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硅凝胶敷料联合压力治疗对四肢烧伤后瘢痕增生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四肢深度烧伤患者76例,使用硅凝胶敷料联合压力治疗的36例,对照组40例未实施任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w、12w观察瘢痕增生及局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温哥华瘢痕量表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w、12w后两组间温哥华瘢痕量表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硅凝胶敷料联合压力治疗对四肢烧伤后瘢痕增生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4.
6.
化学物或火、电等多种原因烧灼伤引起深11度或皿度皮肤损伤后,均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捷痕增生。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常使用确炎舒松注入增生搬痕组织局部,可使搬痕软化,但注射时局部疼痛较甚,患者较难于接受,若治疗面积大其用量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为此我所自199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弹性加压包扎疗法与瘢痕内曲安缩松注射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具有典型烧伤或创伤病史和外观特征而确诊的增生性瘢痕病人,平均年龄46±7.28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和瘢痕内注射曲安缩松治疗1.5个月,对照组单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瘢痕体积、外观、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21%和60.98%(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弹性加压包扎与瘢痕内曲安缩松注射二联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质体包裹的5-氟尿嘧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透皮吸收能力。方法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上进行透皮扩散,比较5-氟尿嘧啶脂质体及其普通凝胶剂对瘢痕皮肤的渗透能力。结果在体瘢痕透皮试验12h后,脂质体组瘢痕组织中的5-氟尿嘧啶单位面积透皮药量显著高于普通凝胶剂组(234.57±56.25)μg.cm-2和(45.24±9.38)μg.cm-2,P〈0.01。结论在体瘢痕组织透皮试验中,脂质体剂型优于普通凝胶剂型促进5-氟尿嘧啶透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皮质激素治疗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是由于胶原过度沉积而致,是胶原性的皮肤损害,通常由创伤引起。病损范围超出原损伤界限,无自行退缩现象,也被称为良性真皮肿瘤。发生部位多见于胸前部、颈部、耳、三角肌区、腹部、前臂,面部较少见。表现为形态不一,瘢痕边缘明显突出其界限外并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软骨样硬度,无弹性,血液供应差。有时呈带状与皮纹形。有时有痛痒等症状,搔抓后易溃而继发感染。笔近年来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波长为560 nm的IPL Queen光子嫩肤仪治疗50例不同部位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治疗4~6次为一个疗程,相邻2次间隔时间2周,总治疗周期1~3个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照片对比和瘢痕增生减退程度来评定疗效。结果:通过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照片对比,结果显示不同患者对强脉冲光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影响因素较多。虽治疗有效率达72%,但普遍需进行不短于2个月的治疗时间。结论:强脉冲光(IPL)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实施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四项目瘙痒评估量表(FII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减轻患者瘢痕疼痛、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1):3-5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直流电场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8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制作瘢痕模型~([1]),术后5周开始处置,A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B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C组每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D组曲安奈德和直流电场联合应用。术后11周切取标本,HE染色,计数成纤维细胞密度,观察成纤维细胞的排列,计算瘢痕相对增生厚度。结果:大体形态学变化:联合组治疗6周后,瘢痕颜色接近兔耳正常肤色,表面光滑,触感柔软。组织学变化:与其它三组相比,联合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平行排列,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瘢痕增生指数:联合组HI值最低。结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与直流电场联合应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5,(5):4-7
目的探索神经纤维(NS)、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肽P物质(SP)在不同时间增生性瘢痕(HS)中结构、分布及含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月的30名HS患者的30例样本,按照时间分成早期A组(6个月内)、中期B组(6~18个月),晚期C组(18个月以上)。分别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法染色A、B、C三组HS与正常皮肤,依次观察各组HS的形态结构差异、NGF与SP在瘢痕中分布情况、神经纤维(NS)结构变化,并通过使用IPP 6.0软件分析比较神经纤维(NS)、NGF、SP在正常皮肤与不同时期HS中含量的差异。结果 NGF与SP的免疫组化染色中HS的真皮层分布最广泛,其次是表皮的基底层,而在真皮与皮下组织感觉神经末梢、微血管、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中含量极高。通过IPP 6.0测算阳性颗粒含量面密度平均值为A组SP(0.089±0.023),NGF(0.103±0.034),NS(38.08±7.83);B组SP(0.132±0.025),NGF(0.198±0.027),NS(17.07±4.84);C组SP(0.078±0.018),NGF(0.078±0.011),NS(12.07±5.68)。结论神经类蛋白SP与NGF均广泛分布并高表达于HS各层中的组织及细胞;不同时期瘢痕中神经纤维的数目、神经类蛋白SP与NGF的含量是不同的,且神经构筑的变化及其分泌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之不同步,推测SP与NGF在HS形成中起协同作用,在早期以神经纤维的调节为主,而中晚期以成纤维细胞调节为主。 相似文献
16.
时磊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0):81-82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选择面部痤疮瘢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基本治愈20例(33.3%),显效21例(35.0%),有效12例(20.0%),无效7例(11.7%),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基本治愈11例(18.3%),显效12例(20.0%),有效19例(31.7%),无效18例(30.0%),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5.0%;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11.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创伤小,疗效佳,减少了复发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肥大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病因学、临床表现、病理学、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介绍,以达到对肥大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全面了解,熟悉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复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植块法分离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法检测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此外不同浓度的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刺激成纤维细胞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水平。结果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此外,5~10 mg/ml石花菜提取物使HS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生成及TGF-β1分泌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5 mg/ml石花菜提取物虽不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但与对照组相比,它可显著减少TGF-β1的分泌(p<0.05)。结论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及生长因子的分泌,对增生性瘢痕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正>植皮在烧伤治疗中是一常用而重要的方法,在深度烧伤,不管是早期切、削痂或蚕食脱痂,大都需要植皮来促进创面愈合和最终消灭创面,而后期整形、植皮更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