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胸腰段脊椎骨折截瘫21例手术治疗分析王文孝王家虹张哲美(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骨科)我院骨科自1991年以来收胸腰段骨折及伴脊髓损伤93例。手术治疗21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0—54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AF钉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探讨此种治疗方法的脊柱内固定系统特点、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技术问题.结果显示:AF钉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手术操作方便、骨折复位和固定可靠以及治疗效果满意的优点.并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巧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46例于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另取46例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对照组)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25例(54.3%),实验组为39例(84.8%),后者显著优于前者(P<0.05)。对照组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椎柱骨折采取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内固定失败率低,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4.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3,(17):96-97
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进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1月、6月患者的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和脊柱后突Cobb角。结果本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6.7%,无内固定失败案例,术后1月及6月患者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椎体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有效复位伤椎,重建伤椎的前柱强度,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和骨水泥渗漏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西医手术治疗的23例为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的23例为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时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统计并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23例治疗后1个月时cobb角平均值13.3±2.7°,患者疼痛状态平均得分为1.77±0.13分,生活功能平均得分为1.28±0.11分,数据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晓宁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34-34,118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椎骨折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B组30例,采用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A组的下降幅度要大于B组(P〈0.05);A组相关影像学指标,如椎体后凸角、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及后缘高度等均有所提高(P〈0.05),而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发生率,A组为3%,B组为22%,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均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可行方法。两者相比,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费用少、较经济,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更好地改善功能,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胸腰段脊椎骨折通过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4年4月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资料28例实施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全部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方法,记录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以及前缘高度等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以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之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相对较明显,能够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爆裂性骨折伴继发性椎管狭窄病例采用撑开内固定加全椎板切除减压,18例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无椎管狭窄病例采用单纯撑开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年8个月,骨折均愈合。3例椎体高度丢失10—15%,术后腰痛2例,无1例镙钉松动、断裂。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段单个椎体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椎弓根镙钉植入技巧,并进行良好的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7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3例实施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QOL评分比较,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可改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F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及椎板减压,进行回顾分析和疗效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椎体高度的96%,Cobb’s角由术前平均27°矫正到术后5°,椎管狭窄指数术前平均值为1.98±0.10,术后平均值为0.72±0.07。结论AF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刚  李伟 《西部医学》2012,24(8):1507-1508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88例,并对有脊髓神经损伤的170例进行椎管减压。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50%,Cobb角平均改善20°。随访半年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al分级,除A级恢复较差外,其余均恢复2级以上;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手术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20例高龄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组60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组6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注药后5min时MAP值均明显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要小于对照组(P<0.05);注药后前10 min HR值均增快,实验组上升幅度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下肢手术患者有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后路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刚度。 方法 取 15 具新 鲜猪骨胸腰段椎体(T11~L3)标本,随机分为跨节段双椎间 4 枚椎弓根螺钉固定组(4 钉固定组)、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5 钉固 定组)、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6 钉固定组),每组 5 具,建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模型,对 3 组标本进行后路短节段跨节段椎弓 根螺钉固定或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测试 3 组标本在正常、骨折、固定、疲劳状态下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的运动范围(ROM)以及生 物力学刚度。 结果 3 组标本的固定方法均能提高胸腰椎骨折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刚度;生物力学刚度方面,5 钉固定组、6 钉 固定组均明显高于 4 钉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5 钉固定组与 6 钉固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运动范围方面,5 钉固定组与 6 钉固定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 4 个方向的 ROM 均明显低于 4 钉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5 钉固定组与 6 钉固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经后路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可提高 胸腰椎骨折模型各个运动方向上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刚度,但经伤椎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在刚度及稳定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早期前后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复位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病例病椎高度均得到较好恢复,脊柱畸形得到有效矫正,脊柱稳定性得到较好重建,脊髓功能恢复良好;后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论】前后路手术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氏角、脊髓功能的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后路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多数早期骨折病例经过后路手术均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应用PFNA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2例,女36例。骨折按Evans~Jensen分类,I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15例,Ⅳ型6例。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Harris评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手术时间35~76分钟,术中出血量约50~180ml。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6个月。按Harris标准进行评分:优36例,良2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1.18%。结论: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彭亦良  张泽华  吴雪辉  代飞  周强 《西部医学》2010,22(8):1397-140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随访6-54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后期出现断裂并完整取出。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51.4%和75.8%恢复到93.6%和96.5%,Cobb′s角由术前25.8°降低复到末次随访的6.4°。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2.6%,末次随访为92.9%。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1-3级提高,腰背部疼痛也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易控制和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40例下肢手术高龄患者被随机分成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20例。CSE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EA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①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用药量;②两组术后并发症,如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结果:与EA组比较,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缩短(P<0.01),硬膜外用药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循环干扰少,麻醉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K-plate在胸腰椎疾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候平  冯应树  沈宁  康小平 《四川医学》2003,24(4):341-342
目的 评估K plate在胸腰椎疾患内固定中的效能。方法 对 31例胸腰椎疾患病人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K plate内固定 ,其中胸腰椎骨折 2 8例 ,结核 3例。结果  31例经平均 9 5月以上随访 ,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钢板位置正常 ,固定牢固 ,1例术后腰椎左侧凸 1 0°,其余脊椎序列恢复正常。结论 K 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疾患固定方便 ,操作简单 ,材料优良 ,特别适用于胸腰椎前路减压需重建稳定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范洪武  栾尚文  林野 《吉林医学》2008,29(5):385-38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42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38例,骨折愈合后,行椎弓根钉取出术38例。通过对这38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不同时期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结果:该组病例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恢复。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恢复椎体高度,矫正了后凸畸形,同时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