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脐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为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于左下腹做1.5 cm切口,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并维持气腹完成直肠癌切除术.结果: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11 min,无出血及造瘘口并发症发生,患者麻醉清醒后即饮水.术后两周复查,脐部无明显手术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0例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直肠癌患者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手术顺利、配合默契,无因体位不当引发并发症.结论:直肠癌患者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手术切除范围广、治愈率高、容易达到根治目的.对位于齿状线以上7-8cm以内的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8例接受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性功能障碍5例,尿潴留4例,会阴部切口并发症4例(会阴部切口血肿或伴感染2例、会阴部疝1例、切口裂开1例),骶尾部慢性疼痛2例,以上并发症均经保守方式或再次手术处理后治愈或改善。结论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较晚的肿瘤分期和较大的手术创伤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精细术中操作(个体化手术、会阴神经保护和盆底重建)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后骶前腔隙的自然引流或持续灌洗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实施Miles术的7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后3 d将患者随机分为骶前持续灌洗组和骶前自然引流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会阴部切口感染、积液、延迟愈合等情况.将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愈合三种.结果 共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入组持续灌洗组37例(含术前放疗12例),入组自然引流组37例(含术前放疗10例).持续灌洗组会阴切口出现丙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3例,甲级愈合32例;自然引流组则分别为8例,3例,26例;两组间丙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比21.6%,P=0.042).本研究中行术前放疗者22例,3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15例甲级愈合;直接手术患者52例,7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43例甲级愈合,两组间乙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比3.9%,P=0.039).结论 持续骶前灌洗明显改善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前50 Gy的长程放疗可明显提高会阴切口乙级愈合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镜联合钛夹定位法进行结肠肿瘤定位诊断对选择手术切口的指导意义.方法 30例结肠肿瘤患者在术前行结肠镜检查,于肿瘤处使用钛夹进行标记,摄腹部立、平卧位腹平片确定其体表投影部位并进行切口选择.结果本组患者在肠镜下有9例患者(30%)出现定位错误或无法准确判定;联合钛夹定位后,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肿瘤部位,以此指导手术切口选择,100%手术切口选择正确,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结论 肠镜对于结肠肿瘤定位困难,有一定误差率,肠镜联合钛夹标记法进行肿瘤定位,有助于准确定位并选择最佳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镜联合钛夹定位法进行结肠肿瘤定位诊断对选择手术切口的指导意义.方法 30例结肠肿瘤患者在术前行结肠镜检查,于肿瘤处使用钛夹进行标记,摄腹部立、平卧位腹平片确定其体表投影部位并进行切口选择.结果本组患者在肠镜下有9例患者(30%)出现定位错误或无法准确判定;联合钛夹定位后,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肿瘤部位,以此指导手术切口选择,100%手术切口选择正确,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结论 肠镜对于结肠肿瘤定位困难,有一定误差率,肠镜联合钛夹标记法进行肿瘤定位,有助于准确定位并选择最佳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镜联合钛夹定位法进行结肠肿瘤定位诊断对选择手术切口的指导意义.方法 30例结肠肿瘤患者在术前行结肠镜检查,于肿瘤处使用钛夹进行标记,摄腹部立、平卧位腹平片确定其体表投影部位并进行切口选择.结果本组患者在肠镜下有9例患者(30%)出现定位错误或无法准确判定;联合钛夹定位后,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肿瘤部位,以此指导手术切口选择,100%手术切口选择正确,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结论 肠镜对于结肠肿瘤定位困难,有一定误差率,肠镜联合钛夹标记法进行肿瘤定位,有助于准确定位并选择最佳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8.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是治疗低位直肠癌、肛管癌和一些重症炎症性肠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会阴伤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2005年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腹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清除淋巴结难易程度的分析,探讨经腹、经胸及胸腹联合切口3种手术径路的利与弊。方法对45例腹腔段食管癌(包括侵及贲门)和贲门癌(包括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3种手术径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腺癌32例,鳞癌13例;清除淋巴结共计229枚,其中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88枚。病理类型为腺癌的转移部位以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胃小弯等处腹腔内转移多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转移部位以腹段食管床以及下肺静脉周围多见;个别病例有转移到主动脉弓下淋巴结。结论胸腹联合切口虽然有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其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经腹切口创伤小,但暴露差,对单纯仅局限于贲门部肿瘤较适合,患者术后恢复最快。经左胸切口能得到有效满意地暴露,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腹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需要,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骶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可行局部根治性切除但又难以保留肛门的97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按人院顺序交替分为腹会阴组(49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腹骶组(48例,行腹骶联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与腹会阴组相比,腹骶组手术时间(包括第2次调整体位的时间)明显延长[(188±45)min比(143±48)min,P=0.000],非计划性前列腺或阴道损伤发生率降低[0比14.3%(7/49),P=0.032],会阴部切口感染率降低[2.1%(1/48)比18.4%(9/49),P=0.040]。结论腹骶联合切除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周式剖腹术用于腹式输卵管结扎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出血及病人自觉痛苦时间与传统腹式女扎术的比较。方法将9800例自愿输卵管结扎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周式剖腹术潘氏改良法输卵管结扎,对照组用传统剖腹术潘式改良法结扎。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结扎时间分别为6 min和8.1min,平均出血量为4 ml和8.1 ml,平均疼痛时间为6 h和73 h,手术难度例数分别为0和490例。结论周氏剖腹术用于腹式女扎优于传统剖腹术式,不折线,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2.
李昂  曹锋  刘殿刚  李嘉  高翔  张钰鹏  方育  李非 《腹部外科》2014,27(4):267-270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异同以及腹腔镜下ELAPE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7例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其中腹腔镜下ELAPE手术者21例(L-ELAPE组),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16例(L-Mile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ELAPE组21例,L-Miles组1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LAPE组手术总时间为(294±53) min,术中出血量为(162±72) ml,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术后住院天数为(18.9±6.6)d.L-Miles组手术总时间为(239±58)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89) ml,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术后住院日为(20.5±5.2)d.L ELAPE组总手术花费时间较L-Miles组长(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ELAPE手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较腹腔镜传统Miles手术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腹腔镜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为2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肿瘤浸润程度行侧方完全或不完全切除肛提肌,尽可能使腹会阴手术交汇平面下移,无需改变患者体位,通过会阴部切口去除标本,腹腔镜下缝合关闭盆底腹膜,以预防肠管下坠造成内疝。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获取数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操作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手术及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86.1±3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9.6±26.7)ml;淋巴结获取数量(15.3±6.4)枚;标本上的肛提肌个体化地附着在直肠系膜上,环周切缘均阴性。结论:术中不更换患者体位,在腹腔镜下完成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可行的,且具有肿瘤学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累及远端阴道及会阴体时行后盆腔脏器切除及远端阴道及会阴体切除后会阴重建的各种方法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0例直肠癌联合远端阴道及会阴体切除后的重建方式及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2例行子宫及阴道全切除,3例行子宫及阴道后壁切除,5例行单纯远端阴道和(或)会阴体切除。分别采用大网膜填塞(4例)、阴道前壁翻转缝合(3例)、子宫后倾(2例)、带蒂乙状结肠(2例)重建盆腔及阴道会阴缺损。1例患者盆腔严重感染,2例患者会阴部切口感染或裂开。结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后切口相关并发症率极高,可根据盆腔、会阴及阴道的缺损情况选用子宫或网膜填塞盆腔、带蒂肠段或肌皮瓣、生物补片等方法进行一期修复缺损,采用腹直肌或臀大肌肌皮瓣修复会阴巨大缺损成为目前主流的修复方式,但国内该技术报道极少,值得积极开展应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优势、会阴缺损的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关于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文献,对其临床价值作一综述。结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降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术中直肠穿孔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手术造成的巨大缺损经适当处理也可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施行该术时应尽量避免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及会阴部疼痛的发生。结论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效且安全的一种手术方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腹腔预留牵引经会阴盆底腹膜直接关闭重建盆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7例低位直肠癌行柱状APR手术的患者盆底重建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会阴手术切口愈合、引流管留置时间、盆底疝等相关术后并发症.结果 2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合并裂开2例,切口延迟愈合6例,盆底小肠疝1例,输尿管梗阻1例,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13.9±4.6)d.术后6个月复查MRI与术前相比较,盆底有所下降.结论 直肠癌柱状APR术后经会阴直接关闭盆底腹膜是重建盆底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行ELAPE,对照组行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禁食时间、会阴切口拆线时间、会阴切口平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穿孔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禁食时间、会阴拆线时间、会阴平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穿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功能障碍、尿潴留、骶尾部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APE术相比,ELAPE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可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穿孔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还可降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折刀位直肠癌腹会阴根治术(Miles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为38例低位直肠癌及肛管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腹会阴根治术,15例以常规截石位行腹腔镜手术(截石位组),23例先折刀位行会阴部手术,再取平卧位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折刀位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患者61例中,31例采用超声刀,30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24h引流量。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24h引流量显著减少。结论:超声刀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造口引流对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ELAPE术式治疗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引流方案划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4)。对照组在会阴切口处放置2根骶前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骶前灌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乙状结肠造口处放置蕈状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恢复效果、会阴切口及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腹部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会阴切口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造口切口感染、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在会阴切口引流的基础上,对乙状结肠造口进行早期引流有助于促进低位直肠癌ELAPE术后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