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方面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数字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配合十二指肠奥狄式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通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正常时间指标,分析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肠道通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正常时间三项指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方面的临床价值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较快,整体病程时间更短,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更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急诊内镜治疗31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24~72 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检查和治疗 保守治疗(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治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等临床指征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胰胆管开口的阻力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及对照组86例,所有病例除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外,治疗组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与同期行保守治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好转、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减少重症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结果治疗3 d时的全身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观察组为(6.47±2.01)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炎症因子TNF-α和CRP分别为(135.63±24.13)μg/L、(21.58±7.32)mg/L,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3.6±1.2)、(5.6±1.3)、(11.3±2.4)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仅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RCP治疗ABP,可快速改善患者全身状况,降低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3例ABP患者在入院72 h内行ERCP和EST治疗(内镜治疗组),64例ABP患者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内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同病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和EST能缩短AB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且能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方案禁饮食、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其中对照组除急诊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明确病变、程度、性质等,根据病情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32例诊断为梗阻型行急诊ERCP,明确梗阻位置、性质及程度后行ENBD、EST,手术均获成功;单纯行LC 24例,非梗阻型24例择期手术无中转开腹;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胰腺囊肿3例、腹腔囊肿2例,2例出现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经保守治疗恢复;治疗组体温、生化指标及淀粉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是治疗该病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有血压增高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6例ABP伴血压增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ERCP术,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生化指标、炎症反应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8、CRP、TNF-α含量及生化指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患者死亡。结论 ERCP用于ABP伴有血压增高患者安全有效,且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汤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中药口服以及灌肠治疗,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内镜介入。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评价中优者以及优良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内镜介入治疗联合中药制剂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制剂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采用内镜介入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从而研究出效果高、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5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内镜介入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程度及时间、以血清淀粉酶恢复的正常有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指标,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内镜介入治疗,具有治疗效果佳、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可靠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发病早期(72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R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患者A组较B组在48h、72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R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发病早期(72 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K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 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 患者A组较B组在48 h、72 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 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K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行治疗性ERCP的2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19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考虑合并有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于发病72h内行急诊ERCP选择性插管以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病情稳定择期行内镜下胆管取石或外科手术治疗;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内科非手术治疗,待血淀粉酶明显下降后,行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MRCP)评估胆总管梗阻情况,再行内镜下一次性取石.结果 23例患者内镜下插管成功率100%,其中ERCP选择性插管20例,EST 3例.并发胆道出血1例,经内镜下局部止血成功,并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7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14例达临床治愈,9例于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联合部分肝叶切除术.结论治疗性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干预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下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其中52例在24h内行早期内镜下介入治疗,59例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内镜治疗组成功率为94.23%,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术后第三天血淀粉酶、总胆红素及谷氨酰转移酶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镜介入下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ABP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传统开腹手术,63例研究组患者予ER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与疗效性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MS、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APACHEⅡ评分、TNF-α与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治疗后的CRP水平比治疗前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缩短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与住院时间,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病情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2 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和乳头切开减压治疗 ,并于常规治疗的 2 7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减压治疗 ,可早期缓解症状 ,减轻病情 ,提高治愈率 ,缩短住院时间等。结论 早期内镜减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具有创伤小、生理干扰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旦明确为胆源性 ,即应早期内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688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种,观察组(344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适当改变操作技术环节,对照组(344例)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P<0.05).②观察组患者中行Oddi括约肌切开者所占比例为12.21%,胰管多次显影者所占比例为15.41%,多次插管者所占比例为11.63%,均低于对照组(22.97%,28.49%和14.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729,x2=17.172,x2=19.046,P<0.05).观察组患者中年龄>60者所占比例为14.24%,大于对照组(13.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05).结论 行Oddi括约肌切开、胰管多次显影以及多次插管均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进操作环节能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采用ERC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5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ERC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4.36±1.32)d、住院时间(12.79±3.11)d、住院费用(4.72±0.94)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6%、死亡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11.74±2.72)d、住院时间(25.64±7.42)d、住院费用(10.12±2.26)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48%、死亡率为12%;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采用ERCP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值得各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唐秋林 《现代保健》2012,(17):32-33
目的:观察早期非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3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保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ABP患者在人院72h内行ERCP和EST治疗(内镜治疗组),64例ABP患者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同病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EST能缩短AB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且能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3组:保守组、内镜组、手术组,每组10例,分别接受保守治疗、早期内镜干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内镜组患者均获治愈,疗效明显优于非内镜组。结论早期内镜干预可解除胆胰管开口梗阻,通畅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