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 ,有调和脏腑气血、营卫阴阳及解除表里寒热 ,扶正祛邪的作用。和法可分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表里、调和寒热等。疑难病病变复杂 ,多因共存 ,邪实正虚 ,故使用和法进行治疗 ,往往恰中病者 ,收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和法在疑难病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学 《中医药学刊》2002,20(5):668-669
和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有调和脏腑气血、营卫阴阳及解除表里寒热,扶正祛邪的作用。和法可分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表里,调和寒热等。疑难病病变复杂,多因共存,邪实正虚,故使用和法进行治疗,往往恰中病者,收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朱生岗 《河北中医》2008,30(1):39-40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调和之义也就是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复,正如《广瘟疫论》曰:“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和法是一切治法之所归,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通过调整人体阴阳之偏颇,使脏腑阴阳气血的偏  相似文献   

4.
##正##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张景岳释义:"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戴北山则具体解释为"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和法包括和解表里、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寒热等多个方面,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机体恢复动态平衡的"中和"状态。  相似文献   

5.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作用来疏邪扶正、平亢扶卑的治法,采取多法合用,最终恢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临床应用广泛。围绝经期汗证是主要由于阴阳、营卫、气血、津液失和导致正虚邪实,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异常的病证。临证可采用“和法”作为基本治法,具体方法有:滋阴降火,平调阴阳;补阴宁心,调和营卫;疏肝泻火,调和气血;补气健脾,和调津液。验之临床,可达到止汗治汗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苦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重要內容。吴坤安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皆形于舌”,即指出了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联,故凡病之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均可通过舌质、舌苔等变化反映于外。关于舌诊的记载,早在《內经》中就有很多。  相似文献   

7.
和法为“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论<伤寒论>中的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创立的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基本治疗法则,至今仍然在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工作。八法中的和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治疗方法,它既没有明显的祛邪作用,也没有明显的补益作用,而是通过缓和和解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至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表里双解,苦辛分消,调和肝脾、气血,达到中和作用,即新的平衡的目的。在《伤寒论》[1]各种病证中的方剂均体现了和法。1 调和营卫法在太阳病中,和法首推桂枝汤。《伤寒论》第53条:“病常…  相似文献   

9.
和法为八法之一,首见于《内经》,弘扬于《伤寒杂病论》,系统于《医学心悟》,所以程国彭说:“而论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温、清、补八法尽之。”狭义的和法一般认为有和解少阳、调和脾胃、调和胃肠的区别,唯戴北山深得和法要领,指出和法有更为广泛的涵义,提出了“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的精辟见解。把《伤寒论》“和”的涵义进行高度概括,赋予了《伤寒论》“和”的最新意义。一、寒热并用之谓和寒热并用者,适用于又有寒象,又有热象,寒热错杂的病证。单用热药不能治其热,单用寒药不能治其寒,必须寒热杂投,方能中病。《伤寒论·太阳篇》说:“伤寒  相似文献   

10.
"和法"起源于《内经》,是中医八法之一。王霞芳教授认为"和法"是通过药物和解缓和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里、上下、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及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至于平的一种疗法,应扶正祛邪并行,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临证时可灵活运用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的法则,并加以护卫中气之品,以此"和法"治疗小儿疾病,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11.
和法属于“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考历代本草专著均无专列“和法”类药物,和法依赖药物的配伍以实现其作用,这是和法与其他七法明显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和法首见于《内经》,弘扬于《伤寒杂病论》,系统于《医学心悟》。狭义的和法一般认为有和解少阳、调理脾胃、调和胃肠的区别。唯戴北山深得和法要领,指出和法有更为广泛的涵义,提出了“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的精  相似文献   

13.
郑玉玲教授以和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杰 《新中医》2004,36(4):11-12
郑玉玲教授治疗恶性肿瘤擅长运用和法,且不拘于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双解、调和营卫、开达膜原等治法,主张和解的权变法,认为凡是协调、重建和恢复机体的脏腑功能及阴阳气血平衡,使机体达到以平为期的和顺状态,均为和法范畴。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的和法是其突出贡献,在《伤寒论》中和法的用方有许多,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能外解太阳,内治太阴;和解表里的小柴胡汤能和解少阳,调理气机;调和肝脾的四逆散能疏畅气机,调和气血;调和寒热的半夏泻心汤能辛开苦泄,和胃除痞;调和虚实的乌梅丸能调肝安胃,和合阴阳。各种和法方剂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文中就仲景和法之五种用方的临床应用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和法,也称和解法,属中医八法之一。其涵意古今不尽相同,是临床运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和法的作用不同于汗、吐、下法的专事攻伐,而是通过和解,调和,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和法就其内容讲,包括和解少阳与调和肝脾两个方面。如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这是指和解而言。戴北山说:“寒热并用之谓  相似文献   

16.
中医“和”法属于中医八法之一,源于《黄帝内经》,成于《伤寒论》,包括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消化系统性疾病,西医对本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祖国医学对它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恐从单个方面治疗难以达到病人预期的效果,中医“和”法能从调和寒热、气血、阴阳等多方面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缓解,甚至使萎缩的胃黏膜得以恢复。文章通过研究近十年来有关“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有关“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从“和”法的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调和肝胃、寒热并用、调和气血、阴阳等角度及相关现代药理研究来探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7.
谭勇  姜春燕 《北京中医》2004,23(2):108-109
和法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 ,本文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寒热并用和虚实兼顾六方面对和法进行了概括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和法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本文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寒热并用和虚实兼顾六方面对和法进行了概括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柴胡桂枝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方由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减其半量合方而成,该方既有和解少阳、解肌发表之功,又有外和营卫、内调气血之效,可治营卫气血经脉不通之病。方中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两方合用,可使人体表里内外、脏腑经络畅通,一气周流,阴阳平衡,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相反相成”十二法指导中药配伍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淳 《光明中医》2003,18(1):8-12
“一阴一阳之谓道” ,因此临床配伍用药也要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出发 ,并遵循阴阳互根互用、相反相成原则。本文详细论述了阴阳五根、寒热共济、气血并治、散敛结合、营卫同调、升降相协、攻 (消 )补兼施、峻缓相济、动静相宜、润燥 (刚柔 )并举、表里 (脏腑 )兼顾、上下分消等十二种“相反相成”法指导临床配伍用药的具体应用。这对提高临床疗效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