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熊芳婷  胡敏  毛珍珠 《当代医学》2021,27(32):41-44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合并胃内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胃内注水法留置鼻肠管ICU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置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盲插法行胃内注水法留置鼻肠管方式,观察组应用B超引导下行胃内注水法留置鼻肠管方式.比较两组置管情况、置管前及置管后第7天营养指标、置管后各临床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第7天,观察组BMI、前白蛋白、铁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目标营养值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合并胃内注水法留置鼻肠管,患者耐受性较好,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盲插法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盲插法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观察插管成功率,并进行肠内营养(EN)治疗所采用针对性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6例患者应用盲插法置管成功通过幽门,6例通过胃镜的引导通过幽门,营养支持过程中3例发生腹泻、5例发生管道堵塞,肠内营养时间为19~60 d(平均38.5 d)。结论:经盲插法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高,行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的建立,为建立新的有效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ICU收治的60例脑外伤的呼吸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盲插被动等待组与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组,每组各3...  相似文献   

4.
<正>最新指南建议,"对经胃喂养不耐受或有高误吸风险的患者,采用幽门后喂养途径,如鼻肠管等","对于重症患者,宜盲置鼻肠管"[1]。但采用盲法将鼻肠管置入幽门后并不容易,螺旋型鼻肠管和CORFLO胃肠营养管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两种鼻肠管,尽管CORFLO胃肠营养管相比螺旋型鼻肠管盲置成功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失败病例[2-3]。研究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置管技术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传统盲插组(n=26)和超声引导组(n=25),采用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是否有并发症等评估置管的疗效。结果 超声引导组比传统盲插组有更高的首次置管成功率(P<0.05);两组一般资料、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脑功能障碍患者中均安全、有效,超声引导下置管能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有更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卢婉娴 《广东医学》2012,33(9):1299-1300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床边幽门后置管实施早期空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90例重症患者于入院后24~48 h内床边徒手幽门后置管,置管后X线腹部平片证实鼻肠管道头端在空肠开始空肠内营养.观察开始喂养时间,达到目标喂养时间以及相关的肠道耐受性.结果 24 h开始喂养30例,36 h 21例,48 h 16例,占早期喂养的74%,68例患者第7天达到目标喂养1 000~1 500 mL/d,占总例数的75%;4例(4.4%)患者出现反流、误吸;27例(30%)患者出现腹泻症状;32例(35.6%)患者腹胀、便秘.结论 重症患者床边幽门后置管实施空肠内营养,能早期达到目标喂养量,降低反流、误吸的风险,是一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在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中采取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该院自2013年3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246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参照组1、参照组2,每组患者例数为82例,实验组采取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参照组1患者予以传统床旁直接鼻肠管置入法,参照组2患者采取胃镜下鼻肠管置入,对比3组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肠内营养管置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管置管成功率98.78%、 治疗总有效率98.78%显著高于参照组1置管成功率87.80%、治疗总有效率86.58%,参照组2置管成功率90.24%、治疗总有效率9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应用于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危重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人干预第1、10天的营养指标;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反流误吸以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第1天,2组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鼻肠管组病人各项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P<0.05)。2组病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结论: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相关指南及共识中指出,患者在入住ICU 24~48 h内便可启动肠内营养。然而ICU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指南[1]中推荐,对于存在喂养不耐受或者误吸高风险者,适宜幽门后喂养。鼻肠管是幽门后喂养的有效通路[2],放置的主要方法有盲插、胃镜引导、超声引导、电磁导航等[3-5]。这些方法中,盲插法操作简单,受到的限制较小,但在置管过程中,管路可能会误入气道,表现为呛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偶有患者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人工气道患者管饲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病房并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158例,应用床旁胃窦超声(试验组)、胃潴留量(对照组)评估入院即刻、后续每6小时的胃蠕动功能,用于指导管饲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调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 d内胃肠道反应、营养支持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以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的程度(P=0.001),改善入院1周内前清蛋白水平的变化(41.00 g/L vs.28.00 g/L,P<0.001),降低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的比例(41.2%vs.11.5%,P<0.001),最终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7.00 d vs.5.50 d,P<0.001)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14.00 d vs.11.00 d,P<0.001).结论 胃窦超声指标能更精准地判断胃蠕动和排空情况,有利于管饲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缩短因常规以胃潴留暂停肠内营养的时间,尽快达到目标喂养需求和能量供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肠管在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管后1个月内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4例,按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32例和空肠造口组(B组)22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A组有3例改行肠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本文采用此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对其血常规检测中的总蛋白(TP)以及白蛋白(ALB)进行检测,发现试验组中T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何峻 《当代医学》2011,17(33):53-54
目的 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6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采用经鼻肠管(X线透视下或胃镜下置入)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方法,对两组患者伤后1、4、7、14d的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伤后1、4、7、14d的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方面及达到全量营养时间比较,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放置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基本上能够有效的达到营养支持目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96例作为研究资料,使用雀巢小百肽经鼻空肠管给予患儿营养支持,于肠内营养(EN)前、肠内营养1周后、肠内营养4周后分别采血分析营养指标水平,测量患儿体质量,上臂肌围。观察本组预后情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96例患儿,经过治疗及相关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后,82例恢复良好,7例致残,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患儿经肠内营养支持后1周,除血红蛋白(Hb)外,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体质量、上臂肌围与肠内营养支持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后,ALB、TP、Hb、体质量、上臂肌围等水平均高于肠内营养支持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可迅速扭转机体负氮平衡,提高患儿营养水平,保护消化道功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有利于疾病康复,对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PEG组(34例)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组(34例).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PEG组与NGT组比较,PEG组胃潴留(14.7% vs.32.4%),反流性食管炎(11.8% vs.23.5%),吸入性肺炎(17.6% vs.38.2%)均较NGT组显著降低(P<0.05);PEG组营养治疗3个月的BMI [(20.56±1.32) kg/m2 vs.(19.97±1.35) kg/m2],ALB [(40.45±2.12)g/L vs.(38.27±2.25) g/L],前白蛋白(PA)均高于NGT组[(302.12±30.28) mg/L vs.(280.27±28.17)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EG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66例,均在入住ICU后48 h内,给予胃镜下空肠置管。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24~48 h内行肠内营养;晚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入住ICU 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参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腹泻腹胀、肝功能受损、高血糖、应激性溃疡、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晚期肠内营养组为少(P<0.01)。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0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ALB与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ALB与PA在两组都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更好地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脑损伤后胃动力恢复,是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盲插螺旋形鼻肠管判断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176例盲插螺旋形鼻肠管重症患者,在置管过程中,通过床边综合判断方法(注气听诊法联合胃液或小肠液 pH 测试法)初步确定导管尖端通过幽门在肠道,最后经 X 线证实,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对于176例盲插螺旋形鼻肠管患者,床边综合判断方法鼻肠管位置通过幽门成功率89.20%(157例),失败率10.80%(19例);其中成功的157例中有117例(74.54%)通过肠内肠液监测 pH 值碱性;40例(25.48%)患者肠内未抽出肠液。结论通过床边综合判断方法判断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了反复 X 线照射等对于患者射线吸收及经济负担等不利影响,对临床判断盲插鼻肠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在应用鼻胃管引流治疗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同时应用鼻肠管早期恢复患者肠内营养的经验。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30名出现应激性溃疡患者行鼻胃管引流及同时置鼻肠管,第2天行胸腹部X线检查确认鼻肠管位置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同时监测胃残量。结果 30例患者在鼻胃管引流治疗同时均一次性鼻肠管置管成功,置管后次日恢复早期肠内营养。结论鼻胃管与鼻肠管在伴应激性溃疡的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联合应用是治疗应激性溃疡同时早期恢复肠内营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