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生存质量而受到广泛关注。中西医都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索 ,二者都认为“毒邪”在中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兹论述如下。1 中医学对中风“毒邪”的认识中医之毒是指某些特殊的致病因素 ,如某些药物、食物之毒 ,而中风之“毒邪”是指导致中风之火热、痰浊、瘀血、积滞等病理因素。由于毒邪损伤脑络 ,络脉破损 ,或络脉拘挛瘀闭 ,气血运行失常 ,导致脑络失养 ,神机失守 ,从而形成神昏闭厥、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王永炎院士的“毒损脑络”学说 〔1〕以一“毒”概括病理因素可谓…  相似文献   

2.
中风毒邪学说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毒邪学说认为,中风后产生的瘀毒、热毒、痰毒等毒邪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发病和损害的最直接病机,以中风毒邪学说指导治疗中风病,以解毒通络为大法,可使中医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一些临床疑难病证如血管性痴呆、糖尿病性脑病等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毒邪论治中风病急性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毒邪,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毒邪致病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内生毒邪直接影响着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在中风病中具有毒性猛烈、毒性火热、依附性以及败坏形体、易攻脏腑等特点。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交阻,是中风病病机的核心,并构成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腑气不通是毒邪形成的枢纽;毒邪鸱张、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经络,变证丛生;脑络受损,痰瘀交阻贯穿始终。解毒通腑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中风从毒论治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立新 《中医杂志》2002,43(9):715-716
中风从毒论治是在中医学传统的中风病因病机学说及毒邪理论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卒中病理生理学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中风发病是由于毒邪损伤脑络,络脉破损或络脉拘挛瘀闭,气血渗灌失常,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神昏闭厥、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以解毒通络法作为中风治疗新方法,尤其以黄连解毒汤为代表治疗缺血中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任何一种学说的提出,都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完善,毒损脑络学说仍有许多问题需深入探讨,本人不揣浅陋,试就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 中风从毒论治存在的问题中风发病中“毒邪”的泛化:众所周知,“毒”是中医学中一个含义多样、应用广泛的概念。或言病因,或言治法,或言药性。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演变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旭 《光明中医》2010,25(3):411-412
本文根据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发病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机演变规律,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发病诱因,风痰上扰,络破血溢是出血性中风的直接病因,而脑出血后,痰瘀、水毒等病理产物互结,郁闭脑窍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理改变,并指出痰热腑实是出血性中风病机转归之关键,以期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发病前、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病机存在差异。发病前阶段,病机涉及内伤积损和发病诱因,前者是发病基础而后者是促发因素;急性期阶段,病机涉及脑脉闭阻后发生的三个病理过程,即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它们共同参与了脑髓的损伤;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阶段,病机包括脑髓空虚和内邪伏藏,脑髓损伤则肢痿言蹇,新旧内邪伏藏构成复中风和呆病的发病基础。分段认识中风病机对预防、急救、康复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毒为出血性中风至笃之本--三因级联内毒为本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风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较高,已成为人类三大死因之一,其中尤以出血性中风危害酷烈。究其病因素有外风、内风及瘀血诸说。近年来有人提出了“正虚积损”之说,出现了“中风毒邪论”,即认为积损与积毒是中风病演变过程的两个基本病机。笔者认为出血性中风的病因亦应以毒邪为主。何谓毒邪?“邪之盛者,则为毒”。  相似文献   

8.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发病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 ,对近 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学说 :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 ;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痰瘀互阻学说 ;中风毒邪论 ;瘀血阻络学说 ;形神失调学说 ;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识 ,古往今来 ,经历了由外风到内风 ,由外感到内伤的漫长过程 ,目前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论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风以虚为本 ,风、火、痰、瘀、毒众邪为害的病机认识 ,丰富了中风病的发生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毒邪"理论为切入点,对中风病中"毒邪"的概念、致病特点、发病机制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风病的解毒原则及解毒的8种具体方法,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具有特异性与针对性药物以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突破了传统的风、火、痰、瘀等病因论治观点,论证了从"毒邪"论治的可行性,认为中风毒邪学说是提高中风病临床疗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中风病病机的探讨,阐述清热解毒法是中风病的治疗大法。方法:根据中风病的发病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风的病机演变规律。结果:内生热毒乃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热毒犯脑损络为其病理的主导机制,火热痰瘀等病理产物互结,郁闭脑窍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结论:内生热毒是中风病机转归之关键,清热解毒当属防治中风之大法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毒损脑络具有病邪非单一、病机非静止、病情非单维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系统特点的临床复杂证候。毒损脑络既是中风发病过程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以证候表达为核心的病因与发病多维界面和动态时空变化着的复杂系统,其科学内涵、特性、临床表征、生物学基础均具有复杂网络性,从复杂网络角度将毒损脑络进行深入挖掘与阐释,建立一份以专家共识毒的特性、临床表征和理化指标为结点的网络,揭示其复杂特性必将对临床治疗中风病产生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结合经络学说和瘀血理论,从络、水、瘀、毒立论,提出督络热滞是缺血性中风病重要的发病学基础,督脉气血逆乱是其重要的始动因素;提出缺血性中风外生毒邪假说及内生毒邪辨证观,主张针对其络、水、瘀、毒之病机特征,采用通腑解毒、化瘀利水、祛痰通络之法,使邪去正安,于此对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激发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痰邪既是中风的病因,也是中风的病理产物,与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风后吞咽困难作为中风病的一个重要合并证候,亦当从痰论治.笔者从痰论治中风后吞咽困难有着深厚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新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 从中风病定义看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中风病定义将中风发病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即正气内虚 ;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 ;脑脉闭阻。其中正气内虚为病之根本 ,是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基础 ,也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前提。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是中风发病之枢 ,此  相似文献   

16.
中风在古代是四大难症之一,现如今仍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且后遗症很难治愈,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极大困难。古代医家认为内虚风袭是中风病病机核心,现代中医大家王永炎院士进一步创新中风病机,提出了“毒邪致风论”,但尚不能解释中风前驱期如类中风期病机,国医大师周仲瑛提出“伏毒”学说是对毒邪致风病机的新补充,填补了中风前驱期病机空白。同时,笔者结合中风临床发现,卫气营血的顺逆传变契合中风病机与分期变化。本文通过从正虚伏毒、毒侵肺卫、毒壅气分、毒燔气营、毒盛破血等不同层次阐述中风前驱期及进展期的病理演变,并引入了未病先防、宣利解毒、凉营清热、解毒活血等相关治法,中风后期病理演变则以正虚毒滞,余毒流窜,损伤气血为主,治疗大法不离补虚培元,解毒除滞,同时注意补虚需忌壅,祛邪需护阴,重视气血理论在脑神化生、肢体灵巧方面的关键作用。本文通过阐述一系列创新中风诊疗新思路,以期为同道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晓强  刘春援 《吉林中医药》2012,32(3):222-223,239
中医毒邪的概念和分类历来繁缛不清,但主要为外毒和内毒.随着科技发展,外毒的内容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电磁毒、化学毒等.“毒邪伤络”是过敏性紫癜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因和病理环节,其“病位在络,病邪为毒”.不同类型的毒邪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致病特点与发病表现也不尽相同.内毒作为病理产物,其作用机制复杂,使过敏性紫癜病情迁延不愈;而外毒致病可概括为“气杂之毒多顺传,药食之毒多直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中医文献中有关毒邪、邪毒的论述颇多,但其概念模糊。笔者认为毒邪与邪毒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病因概念。毒邪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侵入人体后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外感邪气,是引起多种毒症性外感疾病的直接病因。邪毒是毒邪所含有的毒素或邪气在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性病理产物,是染病后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罪魁祸首。凡是毒邪均含有邪毒,而一般邪气并不一定含有邪毒。对毒邪与邪毒作出明确界定,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从毒论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邪 ,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近年来 ,随着对传统毒邪认识的深化 ,中风病临床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 ,认为毒邪是中风病病理因素 ,并采用解毒、排毒法治疗 ,从而提高中风病疗效 ,已成为现世医家在中风病病因学及治疗学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现将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如下。1 毒邪与中风病的相关性毒的本意 ,是指毒草。《说文解字》释 :“毒 ,厚也 ,害人之草。”在古代医药典籍中 ,毒具有多重含义 ,或言病邪 ,或言病证 ,或言药物 ,或言治疗等。就病因学而言 ,毒是指病邪。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由外而来 ,侵袭机体并造成毒害。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的:探讨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发病中的地位。方法:阐述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毒邪的认识,毒邪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并重点阐述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的作用。结果:毒邪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之邪,它可造成机体多方面的损害,肝豆状核变性是一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器官,铜浊毒邪内聚体内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从毒论治的依据所在。结论: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铜毒内蓄,损伤肝络、脑络以及全身的络脉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病机关键,从毒论治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