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县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南县人民医院2005~2007年26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共有10类48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和心脑血管用药。合并用药占80例(30.19%),单一用药185例(69.81%);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过敏反应,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等。结论应加强不易观察和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到的28例ADRs病例报告分别从患者因素、给药情况、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ADRs中涉及抗菌药15例,占53.57%,中药注射剂lO例,占35.71%:静脉滴注引起的ADRs27例,占96.43%;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规律以及对病人的危害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2011年的32例ADR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2例报告中,不良反应中牵涉的药物共有67个品种,以抗生素为多,第二是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是静脉输液(75%),ADR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受损。结论加强药物的管理和用药指导,能够确实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方法对5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共25个品种,其中抗菌药居首位,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循环系统药。合并用药占33.3%;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循环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无严重的ADR病例,结论应充分认识ADR监测的重要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上报的135例ADR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ADR中,中老年患者发生最高,男性患者发生较多,抗感染药物发生最多,静脉给药方式发生最高,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ADR,进一步增强其监测和报告,严格掌握药理作用,提高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发生ADR,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集的23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2个类别,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中成药(包括注射液及其他制剂)、诊断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3.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以及诊断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注意给药途径方式、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不良反应类别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约1/3死亡病人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从一些国家的统计资料看,住院病人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有5%的住院病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的[1].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国已全面展开,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淘汰药品和发现假劣药品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我所2009年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4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以抗微生物药和终止早孕引起的不良反应为多。其次是外用阴道用药,停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潘红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84-5285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本文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发生的75例ADR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旨在发现和研究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的用药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县各级医院上报的12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统计的ADR中,发现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较多,注射用中成药在抗感染药后,也占较大比例。结论医药人员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探讨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搜集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间的15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例ADR中所涉及的药品,41岁~60岁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42例占26.9%(42/156),生物制品33例占21.2%(33/156),抗感染药27例占17.3%(27/15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中药制剂,加强对生物制品和抗感染药物的质量监测,把好药品质量关,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搜集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间的15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例ADR中所涉及的药品,41岁~60岁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42例占26.9%(42/156),生物制品33例占21.2%(33/156),抗感染药27例占17.3%(27/15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中药制剂,加强对生物制品和抗感染药物的质量监测,把好药品质量关,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厦门市第五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做好预防用药,保障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利用国家ADR监测网调出我院2014上半年收集到的ADR报告24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9例ADR中年龄在60岁以上者比例最多(51例,占20.48%),引起ADR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菌药物(80例,占28.47%),其次激素及其有关药物(37例,占13.16%);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131例,占52.61%);ADR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系统损害为主(192例次,占36.78%);多数ADR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或痊愈(242例,占96.39%);ADR上报人员以医生为主(184例,占73.90%).结论:应加大不良反应报告上报的宣传力度,保证ADR报告的有效性,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性.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以及临床用药品种的增加.ADR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严重的ADR.不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药学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协助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汇总本院2021年1~7月监测与上报的ADR报告138例有效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报告按照报告类型、转归、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怀疑药品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上报ADR 138例,其中新的一般ADR报告共28例(20.29%),新的严重ADR报告共4例(2.9%),一般ADR报告共72例(52.17%),严重ADR报告共34例(24.64%);138例报告中,女性(73例,占比52.9%)略多于男性(65例,占比47.1%);60岁及以上人群(79例,占比57.25%)居多;静脉滴注(62例,占比44.93%)为主要给药途径;引起ADR发生的报告中化学药品(123例,占比89.13%)居多,其中化学药品中占比前4位的用药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0例,占比7.25%)、阿卡波糖片(9例,占比6.52%)、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9例,占比6.52%)、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6例,占比4.35%)...  相似文献   

16.
符颖  麦丽珍  欧慧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92-2194,2197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兵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兵团2011年各师团医院上报有效ADR报告481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ADR类型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1例ADR报告中。35~47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9.7%。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为56.7%。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附件损伤占57.2%。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静滴药物。减少ADR在医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子杰 《现代医院》2011,11(12):64-65
目的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05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增加,男女比例为1∶1.4;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05例老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105例老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结果因果关系评价肯定、很可能、可能、待评价分别为75、22、3、5例。105例治愈92例,好转13例。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0.09%;静脉滴注给药发生率最高,占70.48%;抗感染药品最常见,占43.81%。结论应重视老年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老年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种类以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数的71.6%。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疹反应表现为多见。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9.4%。结论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