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聚集形成与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方法采用CELL-DYN18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EDTA—K2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变化。结果EDTA-K2抗凝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在10min上机检测法与手工法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抗凝血上机检测法在30min以后与手工法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EDTA—PTPC阳性患者,静脉血经EDTA—K2抗凝30min后上机检测法与手工法有很大的差别。临床上患者PLT明显减少,而未见瘀点、瘀斑等血小板减少症状,应注意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例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症(EDTA-PTCP)的处理分析,探讨其鉴别诊断以及采取的措施,旨在提示临床遇到类似情况时加以重视,从而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以其快速、方便及相对准确的优点已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中广泛使用,然而所采用的EDTA抗凝剂有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之弊,虽然少见,但常导致临床上过度治疗甚至错误治疗,进而影响对原发病的治疗。为此,笔者观察我院近期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作血小板计数的800例住院患者,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4.
5.
用EDTA—K2作为血液常规检查的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CSH)认定。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的形态影响也最小,并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EDTA—K1抗凝血会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易引起误诊误治。我院2007年发现2例EDTA依赖性PTCP,我们用仪器法、手工法、血涂片瑞-姬染色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形态、分布观察,找出纠正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放射工作人员血小板历年来检查结果的调查,提示放射工作人员在出现血小板计数异常变化时,不能简单认为是电离辐射因素作用引起,应做进一步调查和医学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简述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医院门诊初诊血小板计数<100×109/L且无瘀点、瘀斑或其他出血表现的患者620例,涂片经瑞-姬氏染色筛选出显微镜镜下血小板聚集(EDTA-PTCP)的患者23例,分别采集其枸橼...  相似文献   

8.
目前血小板计数基本上都是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计数,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现象,本文通过收集近3年血小板假性减少标本,归纳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霉素对抗凝剂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在确诊为抗凝剂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EDTA-K2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6.5mg/ml血),在不同时间段作血小板计数,以原液(不加丁胺卡那霉素的抗凝血)作对照。②观察血小板聚集释放的情况:在不加丁胺卡那霉素、抽血后即加丁胺卡那霉素和1小时后加丁胺卡那霉素,用胶原、ADP、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释放。结果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的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观察血片均有血小板聚集现象,在上述两种抗凝剂中加入丁胺卡那霉素(6.5mg/ml血),血小板计数2小时内稳定;加入丁胺卡那霉素的血小板聚集释放试验比不加丁胺卡那霉素的聚集释放试验的结果稍高。结论丁胺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和解离由于EDTA-K2、枸橼酸钠依赖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的聚集释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操作性误差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有一些假性血小板减少者[1],多数是由于检测血小板计数时操作误差所致,但也有一些非操作误差而产生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常见标本中含有EDTA依赖性抗体和病人本身可能含有冷凝集抗体,也可导致血小板发生明显簇集而显著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抗凝剂EDTA及枸橼酸钠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抗凝剂EDTA及枸橼酸钠所致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及观察仪器法和手工计数法两种方法检测EDTA及枸橼酸钠所致血小板聚集标本的不同结果。方法:血小板仅对EDTA发生聚集反应的标本为一组,血小板对EDTA及枸橼酸钠均发生聚集反应的标本为二组。用Sysm ex-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上述两组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同时采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和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一组中EDTA抗凝血血小板数值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数值与手工计数法结果相接近。二组中EDTA抗凝血血小板数值与枸橼酸钠抗凝血结果相近,均明显低于血小板手工法结果。结论:除EDT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导致血小板数值假性减低外,极个别情况下,血小板也对枸橼酸钠发生聚集反应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对于首次检测血小板数值减低的标本均应手工计数血小板或涂片镜检,以确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假性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普遍存在,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对其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针对临床过程中遇到的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52例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静脉血液EDTA-K2、末梢血仪器检测法、PLT计数法、枸糠酸钠抗凝条件下血细胞PLT法等进行计数,并对其进行涂片观察.结果 被观察的52例PLT的检测结果均无血小板减少现象与定性检测中的初测具有显著差异(P<0.0).结论 在初测过程中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相对普遍,应该采用多方法、多时间复查手段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3.
假性血小板降低对临床患者检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检测中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存在,以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采用sysmex-5000血液分析仪分析EDTA-PTCP阳性患者静脉血经EDTA抗凝后不同时间的血小板数量,同时检测同一患者静脉血用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后的血小板数量并用手工计数方法检测该患者血小板数量。结果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法及手工计数法与EDTA抗凝血30min以后上机检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4、14.36、14.22,P〈0.05),EDTA抗凝血30min以后上机检测法与EDTA抗凝血10min内上机检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P〈0.05),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法及手工计数法与EDTA抗凝血10min内上机检测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0.07、0.21,P〉0.05)。结论EDTA—PTPC阳性患者,静脉血经EDTA抗凝30min以后上机检测法与肝素和枸橼酸钠抗凝上机检测法及手工计数法有很大的差别。对于首次检测血小板数值减低的标本均应用手工计数血小板或涂片镜检,以确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以降低假性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误诊。  相似文献   

14.
苏军 《中国保健》2010,(7):69-70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假性血小板减少如不及时纠正会给临床医生误导,有时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重视和纠正这样的情况。现就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丁胺卡那霉素解离EDTA抗凝剂依赖的聚集血小板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解离机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小板计数。方法两名确诊因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中,在不同时间段,加入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进行血小板凝集的解离试验,通过血小板及其它细胞计数和涂片观察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凝集后的解离效果。另外,两名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在三种不同状态(不加丁胺卡那霉素、即时加入丁胺卡那霉素、2 h后加入丁胺卡那霉素)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41、CD61、CD62p、PAC-1和IgG的表达百分率。结果抽血后1 h内加入6.5 mg/ml和10 mg/ml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凝集的解离作用明显,血小板计数可恢复到即时检测的水平,而在1.5 h以后加入对血小板凝集解离作用不明显。解离效果与药物浓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在两名患者的抗凝血中即时加入丁胺卡那霉素可抑制CD62p、PAC-1和IgG的表达;2 h后加入丁胺卡那霉素对CD62p、PAC-1和IgG的抑制不如前者明显;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CD41和CD61表达无明显变化。RBC、WBC和Hb等数值无明显的影响。结论抽血后放置1 h内加入6.5 mg/ml丁胺卡那霉素能有效解离EDTA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凝集,且不影响其它血细胞的计数,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PAC-1和IgG的表达有关;此法有助于解决EDTA所致的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SYMEX-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报警信息对假性血小板减少提示作用的探讨。方法:对378例患者血小板<50×109/L进行血液分析上报警信息、直方图的观察,及涂片显微镜计数,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小板直方图明显异常和有报警信息时,对血小板假性减少起着提示作用。结论:在分析假性血小板减少时要综合分析血液分析仪上报警提示信息及直方图,必要时进行涂片和显微镜计数。  相似文献   

17.
边红放 《医疗装备》2011,24(10):35-36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发现有个别患者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临床反馈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经手工计数、涂片复检血小板数正常,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EDTA抗凝剂引起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发生,是在EDTA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新生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早产儿发病更多见。早发性(≤出生后72 h)血小板减少多因胎母相互作用因素所致特别是以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最为常见;晚发性(>生后72 h)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以感染最常见。临床活动性出血表现并不常见,多数可自行缓解,预后较好,个别重症患儿需血小板输注,但对于血小板输注的标准和时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尤其好发于青年女性。 一般来说,造成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有3个:①血小板不能正常产生。如应用了各种抗癌药物或放射治疗后,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②成熟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脏肿大时,大量的血小板蓄积在肿大的脾脏之内。③血小板寿命缩短,可因多种原因使其过早破坏(寿命短于9天),而骨髓中的代偿功能又不能补偿血小板的大量破坏,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 我们遇到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大多数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引起,其原因往往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医学上称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率,并探讨对其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29例患者中高度疑似EDTA-PTCP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再次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分别采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EDTA-PTCP发生率为0.18%(7/3829),7例患者采用EDTA-2K检测Plt明显低于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Plt与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DTA-K2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球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在临床工作中应得到重视,疑似EDTA-PTCP标本建议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或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重新检测P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