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诊断依据.方法 对86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进行CT检查,分析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形态、范围、CT值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小部分病例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CT值>18Hu,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形态、范围与临床症状更为符合.结论 脑实质低密度病灶CT值的高低并不是HIE脑部损害的准确指标,脑实质低密度病灶的形态范围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阶段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在新生儿早期阶段的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及合并颅内出血类型的程度.结果 低密度灶范围越广,CT值越低,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是脑实质出血者其预后越差.结论 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阶段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在新生儿早期阶段的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及合并颅内出血类型的程度。结果低密度灶范围越广,CT值越低,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是脑实质出血者其预后越差。结论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殷富春 《现代保健》2010,(34):130-131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46例l艋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脑水肿43例,颅内出血2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18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于背侧异常信号15例。结论MRI能客观的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46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脑水肿43例,颅内出血2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18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15例.结论 MRI能客观的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在HIE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表文分析了10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征象特点,从结果中可以看出106例病人中有96.2%出现低密度改变,其中顶叶发生率为57.5%,额叶50%,枕叶30%。在CTⅢ级以上改变中常合并颅内出血,本组106例有颅内出血62例(58.2%),其中5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 CT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果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改变与临床表现是基本平行的,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评估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CT脑白质低密度范围、程度(CT值)及形态改变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40例健康早产儿及5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40例健康早产儿脑白质密度CT值为13~24Hu,58例HIE早产儿为3~18Hu。以CT值≤2Hu作为早产儿HIE白质低密度指标,则仍有29.3%(17/58)HIE早产儿其脑白质CT值>12Hu。在58例HIE早产儿中,轻、中、重度HIE其脑白质形态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92%和100%。36例中、重度HIE中有6例CT值大于12Hu,但均有形态改变。结论:在利用CT扫描来诊断早产儿HIE时,必须结合CT脑白质低密度范围、程度(CT值)及CT低密度区形态改变才能做出更准确、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分度与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HIE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儿均进行临床分度、CT分度,并按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分组。结果:临床分度与CT分度呈中度相关,临床分度随CT分度的增加而增加;与CT值呈中度相关,CT值随临床分度的增加而降低;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在临床分度上有统计学差异,合并颅内出血以中至重度为多,两组在CT值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与CT分度在中至重度的判定上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轻度的判定有一定的出入;随着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的加重CT值明显下降,颅内出血的几率也增加;对新生儿HIE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仍然是病史和临床表现,CT扫描作为辅助手段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则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及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进行CT检查及分度,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分度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脑水肿低密度区的形态、大小、范围更具有诊断价值,也是预后评估的基础之一。结论: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目前在基层医院的诊疗状况及提高产科质量,对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治愈46例,治愈率71.9%,死亡6例,死亡率9.38%.放弃治疗6例,占9.38%.[结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特别是合并颅内出血者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提高产科质量适时结束分娩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智标 《现代医院》2007,7(7):67-69
目的通过对8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CT检查、诊断及复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了CT扫描,初次扫描时间为生后1~14天,其中有61例在生后3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轻度33例,中度38例,重度9例,其中随访复查的61例中,正常32例,单纯脑沟加深14例,脑软化6例,脑穿通畸形6例,脑萎缩7例,死亡1例。结论CT能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类和程度,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观察丙二醛(MDA)含量和CT改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TBA比色法同步测定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丙二醛含量,同时适时对各组患儿进行颅脑CT的平扫.结果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儿,且病情越重MDA含量越高;同时发现HIE临床症状越重,CT所表现的脑实质损害也越重,重者多合并颅内出血.各组MDA含量和CT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MDA是反映脑实质损伤的重要指标,而且参与了脑损害过程,另外CT改变更客观地反映了HIE的轻重,测定MDA同时做脑CT对HIE的早期诊治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伟华 《工企医刊》2008,21(1):20-22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与随访。方法:按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分度标准,对86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平扫,分析CT征象。结果:30列诊断为轻度HIE,表现为大脑实质内有斑片状低密度灶,范围≤2个脑叶;41例诊为中度HIE,病灶分布超过2个脑叶,脑回白质分界不清,其中18例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为重度HIE,大脑半球呈弥漫性低密度改变,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其中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随访37例,CT显示20例恢复正常,4例脑白质萎缩,3例脑积水,6例脑灰质萎缩,2例遗留脑软化灶,2例双侧额部有少量硬膜下积液。结论:CT除能准确诊断HIE外,还可用于随访判断预后及观察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5~1997年对9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186,例均符合1989年8月济南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93例。治疗组:男58例,女35例,其中早产13例。足月产76例,过期产4例;分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中度61例,轻度27例。对照组:男54例,女39例,其中早产17例,足月产71例,过期产5例;分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中度61例,轻度25例。全部186例均做头颅CT检查,其中不同程度颅内出血,治疗组9例,对照组13例,余164例均表现为脑实质密度改变。  相似文献   

15.
头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晓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F0004-F0004
目的: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临床及康复科医生诊治患儿起到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CT扫描采用横断层面,患儿取仰卧位,头置于头托上头摆正,扫描基线以听眦线为连线,向颅顶依次扫描6~9层,层距、层厚均为10mm。结果:62例考虑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考虑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7例考虑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头部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对患儿的坐、卧、行走、语言、智力、感觉运动、情绪等各种能力的康复起到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征象。方法:收集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就其发病机制、颅脑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8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合并蛛网膜及硬膜下出血3例、合并颅内出血并破入脑室1例、合并硬膜下血肿及皮下血肿1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查和随访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及CT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45例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间的关系及头颅CT动态征象。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2例,女13例,于生后48h内入院,均采用EXEL-2000Spfint型CT机,常规镇静,以SML为扫描基线,层厚间距为10 mm。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头颅CT动态观察显示要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以1个月时的CT征象更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64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对其进行归纳。结果:CT扫描主要表现为白质区病变,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64层螺旋CT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定量诊断,对临床诊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要性 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HIE)的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其检查目的是明确HIE的神经病理类型(表1)、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由于生后HIE病变继续进展,不同病程阶段CT检查所见会有所不同.从临床实践发现,生后4d~10d进行CT仅就局灶性低密度较难确定HIE的病变和预后,此时CT在HIE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上与实际差距较大,需要4周复查后再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20.
张德雄  陈丹  陈创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41-164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对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2009年住院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5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检查,收集并储存脑电信号进行临床分析,确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分度,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并进行随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HIE的临床分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基本一致,而CT分度与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头颅CT的表现与HIE对诊断异常率有差异。结论:脑电图早期评价脑功能的异常十分敏感,能准确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头颅CT评价脑功能的异常较差,但能分辨脑结构的异常。对HIE患儿应首选脑电图检查,EEG与CT结合起来对HIE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