <0.05) , B组和C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肌松效果均优于A组 (P <0.05) , C组产妇在胎儿取出后及手术结束时的MBP明显低于A、B 2组, 而在注药后5 min的HR明显高于A、B 2组 (P <0.05) , 3组产妇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和使用升压药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C组产妇硬膜外加药、静脉辅助用药及改全麻例数少于A、B 2组 (P <0.05) 。结论 在药物的浓度、注药速度及穿刺点选择不变的情况下, 按照0.75%布比卡因2 m L加脑脊液1 m L的方法配比, 11.5 mg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可能是最合适和安全的剂量, 供临床麻醉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探讨罗哌卡因理想剂量。方法:选择120例单胎、足月妊娠,需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40例,选择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A组1.1 ml(8.25 mg),B组1.0 ml(7.5 mg),C组0.9 ml(6.75 mg)。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平面达T6~T8的例数,A组高于B组、C组(P<0.05);麻醉效果A组、B组高于C组(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1.0 ml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提供满意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比较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3.
郑彬  佘守章  许立新  索琨  阮祥才 《广东医学》2006,27(12):1838-1839
目的观察硬膜外容量扩充(epidural volume extention,EVE)对剖宫产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产妇(ASAⅠ~Ⅱ级),年龄24~31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用0.5%左旋布比卡因7.5 mg(A组)和10 mg(B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其中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 min内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10 ml,B组硬膜外不注入,20 min后不能达到手术所需麻醉阻滞平面的硬膜外追加0.5%左旋布比卡因。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A,B组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0.1±17.3)s和(53.3±19.2)s,最高阻滞平面均为T5,达最高阻滞时间分别为(16.6±4.3)min和(15.8±5.1)min,感觉恢复时间分别为(176.7±17.4)min和(187.1±14.6)min,不良反应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运动阻滞评分A组(2分)小于B组(3分),运动恢复时间A组(87.6±21.5)min明显小于B组(142.3±23.7)min(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7.5 mg蛛网膜下腔阻滞结合硬膜外容量扩充法可以满足剖宫产手术的需要,与10 mg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相似,但运动阻滞恢复明显快于10 mg组。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371-137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ASAⅠ~Ⅲ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按患者年龄分为三组:A组(70~79岁,n=31)、B组(80~89岁,n=30)、C组(≥90岁,n=28)。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麻醉相关指标及入室时(T0)和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MAP、HR和SPO2的变化;观察三组患者术中有无不良反应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C组糖尿病例数少于A组(P<0.05),贫血例数多于A组(P<0.01);B组低蛋白血症例数多于A组(P<0.05)。A组升压药使用例数少于B组(P<0.05)及C组(P<0.01)。A组、B组在T5时MAP仍低于T0水平(P<0.01);C组HR在麻醉后30min时仍快于T0(P<0.05)。三组患者术中未诉明显不适,麻醉效果均为优。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90岁以上老年患者围术期应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0.5%布比卡因腰硬膜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不同剂量的效果,以寻求最佳的脊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7.5 mg(A组)、9.0 mg(B组)、10.5 mg(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胎儿娩出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各个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测量麻醉阻滞平面和麻醉起效时间,硬膜外追加左旋布比卡因剂量、麻黄碱用量;记录产妇麻醉效果、麻醉后并发症的变化;记录新生儿娩出1、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A、B组麻醉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组,A组硬膜外追加量多于B、C组(P<0.01),B、C组硬膜外追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麻醉效果最佳,但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发生率高,麻黄碱用量大于A、B组(P<0.05)。 C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0 mg腰硬膜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时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1年1月我院产科手术的860例分成二组,观察组(R组):罗哌卡因7.5~10mg(0.75%罗哌卡因1~1.3ml)用自身脑脊液稀释至0.5%注入蛛网膜下腔;对照组(B组):布比卡因7.5~10mg(0.75%布比卡因1~1.3ml)用自身脑脊液稀释至0.5%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比较二组术中的生命体征、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来评估。结果二组术中用药后5min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入室时相应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注药后5~30min的MAP、HR均下降,但R组下降较平稳,B组下降明显,B组MAP、HR与R组的同一时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麻醉效果均好,从镇痛、肌松效果、牵拉反应三方面评价麻醉效果分级达Ⅳ级的均达90%以上;二组最高麻醉平面均达到T6;二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发现母婴有任何神经并发症。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局麻药硬膜外分次推注与硬膜外负荷剂量加微量泵持续注入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A、B组,每组20例。2组硬膜外穿刺确定在硬膜外腔后全麻诱导,麻醉机控制呼吸,A组硬膜外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4~8 ml,术中每2小时追加3~6 ml;B组0.5%左旋布比卡因负荷剂量3~5 ml后用微量泵以2~4 ml/h持续注入至术毕。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与B组比较,硬膜外用药5min时SBP、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硬膜外用药5 min时与麻醉前比较SBP、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中,采用硬膜外微量泵恒速注药对病人生理干扰小,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相同剂量不同注药速度对剖宫产术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适合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0.5%布比卡因1.4ml(7mg),A组注药速度10s;B组注药速度20s;C组注药速度30s.于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15min、30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需硬膜外追加用药例数.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均无显著性,穿刺部位、体位相同.B组麻醉效果最佳,血压和心率平稳;A组麻醉效果佳,但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C组血压稳定,但麻醉阻滞平面欠满意,需硬膜外追加用药.结论 0.5%布比卡因1.4ml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注药速度以20s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等剂量罗哌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初产妇54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4~33岁,体重65~85kg.随机分为A、B、C三组(n=18),分别接受0.75%、0.5%、0.375%的同剂量(11.25 mg)、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液,记录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最高麻醉平面及到达时间,运动阻滞的Bromage评分,记录给药后三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记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1、5 minApger评分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高平面出现时间,C组低于A组及B组(P<0.05),A组及B组无显著差别(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C组高于A组及B组(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C组在6min、8min、10 min、12 min、14 min、16 min、18 min、20 min与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于A组及B组(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Apger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发生呼吸困难及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0.5%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时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更好的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传涛 《吉林医学》2011,32(12):2354-2355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剖宫产孕妇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剖宫产术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2 ml(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液)(A组)、0.5%布比卡因2 ml(B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二组间的手术时间及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10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5 min舒张压A组高于B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收缩压与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等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重比重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较小,低血压发生率低,麻醉效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0.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单纯布比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急诊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0例,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点均为L 2~3。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3 mL和0.005%舒芬太尼0.5 mL混合液1.8 mL,B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5 mL。记录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新生儿1 min、5 min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使用次数和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发生恶心、呕吐、胸闷、寒战发生率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术后下肢肌力恢复到Bromage评分为0分时间少于B组(P<0.05);但A组发生皮肤瘙痒率高于B组(P<0.01)。结论0.5%布比卡因1.0 mL复合0.005%舒芬太尼0.5 mL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1~2级剖宫产妇90例,年龄23—36岁,体重55~90kg,身高150—175cm,随机、双盲分成3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75%左布比卡因(加10%葡萄糖至2mL),A组(7.5mg)、B组(10mg)、C组(12.5mg),3组注药时间均为1mE/5s。给药后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给药15min后阻滞平面未达L水平者经硬膜外分次酌情追加2%利多卡因。麻醉期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5min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杲:在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等方面B、C两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麻醉平面,B、C两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B组(10mg)和C组(12.5mg)腰麻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麻醉时加入麻黄碱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时仰卧位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择期剖宫产的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根据皮下局部浸润麻醉时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n=40):A组(普鲁卡因100 mg组)、B组(普鲁卡因100 mg+麻黄碱15 mg组)和C组(普鲁卡因100 mg+麻黄碱30mg组),记录入室,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3、5、10和15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 ①麻醉后5 min MAP达到最低值,A组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3 minA组和C组的HR开始增快,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5 min左右恢复至麻醉前水平,B组的HR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时加入15 mg麻黄碱可有效地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时仰卧位低血压,且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宝华 《当代医学》2022,28(1):62-6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对照组予以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比较两组给药后3 min(T0)、给药后10 min(T1)、术毕(T2)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变化情况及围术期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T0、T1及T2时,两组MAP与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产妇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照观察丁丙诺啡、曲马多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术毕关胸时停静脉麻醉,同时A组静脉给予丁丙诺啡3μg/Kg,B组曲马多2 mg/Kg,C组注射用水2 mL.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0′(t2)、30′(t3)、拔管时(t4)、拔管后5′(t5)、10′(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呼末CO2分压、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身体舒适评分(BCS)、苏醒时间、PCA按压次数、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较C组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给药后10′开始A、B两组RS明显低于C组(P<0.01).给药后30′开始RS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且拔管时开始A组明显高于B组(P<0.01);BCS 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1);B组出汗明显多于A组或C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用药量C组>B组>A组(P<0.01,P<0.05).结论丁丙诺啡、曲马多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雷米芬太尼全麻苏醒过渡期镇痛,其中丁丙诺啡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注药型气管插管注射表面麻醉药对咽喉气管内实施表面麻醉对患者苏醒拔管期应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注药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5~54岁,BMI 22~26 kg/m2,在手术结束前约20 min停止麻药时随机分为试验组(注药组,n=20)和对照组(非注药组,n=20).试验组注射1%丁卡因共1.5 ml(声门上0.5 ml、声门下1 ml),对照组不注药.观察并测定患者苏醒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参数.结果 与T0相比,拔管前5 min、0 min和拔管后0min、5 min,试验组SBP分别升高10%(P< 0.05)、12%(P< 0.05)、12%(P< 0.05)、4%(P>0.05),对照组分别升高24%(P<0.01)、26%(P< 0.01)、31%(P< 0.01)、8%(P<0.05),组间相比P<0.05 ~ 0.01.HR变化,与T0相比,拔管前后试验组基本没有变化,对照组T1、T2、TO分别升高24%(P< 0.01)、34%(P< 0.01)和40%(P<0.01),组间相比P<0.01.拔管后(T3)患者E、NE和Cor血浆水平试验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围拔管期试验组患者呛咳、挣扎、呕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低(P<0.01).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苏醒拔管期的气管咽喉内表面麻醉,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身心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等比重的0.5%布比卡因7.5、10、12.5 mg腰麻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0例、ASAI~II级。于L3-4间隙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A组7.5 mg、B组10 mg、C组12.5 mg,硬膜外腔置管备用。比较3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寒战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3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A组达到98%、B、C两组都达到99%,硬膜外补充用药后麻醉效果都达到手术要求,新生儿Apgar评分均满意,麻醉起效时间相当A组(5.6±1.6)min、B组(5.4±1.3)min、C组(5.2±1.0)min,但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低血压发生率A组10%、B组32%、C组47%)、寒战(A组8%、B组16%、C组18%)及恶心(A组8%、B组19%、C组28%)、呕吐(A组4%、B组16%、C组25%)的发生率也低于B组和C组。结论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7.5 mg腰麻行剖宫产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n=27)和舒芬太尼组(分A、B、C 3组,每组各26例),分别予以芬太尼10μg/kg、舒芬太尼1.0μg/kg、1.5μg/kg和2.0μg/kg联合维库溴铵、咪唑安定进行诱导插管。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和插管后1min(T_2)、3 min(T_3)、5 min(T_4)、10 min(T_5)时的HR、SBP、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插管期间心血管的用药情况,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结果:与T1时比较,芬太尼组T_2时HR明显升高(P<0.01),但舒芬太尼A、B、C3组无明显变化。与T_1时比较,芬太尼组T_2、T_3时SBP、DBP及MAP明显高于舒芬太尼A、B、C 3组(P<0.05或P<0.01)。舒芬太尼3组T_1~T_5时RPP较T_0时明显降低(P<0.01),且T_2时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1)。4组T_0、T_2、T_5时血糖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插管期间,舒芬太尼A组使用阿托品的例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C组(P<0.01)。结论:使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心脏膜瓣置换患者插管期间的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1.0μg/kg在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玉莲  洪蕾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100-101,10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拟行剖宫产产妇356例.分为腰硬联合组(E组)和硬膜外组(S组),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分级评价及麻醉对全身的影响和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并发症等。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优于硬膜外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明显优于硬膜外组(P〈0.05),而两组在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麻黄素和阿托品的使用方面和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