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德安 《医疗装备》2020,(8):113-1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TAPP,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痛感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更显著,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蒋月林 《健康研究》2014,(4):395-396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侧腹股沟疝患者80例分为腹腔镜疝修补术(LVHR)组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组,LVHR组行腹膜外衬片植入术(TEP),OTFH组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变化情况。结果LVHR组平均手术时间(63.7±13.2 min)显著长于OTFH组(50.12±14.1 min),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TFH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指标WBC、FN、CRP及α1-A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情况发生。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单侧腹股沟疝治疗方法,临床上,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手术经验选择使用相应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97-198
目的对比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8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90例)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B组(130例)采用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C组(6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在术后2 d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方面,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其中又以腹股沟疝修补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46例病例并按照其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值依次为(37.1±8.5)min、(61.9±11.2)ml、(2.6±3.2)h、(5.1±1.5)a,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8.7%,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较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传统修补术作对比。方法将收治的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传统修补术,治疗组行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指标。结果对照组住院(8.3±1.8)d,术后应用镇痛剂5例,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7.1±2.1)d;治疗组住院(4.2±1.7)d,术后应用镇痛剂0例,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3.7±1.8)d。结论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住院天数和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选择住院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的各项指标和术后各项指标。结果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好于传统手术方法的第一组,并且第二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镇痛药的使用、发烧、尿潴留和复发率方面明显好于第一组。结论相对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相对较好,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复发斜疝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23例老年人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5~90min,随访6个月~4年,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及复发率低的疝修补术,宜作为治疗老年人复发斜疝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35-1136
目的比较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宇 《药物与人》2014,(6):193-194
目的:观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效果。方法:将8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无张力手术组46例和传统手术组40例,无张力手术组给予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传统手术组给予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无张力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无张力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平均手术时间为(39.8±11.3)min,术后3例(6.25%)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于3-6d后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了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这一概念。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我院2002年12月-2007年12月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177例腹股沟疝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林勇 《现代保健》2009,(22):57-58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A组)与传统疝修补术(B组)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疼痛、合并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B组(P〈0.05);B组术后疼痛要强于A组(P〈0.05);A组合并症多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患者合并症增多,说明手术的适应证扩大,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5C(P〈0.05),具有比较性;术后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无张力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对于治疗胫腹股沟疝有很好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21-1622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组(n=60)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n=18),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腹股沟疝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TEP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APP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P组,VAS评分低于TAPP组(P均<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股沟疝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TEP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128例腹股沟疝复发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传统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64例。传统组行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将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均痊愈,数据对比,观察组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传统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传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对于复发型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显著。相对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