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中医理论,湿邪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分为内湿与外湿两种.其致病特点为病程长,缠绵难愈.在多种内科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中,湿邪及由其所致的痰饮之邪成为病情迁延难愈之本[1].在脾胃病证中,湿邪为病所产生的一系列病机尤其应为医家重视.  相似文献   

2.
辛宣芳化法有宣透湿邪、醒脾开肺之功,起源于先秦、开创于东汉、兴盛于明清,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基于中医药理论对疫病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疫毒""湿毒疫"等范畴,而湿毒是其核心病理因素,湿毒闭肺困脾是其核心病机,临床症状以肺系、脾胃系多见.辛宣芳化法切中本病病机,针对本病核心病理因素,可以祛除闭肺困脾之湿毒...  相似文献   

3.
湿邪是一种具有黏滞重浊、趋下特性的致病外邪,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湿证愈加多见。由于机体不同部位的特点、功能不一,湿邪侵袭时的病机也不一致,对其进行梳理,有利于临床诊疗。湿邪分内湿与外湿,本文拟以外湿由表入里的侵袭途径为线索,结合湿邪致病的特点,论述湿邪在机体各部位致病的临床表现,并比较其致病病机的异同。此外,本文还结合西医学的研究成果阐释湿邪的致病机理,更好地为中西医融合、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和精准用药提供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是难治性脑病,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观点各异。立足于湿邪和中风病的古今文献研究,结合湿邪致病的特点和中风病的证候特点,探讨湿邪与中风病之间的关系,剖析“湿邪致中风”的源流、辨证要点及临证思路,强调湿邪为中风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以期加深临床上对中风病的研究,进一步拓宽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大多分为上中下三消而从肺脾肾辨治,历代医家从阴虚燥热立论,治以滋阴清热为主.糖尿病临床症状变化多端,病因病机除了火旺与阴亏外,湿邪内蕴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故祛除湿邪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昌松教授临床从事中医药治疗风湿病30余年,在采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较独特的经验。林昌松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为"风湿瘀阻,肝肾不足,筋伤骨损",与"湿""瘀""虚"有关;治疗当辨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以"祛风湿"为主,多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旨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缓解期以"通血脉,强筋骨"为主,选用断藤益母汤治疗,在祛风湿的基础上,加强通利血脉。常见兼证为湿邪下注及气血不足,可分别采用五苓散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八珍汤等。林昌松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祛风湿,通血脉,强筋骨"为治则,同时审因立法,三因制宜,既病防变,已病防残,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用药后随访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在外感病因中"六淫"是导致肺系病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而六淫中,寒、湿之邪又最为常见。通过寒、湿,寒湿合邪对肺系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的分析,探讨寒、湿之邪在肺系病症中的发病特征,认为寒邪为患,病多骤发;湿邪为患,病多迁延;寒湿合邪,则病易发且病重。其产生机理与寒伤阳气,湿阻气机,正气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8.
茵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发黄诸证,被誉为"退黄要药".但也并非是"黄"皆宜.通过对茵陈性能、作用以及发黄诸证原因、病机、病位和特有症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清热利湿退黄为茵陈性能之要,利小便是其祛除湿邪之主要途径;所治之黄当以湿蕴肝脾为用药之本,无湿之黄则为茵陈用药之忌.使用茵陈要随证配伍,并应有适宜的煎煮方法以充分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从湿论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较长,湿邪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湿阻肾络是其重要的病机,从湿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思路方面论述慢性肾脏病与湿的关系,以使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指秋季人体被湿邪所伤,伏邪潜藏至冬,由外寒引动而发咳嗽,湿邪致病是其病发咳嗽的核心病机。湿邪可分为时邪和伏邪,与寒邪一样,本质上皆属于阴邪。四时均可感受湿邪,而非仅仅局限于秋冬季节。对于以内伤于湿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二陈汤加减;对以湿邪内蕴、外感风寒(外寒内饮相互引动)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小青龙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名,祖国医学可将其归属于"胁痛""肥气""积聚"等范畴。该病的病位在肝,与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尤其与脾肾两脏之关系密切。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痰浊、气滞、瘀血。在临床治疗中,吾师坚持详查病证标本,分析证候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因人因时因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论治。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疏肝健脾、燥湿化痰为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谭子虎教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辨治经验。[方法]通过"对VD病因病机的认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疗特色",总结谭师对VD的认识和辨治经验,并通过1例病案具体说明。[结果]谭师认为,VD的病因之源当主要责于脾肾两虚,与中风病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脑失所养,神机失用;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注重对有中风病高危险因素者进行一级预防,对中风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其发展及传变。[结论]中医药专家谭子虎教授以脾肾两虚入手辨治VD,结合"治未病"理论,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作为VD的一种治疗策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湿胜则濡泻”语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系“风胜则动 ,热胜则肿 ,寒胜则浮 ,燥胜则干 ,湿胜则濡泻”。本意是描述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后典型的症状特征 ,被称之为“五胜为病” ,但后世医家认为其意义不仅限于外邪侵入人体 ,凡人体脏腑功能失常 ,出现“内生五邪” ,其病机与症状特征之间均存在以上密切联系。因此 ,五胜为病的理论首先用于临床病因病机的分析 ,同时 ,又被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以湿胜则濡泻为例 ,本句经文既可理解为湿邪是导致泻泄的重要因素 ,又可理解为濡泻是湿邪的典型症状特点 ,因此 ,湿邪成为后世医家分析泻泄的…  相似文献   

14.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疾病,其基本病机是"脾病湿盛"。文章选取临床治疗泄泻的几个典型案例,从文献角度讨论了泄泻的主要病理为"湿邪困脾",以致"脾病则泄泻",并总结了其治疗大法均不离健脾化湿,对临床治疗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预防为主,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皇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他十分重视治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其主要体现于<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有病早治、防微杜渐;已病防传、举一反三;病盛防危、亡羊补牢;新愈防复、饮水思源五个方面.目前临床中所说的未病具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无病,身体健康,此时的"治未病"为预防以养生;其二是各种潜在的病情和病机,病而未发,此时"治未病"为有病而早治;其三是指疾病发展还未到危重阶段,此时"治未病"为从轻防重已病防危.  相似文献   

16.
从病因病机和辨证用药两方面对刘兰林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进行总结.其认为,脂溢性脱发病因多责之于湿邪,基本病机为湿邪壅滞毛窍,三焦传变为其发病特点.其治疗脂溢性脱发以三焦辨证为理论依据,强调病在上焦,湿浊为甚,治以轻宣肺气、祛湿化浊,予三仁汤加减;病在中焦,湿热偏重,治以清热燥湿、理气和中,予王氏连朴饮加减;病在下焦...  相似文献   

17.
黄疸发病多认为系“湿邪”为患,多以化湿、利小便为主治.本文认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导致疏泄胆汁不力,胆汁泛溢于肌肤而成黄染.因此,肝气郁结是其基本病机.临床疏肝解郁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8.
从五行制化失调理论探析肺积病机及临证辨治。肺积包括临床常见的肺结节及肺癌,肺积病变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肝密切相关;主要病理因素为虚、痰、瘀、毒;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肺虚为本,并见脾虚或肾虚,有形实邪结聚为标;基本病机为肺虚蕴毒,制化失调,痰浊凝聚,瘀血内结;病情进展的关键病机为肺虚蕴毒,脏腑失调,湿邪夹毒,或湿邪夹癌毒,或瘀毒胶着,随气流行,循脉入络,痼结虚藏。其基本治法为攻补兼施、解毒散结、痰瘀同治。肺结节临证予分期论治;肺癌临证予益肺健脾补肾以培育根本,祛痰化瘀散结以根除痼结,行气利湿解毒以防治传舍,泻肺化饮息风以治标缓急,从而恢复五藏间协调平衡状态,防止疾病传变。从五行整体思路分析肺积病机及辨治,可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从机体微生态角度探讨与解释"湿"与痹证的关系。[方法]钻研经典,结合前沿成果,分析湿邪、微生态与痹证的三者间的关系,并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具体阐释湿邪、微生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湿邪是痹证的关键病因之一,痹证患者多有湿证表现,湿邪诸多致病特性与微生态失衡相关。现代研究表明微生态失衡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口腔、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微生态失衡现象。[结论]湿邪在痹证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机体的微生态息息相关,从微生态失衡角度可加深对"湿"与类风湿关节炎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探讨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治则、诊治规律.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脏腑阴阳气血为本.湿邪浊毒为标.治以调畅气机、扶正祛邪.预防加重则从防外感、避免劳累、远离药毒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