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CT平扫的密度、边缘、部位、大小及增强后CT征象。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7例均为单发,边缘光整,呈圆形及类圆形,边界清;6例位于浅叶包膜下,1例向腮腺深叶生长;4例为实性密度,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CT值45~55Hu;3例为少许囊性密度;7例病灶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显示,4例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达到峰值,最高达189Hu,其中1例静脉期轻度减退,约123Hu,另3例均匀持续强化;3例囊实性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7例均无肿瘤侵犯周围情况,仅1例较大病灶对周围血管有推压改变。大部分病灶呈“快进慢出”型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虽然少见,但据其特殊强化方式可以和其他腮腺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4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影像特点,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形态、强化程度及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均位于腮腺浅叶,紧邻包膜下.肿瘤呈类圆形,无分叶,边缘光滑,直径多<3 Cm,2例肿瘤内见囊变,1例瘤体内见多个沙砾样钙化.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中度强化,2例肿瘤强化均匀,1例呈薄壁环形强化.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特点为位于腮腺浅叶包膜下,单发结节,直径多<3 cm,边界清楚,瘤体常囊变,实质部分中度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CT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发肿块,左侧7例,右侧8例;病灶最大径为3.0cm,10例位于腮腺浅叶,5例位于腮腺深叶;12例呈类圆形,3例呈椭圆形;8例病灶呈实性,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7例病灶伴有囊变,其中2例有壁内结节,增强扫描壁内结节明显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影像学特征有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王传彬  程涛 《安徽医学》2015,36(5):548-5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腮腺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16例单发,1例多发;12个病灶位于浅叶,紧邻包膜下;15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3个病灶呈浅分叶状;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病灶较小,平均最大径约6~36 mm;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实性,增强后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静脉期多缓慢持续强化或缓慢减退;9个病灶呈囊实性,增强后呈均匀薄壁"环形"、不均匀"花环状"或"附壁岛状"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MSCT能够对大多数病灶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点及CT值量化指标,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双期增强CT的表现,对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形态、CT密度、强化模式及CT值量化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病例均为单侧单发,16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跨浅、深叶,4例位于腮腺深叶;肿瘤最大截面横径为0.5-5.5cm;大多呈椭圆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17例(17/22)肿块内见囊变区,其中1例(1/17)见钙化灶。所有病例在双期CT增强均有强化,动脉早期强化较明显、CT值为(104.7±15.3)Hu,最大强化率为152.3%,动脉晚期(近动静脉交界期)CT值为(118.7±13.8)Hu;基底细胞腺瘤至少有两种强化模式:一是动脉早期明显强化,动脉晚期持续强化;二是动脉早期显著强化,动脉晚期强化幅度有所减退,同时与其相关病理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特点。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病史、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腮腺Warthin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病人CT平扫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病人共检出51个病灶,单侧单发5例,单侧多发6例共13个病灶,双侧多发12例共33个病灶,病灶多发者占病人的78.26%。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上区5个,腮腺浅叶下区32个,腮腺深叶上区4个,腮腺深叶下区10个,位于腮腺下区者占病变总数的82.30%。42个病灶表现为密度较均匀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或浅分叶状包块,边界光滑,CT值18~64Hu。9个病灶见囊变,边界模糊,其中囊变伴坏死3例,囊变伴出血2例。2例病人同时行增强CT检查,均表现为均匀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约30Hu。有9例病人出现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结论腮腺Warthin瘤CT平扫的特征性表现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共34个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23例患者共34个病灶,单发17例,多发6例;26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31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9个病灶边缘清楚;28个病灶呈实性,6个呈囊实性.CT增强扫描病变一般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实性成份强化程度减低.结论:临床发现老年男性患者,CT表现为腮腺浅叶的后下极占位性病变,双侧多发病变,边界光滑,内部密度欠均匀,有早期明显强化,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2007-2011年经CT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和30例多形性腺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25例腮腺腺淋巴瘤肿瘤个数35个,3例双侧单发,1例双侧多发,2例一侧多发,19例一侧单发,23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例边界不清,21例位于腮腺后下象限(浅叶后下部),32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实性部分及实性病灶明显强化,15例病人延时扫描14例病灶CT值减退,25个病灶内或边缘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20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不均,内见裂隙样低密度影;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侧单发,19例位于腮腺浅叶,11例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5例,9例呈分叶状,18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内见囊状低密度影,病变呈轻中度强化,18例病人延时扫描16例病灶延时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CT特征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影像特征并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9.
李凤  李炎  李双鑫  黄显龙 《重庆医学》2018,(23):3102-3104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62例腮腺腺淋巴瘤MSCT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数量、密度、边界、部位、强化程度和方式、供血及周围血管情况.结果 62例患者74个病灶中单发51例,多发11例;病灶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双期增强CT扫描,多数病灶实性部分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三期延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轻度下降.多数病灶具有“血管贴边征”,CTA显示多数病灶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具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据此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有完整临床和CT图像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透明细胞癌,并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 12例肿瘤发生的平均年龄约48岁,8例表现为I期病灶(75%);肿瘤均为单侧发生,平均最大径约11.6cm;肿块均呈囊性病灶伴发实性突起改变,单房囊实性10例,多房囊实性2例;9例病灶边缘清晰光整;囊性部分平均CT值约18HU;11例病灶实性突起呈偏心性附壁生长,6例病灶实性突起数目≤3个;增强后实性突起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2例病灶伴发子宫内膜异位;5例病灶伴发腹水。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诊断肝细胞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16例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16例肝细胞腺瘤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如下:病变为单发肿决,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大部分位于肝脏右叶.平扫多为低或稍低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及坏死灶,2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20例,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6个病灶,其中19例为单侧、单发病灶,一例为单侧多发病灶,5例病灶有浅分叶,15例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囊变;平扫最高密度为41.6HU,最低密度为26.7HU,平均36.1HU;增强扫描观察8例病灶呈较均匀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腮腺结核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结核的CT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病灶部位:23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1例弥漫性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累及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18例。(2)病灶的数量和形态:共56个病灶,10个单发病灶中结节型6个、肿块型4个;45个多发病灶结节型32个、肿块型13个。(3)病灶的密度和强化方式:均未见钙化灶,18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均匀强化病灶6例,环形强化病灶19例,弥漫性强化1例。(4)周围皮肤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18例出现腮腺周围皮肤增厚。23例患者只有同侧颈动脉鞘周围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结核的CT表现多样性,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在腮腺结核CT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诊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季陆军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16-917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做保留面神经和腮腺浅叶切除术及保留腮腺导管+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结果暂时性面瘫15例,复发1例,涎瘘2例,皮下积液10例,Frey′s综合征8例,耳垂麻木10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切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有效的术式,有利于保留残余的腺体功能及面部的美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CN)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2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由2位腹部放射诊断医生共同阅片观察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MCN均为女性,年龄25-79岁,均为单发多囊,肝左内叶2例,左叶3例,左右叶交界区1例,右叶2例,病灶体积均较大,最大直径3.5cm-23.0cm不等。2例CT平扫表现为较大或巨大低密度,多房囊性病变,囊内可见线状分隔,囊壁均匀,壁薄、光滑;6例MRI检查,平扫均为多房囊性占位,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大囊边缘分布多发小囊,大小囊信号有差异,囊内分隔呈低信号,其中1例伴囊内出血,见液液平面;动态增强CT/MRI示:动脉期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肝左叶多见,中年女性多见,在CT和MRI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肝内较大或巨大囊性病灶,呈多囊状(大囊伴多个小囊),囊壁均匀、壁光滑伴其内线状分隔,以及囊壁及分隔的强化方式,可为该病的鉴别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