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急性胰腺炎初期胰腺缺血在胰腺坏死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证实,血管内血容量丢失引起全身循环衰竭时,多合并胰腺循环紊乱,可能的机制包括:化学物质引起血管收缩、直接损伤血管壁、血管内凝血和血管内膜通透性增加,结果导致胰腺水肿、血液浓缩及静脉回流障碍。以上局部病变所引起的胰腺缺血,可使轻度的胰腺炎演变为实质坏死。本文作者研究了急性胰腺炎时血流变化的重要性,以及改善微循环的最新措施。缺血是急性胰腺炎起病及恶化的因素:经动脉注射8~20μm的微球能不可逆地阻塞终未小动脉,可复  相似文献   

3.
在伴发内毒素血症等全身性表现的肝功能衰竭时存有肝细胞凋亡,作者推测肝细胞凋亡也发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作实验性研究如下:取Wistar雄性鼠为实验对象,在胆胰管处插管,注入20%脱氧胆酸钠0.1mL以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6小时后收集腹腔渗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平均每鼠8mL,可注入未治疗鼠腹腔。将腹腔液经超滤分成两份,未滤过部分稀释至原来容量。在体内分析,原位标记DNA片段,即在引发胰腺炎后6小时用冰冻10%马福林经门静脉灌注肝脏,制成肝脏石蜡切片。用冰PBS液灌注的肝组织,提纯DNA,并作电泳分析。在体外分析,游离肝细胞,并作孵育,测定细…  相似文献   

4.
急性实验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学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用去氧胆酸钠诱发急性胰腺炎,观察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的组织学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于诱发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组织出现严重的出血、坏死及大量的炎细胞浸润,胰腺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初级溶酶体增多,内质网排列不整齐,囊泡状扩张,脱颗粒,酶原颗粒少而小。用茵陈蒿汤治疗后其组织学观察胰腺病变很轻,表明茵陈蒿汤对胰腺本身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去氧胆酸钠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就茵陈蒿汤及其组分对胰腺炎时胰腺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早期,大鼠胰腺细胞总膜、线粒体膜和溶酶体膜流动性明显降低;茵陈蒿汤及其组分大黄和栀子可使其流动性接近正常。正常为大黄和栀子分别可提高总膜、溶酶体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而茵陈蒿汤则主要提高溶酶体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去氧胆酸钠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就茵陈蒿汤及其组分对胰腺炎时胰腺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早期,大鼠胰腺细胞总膜、线粒体膜和溶酶体膜流动性明显降低;茵陈蒿汤及其组分大黄和栀子可使其流动性接近正常。表现为大黄和栀子分别可提高总膜、溶酶体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而茵陈蒿汤则主要提高溶酶体膜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常因剧烈胰腺炎症、坏死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致病人死亡,后期死亡则多因感染所致.随着输液管理、呼吸监护等水平的提高,损伤的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感染已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预防胰腺感染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因受诸多因素影响,均未获令人满意的结果.作者最近制作的动物模型的细菌学特点及病情发展与人相似,能产生足够的胰腺坏死而又保证了一定数量的动物早期存活以供研究.用此模型作者研究如何降低肠道致病菌感染及高浓度分布于胰腺的抗生素应用效果.方法:用雄性成年SD大鼠,静脉给予蛙皮缩胆囊素,然后经胆胰管灌注去氧胆酸产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然后将动物随机分成五组:第一组口服蒸馏水及静注生理盐水作对照(n=24);第二组口服多粘菌素E,妥布霉素及二性霉素B(n=21);第三组静脉应用抗菌素凯福龙(n=22);第四组口服多粘菌  相似文献   

8.
受损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是引起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止感染的发生是一关键问题,实验证明感染致病菌来自肠道菌的移位,进一步研究需要阐明减少细菌移位的肠道选择性去污染法或应用能浓集  相似文献   

9.
感染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人体无法观察感染的过程。作者利用啮齿动物制成胰腺炎模型,从中观察感染的时间过程以及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取82只雄性SD鼠,8只鼠静脉注射蛙皮素5μg/kg共6小时,制成轻度胰腺炎模型;可同时静脉注射蛙皮素和胰管内灌注10mM糖去氢胆酸0.2ml共2分钟制成中度胰腺炎,或0.5ml共10分钟以制成严重胰腺炎,分别为10只鼠和56只  相似文献   

10.
近期报道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同时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1和 1型胶原的过度表达 ,其中 CTGF是新发现的肽 ,具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样对间质细胞的趋化和促有丝分裂活性 ,它在慢性胰腺损伤时起纤维生成的重要作用。此外 ,TGF- β1是已知在人体组织中 CTGF的诱导剂 ,CTGF还是 TGF- β信息级联反应中的下游组成。为此 ,作者分析人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和鼠 ANP模型中的 CTGF以及其在纤维生成中的参与作用。正常胰腺标本取自 5例移植供体 ,坏死性胰腺炎标本取自 8例 ANP手术 (坏死和非坏死区之…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胰腺炎的早期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死亡率仍维持在10%左右,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仍高达30%~50%,其原因就在于急性胰腺炎80%的死亡是因为感染性并发症所致。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急性胰腺炎继发的胰腺感染感染已成为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急性胰腺炎的每年发生率为4.7~23.8例/10万。多数病人恢复,少数发生严重并发症,约10%死亡。近年少数病人单死于心肺或肾併发症,而胰腺感染伴多器官衰竭是最常见的单一死亡原因。目前,对胰腺感染的确诊相对较晚,手术引流和清创是治愈这种疾病唯一的希望。本文复习胰腺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并讨论手术的适应证和其它建议。胰腺感染的定义和方法胰腺感染的定义是指在胰腺和(或)胰周组织有细菌或霉菌繁殖,并引起病理改变。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定义是指坏死性胰腺和(或)胰周组织有弥漫性感染。胰腺脓肿的定义是腺体内或其区域有脓液聚集,并由胶原和肉芽组织壁形成边界。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脓肿和胰腺坏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和胰腺脓肿(PA)的外科治疗。方法:12例IPN和3例PA病人均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清除胰腺脓肿,坏死组织和胰腺周围坏死组织,并行腹腔灌洗和引流。结果:11例IPN病人和3例PA病人痊愈出院,1例IPN历经4次手术并发腰椎感染和骨质破坏,另1例IPN痊愈后1年又复发,已经2次手术,现正在恢复中,结果:IPN和PA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最严重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或周围存在难消退的积液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并加局部灌洗和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感染坏死(IPN)和胰腺脓肿(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33例IPN和6例PA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IPN患者,28例行开腹清创引流,5例行经后腹膜途径清创引流,1例因为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合并胰瘘、肠瘘,出血死亡,30例痊愈出院。6例PA患者,4例行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后因引流不畅中转开腹,2例直接行脓肿切开引流,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和CT联合检查和动态观察,对诊断IPN和PA有重要价值;对于IPN,应采取延迟手术干预的策略;对于PA,应行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5年2月至1995年1月手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32例,其中采用胰腺松解术治疗15例,效果良好。[手术方法]1.沿横结肠上缘切断胃结肠韧带,暴露小网膜囊,探查胰腺及胰周,然后切除胰腺被膜,清除坏死组织。沿肠系膜血管左侧的胰腺下缘用手指钝性分离胰腺体尾部深面达胰腺上缘。胰腺深面与四周有一天然间隙,炎症期该间隙疏松,容易钝性分离,出血少。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外侧腹膜,钝性游离胰头后方,至此,胰腺已全部被松解。2.切除全部大网膜,敞开小网膜囊。胆囊有结石或炎症者可切除之,伴黄疽或胆总管结石者…  相似文献   

18.
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以其高病死率而成为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100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传统的“自身消化学说”已不能满意地解释急性胰腺炎(AP)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不断加剧的临床现象。有大量依据证实,在AP的病理过程中,突出地存在以缺血为特征的胰腺微循环障碍。90年代以来,有关AP与胰腺微循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对胰腺微循环紊乱在A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胰腺微循环紊乱在AP的发病机理中是动因还是结果取决于AP的临床及病理类型、动物模型的选择、给药…  相似文献   

19.
20.
胰腺的解剖生理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人中多数是轻型的,保守治疗就可以很快恢复,重症约占急性胰腺炎病人的15%~2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的炎症过程总是来势凶猛,局部组织、远处器官系统经常受累。在最近几十年里,随着对急性胰腺炎认识的深入带来了诊治上的一些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