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患儿男,3.5个月。因生后头颅进行性增大3月余于1987年6月30日入院。检查:发育营养一般,神清,头颅明显增大,前额较突出,额、颞部头皮静脉明显怒张,前囟张力略高,叩诊为“破壶”音,双眼落日征(+)。神经系统检查除双眼底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外,余未见异常。头颅X 线平片示颅骨菲薄,颅缝分离,指状压迹增多。头颅CT 扫描,见双侧脑室极度扩大,中线结构稍向右侧移位,左侧脑室三角区有一肿块阴影,增强扫描时更显普。腰穿检查:脑脊液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7岁。因右乳肿块2d就诊。查体示:右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3.5cm×2.5cm大小肿块,囊性感,表面不光滑,活动欠佳。曾在某医院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炎症。术中见囊壁完整,但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囊内见陈旧出血。病理检查;巨检示灰红灰黄色组织一块,5cm×4cm×3cm大小,切面囊性,囊腔直径2.5cm,壁厚0.2~0.5cm,内壁粗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女性,35岁,15年前拔除后右面部肿胀。5天后右面部瘘管形成,此后瘘口经常流淡黄色液体并间断反复发作至今。专科检查:右颧下皮肤可见瘘口,自瘘口向前下方可探入3.5cm,末端有落空感,酸胀。化验:WBC5.4×10~9/L,N0.574,L0.426。 X线检查:瓦氏位及头颅正侧位片示右上颌骨内囊状低密度区,曲面断层片显示根尖上方3.5×1.5cm椭圆形骨密度减低区,壁清晰,有硬化。经瘘管注入2ml碘油行囊瘘造影后碘油充盈囊腔,囊壁光滑,部分瘘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发现左额部包块1个月,近日逐渐增大"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额部肿块呈鸽蛋大小,质软,触痛阴性,表面皮温正常,无血管怒张。全身其余部位未扪及明显肿块。无头痛头昏等临床症状。X线示左侧额骨下外方一类圆形透亮区,内下外缘光整,考虑左侧额骨良性占位。胸片未见异常。外院头颅CT显示:左侧额部肿瘤,颅骨破坏达皮下,增强明显强化,考虑血管瘤。本院头颅MRI检查示左侧额骨一大小约5.07 cm×4.72 cm肿块,边界清,呈等T1稍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5.
颅内脂肪瘤是颅内肿瘤较少见的一种。本文就 1例右颞硬膜外棕色脂肪瘤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 ,32岁。因头痛 2年 ,加重伴恶心、呕吐 1个月入院。查体 :一般状况良好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眼底视乳头高度水肿 ,右颞部骨质变薄 ,压之软。头颅X片示 :右颞部椭圆形低密度区 ,密度不均匀 ,边缘见钙化灶 ,右颞及岩骨根部骨质密度不均匀。头颅CT示 :右颞部边界清晰 ,低密度病变 ,无明显增强效应。于全麻下开颅 ,术中见右颞部骨质如纸样薄 ,切除。见囊性肿瘤 ,位于硬膜外 ,有完整的包膜 ,肿瘤大小约 7 5cm× 3cm× 4cm。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农民.12岁始额部逐渐凸起肿块,1989年7月入院.入院前1月额部肿块迅速增大,头痛伴恶心呕吐,双眼视物模糊.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双侧视乳头水肿,四肢活动好,生理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颅骨平片显示:额部颅骨呈椭园形密度增高影达9 cm×10 cm,颅骨内外板骨质破坏吸收.  相似文献   

7.
颅面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发育异常,我们近遇一例,报告如下: 男,20岁,右半身发麻、无力多年,有多次头颅跌伤及伤后恶心、呕吐史。查体见左额面部及颈部范围较大的葡萄酒色血管瘤。 X线检查:头颅平片示左枕部近颅骨处带状及卷发状钙化影。CT表现:平扫见左枕部及邻近脑皮质呈斑片样钙化,相邻颅骨局限性增厚,双侧脑室三  相似文献   

8.
我院收治 2例肝癌单纯颅骨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例 1,男, 33岁,因头右颞部肿块,逐渐增大 2个月入院,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病史,家族史中其舅患“肝瘤” 10年前死亡。查体,头右颞顶部肿块约 3cm× 4cm大小,基底宽,且固定,无触痛,与表皮无粘连,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片示颅骨肿块区溶骨破坏,范围约 4cm× 5cm大小。 CT示颞顶骨区圆形肿块。 3cm× 4cm大小,脑组织内未发现水肿现象。入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发现肿块与颅骨粘附成团,与硬脑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细胞间有毛细胆管形成。做肝 C…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女,40岁,左额顶部包块2年余,伴头晕。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血压16/10.5kPa,神志清楚,发育营养佳,头颅对称,左额部眉弓上方有5cm×5cm×1cm 肿块,质硬,无压痛,不活动,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存在,颅神经(-)。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无压痛,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感觉障碍及截瘫。深、浅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眼底无乳突水肿。头颅平片:左额顶颞区见5cm×5cm 圆形骨质缺损区,轮廓清楚,边缘完整,并有厚薄不均匀的硬化环,颅骨外板菲薄,呈泡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报告患者,女,44岁,发现右颈部肿块1周于2005年10月13日入院。入院时无声嘶、吞咽困难,无异物感及疼痛不适,无心慌气短、多汗、易怒、消瘦乏力等症状,无泌尿系结石、骨痛等症状。入院查体:右颈前可触及一约4cm×4cm大小的质韧肿块,质中光滑,边界清,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查血T3、T4正常,血钙、磷正常。B超提示:甲状腺右腺叶下极可见4cm×4cm大小液性暗区,包膜完整。核素扫描:右侧甲状腺冷结节。CT提示:甲状腺囊肿。临床诊断:甲状腺瘤囊性变。术中所见:双侧甲状腺正常,右侧甲状腺下极后方可及一约4cm×4cm大小囊性包块,囊壁光滑菲薄,呈半…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23岁。因跑步后右足跟疼痛2月余。查体:右足跟部无红肿,局部压痛(+),踝关节活动度正常,X线片及CT检查示:右足跟骨可见一3.5 cm×4 cm大小的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骨皮质变薄。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50 U/L。诊断为"骨囊肿"。入院后3 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跟骨病灶清除、囊壁灭活、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0岁。因右颞部肿块7个月,右耳听力下降伴耳呜2个月,于1990年9月20日入院。检查见右颞肿块5×3×3cm、质硬、无压痛;右外耳道正常,右耳听力比左耳听力差;视力及眼底正常。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较多瘤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头颅平片、颅底位片、双乳突许梅氏位片、华氏位片示右颞骨类圆形骨破坏区,并见颞下部、颞下颌关  相似文献   

13.
高志成 《四川医学》2001,22(12):1200-1200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35岁。因右前额骨性包块进行性长大半年多 ,左下肢麻木行走不便 4个月 ,伴视、听、记忆力明显减退及反应迟钝 ,于 1998年 3月 2 6日入院 ,入院前有过三次癫痫大发作 ,6年前有右额部摔伤史。入院检查神清 ,智力痴愚 ,行路不稳 ,左下肢肌力明显低于右下肢 ,右侧头部巨大包块 ,呈双颅凸出畸形 ,包块跨越额、顶、颞直径达 12 cm。包块质硬 ,不移动 ,扪及多个表现粗糙的块状硬结节 ,包块中心有囊性感。X线颅骨片检查示右额、顶、颞部颅骨破坏缺损 ,脑膜中动脉沟明显增宽。右颈动脉造影 ,病变区双重动脉血供。脑超声波检查…  相似文献   

14.
我院收治 2例肝癌单纯颅骨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 1,男, 33岁,因头右颞部肿块,逐渐增大 2个月入院,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病史,家族史中其舅患“肝瘤” 10年前死亡。查体,头右颞顶部肿块约 3cm× 4cm大小,基底宽,且固定,无触痛,与表皮无粘连,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片示颅骨肿块区溶骨破坏,范围约 4cm× 5cm大小。 CT示颞顶骨区圆形肿块。 3cm× 4cm大小,脑组织内未发现水肿现象。入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发现肿块与颅骨粘附成团,与硬脑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细胞间有毛细胆管形成。做肝 CT、 B超检查发现,肝右外侧叶有一约 2cm× 3cm大小占位病变,胸片、肺 CT未发现转移病灶,脊柱椎骨 MRI检查未发现转移病灶。甲胎蛋白测定阳性。再次进腹做肝外侧叶不规则切除,术中腹腔内也未发现任何转移淋巴结及病灶,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例 2,女, 46岁,左枕顶骨区肿块 1个月,感肿块区局部疼痛。检查左枕顶骨区肿块 2cm× 3cm,固定,无触痛,头颅片示肿块区颅骨呈锯齿缘状圆形缺损, CT和 MRI示肿块 3cm× 3cm大小,浸润颅骨内外,脑内无异常。术前做肺平片、肝 B超未发现异常。住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浸润颅骨与硬脑膜和头皮轻微粘连。术后病理报告发现瘤体细胞内有胆色素颗粒附着,诊断为转移性腺癌。术后做肝增强 CT扫描,发现肝右后叶有一 1.5cm× 1.5cm大小占位,甲胎蛋白测定阳性,而后转外院做肝癌切除证实为肝细胞癌,回我院复诊再次做头颅及脊椎等 MRI检查,未发现有转移病灶。 2 讨论 原发性肝癌肝外远处转移主要是通过血液和淋巴两种途径,但大多数转移到肺、脑内,骨转移多见于椎骨和髂骨。颅骨转移瘤破骨细胞型来源多见于甲状腺、肺、子宫的癌肿。本 2例原发性肝癌肿块直径小于 5cm的病人出现单纯颅骨转移,实属罕见,值得一提 2例病人的甲胎蛋白测定均阳性。  相似文献   

15.
儿童颅骨骨膜窦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骨膜窦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颅骨骨膜窦患儿的临床资料,无症状、可复性、中线附近的头皮下肿块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其中位于顶部4例,额部3例,枕部3例,颞部2例。所有患儿均行CT、颅骨三维重建、MRI、CTA或MRV检查。手术切除颅骨外血窦,封堵沟通静脉孔或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头颅CT显示颅骨外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可见点片状强化,肿块下方颅骨变薄或缺损。三维重建显示局部颅骨变薄,虫蚀样改变。CTA显示局部异常血管团通过板障静脉/导静脉与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其血供来源于硬脑膜静脉窦,且最终回流至硬脑膜静脉窦。MRI显示T1加权像呈蜂窝状等信号或低信号改变,T2加权像可见等信号或高信号改变,3例显示病灶穿透颅骨内板与颅内相交通。MRV显示颅外肿块与静脉窦沟通,并有局部硬脑膜静脉窦明显增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大量扩张的无肌层血管组成的囊腔,腔壁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或结缔组织。12例术后肿块消失,头颅外形满意,无颅高压症状,复查CT颅内无血肿形成,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结论结合大小随颅内压改变的可复性头皮下包块的临床表现和CT、MRI、CTA或MRV等影像学检查,易于诊断儿童颅骨骨膜窦,该病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男,12岁。主因反复头痛14天伴恶心、呕吐而就诊入院。患者头痛以前额部为重、恶心、呕吐每日3~4次。既往右额部有外伤史。头部CT检查显示右额、顶叶有一不规则混杂密度区,与正常脑质分界不清;造影后呈混杂强化,边界仍不清楚。查体见生命体征正常,头颅无畸形,两瞳孔无异常。颈轻度抵抗,生理反射存在,锥体束征阴性。住院1周后在全麻下行右额顶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瘤体位于右额顶部,约8×9×4cm大小,呈腐烂鱼状肉,肉眼见边缘尚清,肿瘤部位硬膜消失,肿瘤向颅骨内板、大脑凸面浸润,内板有约0.3×0.4cm大小多处骨质破坏,右额叶凸面下约3cm处有2×3×2cm大小浸润灶。肿瘤行肉眼下大部  相似文献   

17.
例1:男,30天,生后出现左颅顶部一肿块,无发热,哭闹,食欲尚好。体检:左颅顶部局限性隆起,触及有骨性感,压疼不明显,其余均正常。临床诊断:头颅包块待诊。 X线检查:左颅顶部5×1.5Cm丘状突起,呈壳状钙化阴影,与颅骨外板相连,局部软组织正常,诊断:颅骨骨膜下血肿机化。例2:女,36天,出生后发现头部包块较软,开始包块扪及,以后渐渐变硬。体检:体温正常,脉搏120次/分,神志清,右颅顶部高起,质硬,触及有乒乓球  相似文献   

18.
颅骨血管瘤较为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张某,男,44岁,颅骨额部触及肿块,来院就诊,见肿块坚硬、无压痛,摄颅骨正侧位及切线位片。X线检查:正位额部呈圆形透明区,有硬化缘.侵及外板,其中有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侧位板障增宽,呈蜂窝状结构,切线位见与颅壁垂直的针状骨增生(称放射状骨针),X线诊断颅骨血管瘤。术后病理可见蓝色、红褐色软性肿物、镜下见广泛血管,有一扁平细胞包绕,证实为血管瘤。讨论:临床表现、骨血管瘤是一种新生血管呈肿瘤样增生的病变。小型者无症状,仅能在尸检中发现,较大者才从…  相似文献   

19.
<正> 患男,19岁,5年来前额部逐渐隆起影响美观要求手术治疗,于1990年7月6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头部外伤史。查体:全身情况未见异常。鼻腔无异常,前额部左右对称向前隆起,似猿人前额。X线片示额窦异常增大,上界高于眉弓上的2cm,颞侧超出眶上切迹约1.5cm,前壁骨质菲薄,其余鼻副窦及颅骨未见异常。诊断:额窦过度发育致前额隆起畸形。于7月12日在局麻下行额窦整形术,沿额部发际左右切口达颞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筋膜及骨膜,一同剥离下翻大皮瓣至双眶上缘,暴露额窦前壁,前壁骨质薄,用骨剪切除前壁至隆起完全消除。窦内粘膜正常,额窦中隔上中份缺如,后壁骨质完整。左右额窦腔不对称,左>右,左右径8cm,上下径4cm,前后最大径3.5cm,左窦底深达左眶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发作性头痛10余年.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右侧额部内板下见等长T1等长T2混合团块信号影,肿块部分侵入内板内,液体衰减反转回复(rLAIR)序列为等、高信号,DWI为高信号为主,内可见片状等、低信号.MRI示右侧额部颅骨内板下见团块状等、长T2(图1a),等、长T1(图1b)混杂信号影,边界清,FLAIR序列为等、高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低信号影(图1c),DWI(图1d)示主体高信号,内见片状等、低信号.局部颅骨变薄,邻近脑实质受压.病理诊断为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