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讯     
我院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厥脱证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包括热厥、寒厥证动物模型及“抗厥注射液”的研制已取得进展。热厥证动物模型已初步建立。经多次试验重复性较好。寒厥证动物模型经反复探索,已出现可喜苗头。抗厥注射液经过反复研制,生产工艺有新的突破,目前已进入临床初试阶段。  相似文献   

2.
厥脱是厥和脱的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的重危急症。根据厥脱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西医学的休克,尽管西医学对休克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由微循环进入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仍有65~80%,尤其是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近年来,中医药界对厥脱的治疗进行了新的探索,从实践效应来看,已显示出它的优势和潜力,但皆以辨病用药为主,辨证治疗尚少系统研究。我们针对厥脱证气滞血瘀、正虚欲脱的病理特点,区别厥与脱的主次,分别应用行气活血、扶正固脱与益气养阴、行气活血法,研制成静脉注射剂;抗厥  相似文献   

3.
三、厥证的主要证型厥证病因繁多,见症复杂,历代分类颇不一致,有以五脏分的肝厥、肾厥;有以病因分的酒厥、色厥、暑厥、中恶等;伤寒、温病分阴阳寒热,杂病分气、血、痰、食诸厥;本文分类原则一是根据病机分类使之有利于辨证论治,二是合伤寒、温病、杂病诸厥为一体,分为寒、热、气、血、痰、食、蛔、水八类.其中,中恶归于寒厥;痛厥归于寒厥或瘀血;暑厥、酒厥归于热厥;色厥归于血厥;肝厥归于气、寒、热之厥;肾厥归于寒厥、热厥.  相似文献   

4.
休克是西医名称,可见于多种疾病,它属于中医的厥证范围。其临床表现以卒然昏仆、人事不省、面色苍白、自汗淋漓、手足厥冷为主证.感染性休克,属于中医的热厥或寒厥。热厥治宜清热泻火,方用水牛角30克,生地  相似文献   

5.
从病因、病理、证治几方面,对《伤寒论》的寒厥、热厥、气厥、痰厥、脏厥、蛔厥以及寒热错杂厥进行扼要阐述,同时对有关类似证进行鉴别。《伤寒论》之厥证不同于内科疾病中猝然昏倒而多能苏醒的"厥证"。  相似文献   

6.
中医中药治疗感染性休克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是由细菌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常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以往病死率高达48.4~94%。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剂型的改革,中西医药配合治疗,病死率下降为10~16.1%。今就近几年内有关文献,择其要者综述之。 病因病机 感染性休克属于祖国医学“厥证”、“闭证”、“脱证”等范畴。由于外邪入侵,毒随邪来,热由毒生,热毒侵犯,阻塞气机,  相似文献   

7.
厥脱证治     
厥脱 ,为内科危急疑难病症之一。多由感受温热邪毒内陷营血 ,或大汗、大吐、大下和大失血之后 ,或久病劳伤 ,气阴亏耗、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气机逆乱而起。临床以四肢逆冷面色苍白 ,时出冷汗、神情淡漠 ,脉微欲绝 ,甚至昏不知人 ,唇面发甜等为特征。证有寒厥热厥之分 ,阴脱、阳脱和阴阳两脱之别。临证辨证论治 ,采用中药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现就验案三则 ,浅谈体会。一、热厥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梁×× ,男 ,2 6岁 ,工人。主因高热、咽痛、四肢厥冷入院。患者于 3天前因受暑热引起咽痛 ,发热 ,体温 39.5℃左右 ,曾用红霉素、APC及物…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热厥的本质应为现代医学中脓毒症休克,二者皆由外界致病因素引起,均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厥应下之"论述了热厥的治疗应以清热或攻下为主。脓毒症休克病因病机复杂,临证应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若伴见阳明腑实证,治宜攻下,方以小承气汤内泄肠腑热结、外解厥阴气滞;若腑实未见,而是无形邪热内郁,阳气郁遏不能通达四肢,治以白虎汤甘寒清热,则里热得清、阳气得通,厥证可愈。  相似文献   

9.
厥阴病以厥证为主,它的病理特点是邪实,与现代医学感染性休克属同一范畴,性质上有寒化与热化的两种转归,治疗上强调“厥应下之”,根据不同病邪进行祛邪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脱症是内科急诊常见症之一,以突然昏倒或不省人事,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遗、脉微欲绝等为主症。医著中多无专篇论述,常并于厥证中论及。属厥证中之虚证,故又称厥脱证,如《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逆……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侯”。 脱症起病急,变化快,症情重,医者必须认真,谨慎,果断、四诊合参。若惑于假象,迟疑不决,则祸必旋踵。脱是指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大量耗损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阶段,因气机突然逆乱,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机不相顺接,致气血运行失常,精明失养而昏仆厥冷。临症中,有气脱、血脱之分,若因气血急骤耗损,导致阴阳离决者称“暴脱”;若因体衰、久病、气血  相似文献   

11.
观察感染性休克(厥脱证)病人血液中氧自由基有关参数变化,结果表明感染性休克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升高,血浆溶酶β—GC和游离血浆血红蛋白增高,这些参数变化与厥脱证诊断、辨证分型存在一定关系,并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历代医家对厥阴病厥热胜复的认识不一 ,有为寒厥的一个特殊证候类型 ;有为热厥的表现 ;有为厥阴病的主证 ;有为厥阴病阴阳消长 ,邪正进退的病机概括。结合《伤寒论》本意及临床实践来看 ,对厥阴病厥热胜复不应该局限在病证上的认识 ,应该是在厥阴病的病理机制方面探讨。厥热胜复不是某种具体病证 ,而是厥证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临证不可忽视。当疾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厥热胜复时 ,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救治。至于治疗 ,《伤寒论》有关厥热胜复的论述未提出具体方药 ,实则提示了临证应依病情随证救逆。  相似文献   

13.
休克是临床危重病症,临床对感染性休克及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救治,往往遇到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体温持续或反复升高;液体复苏后,血压不能恢复或维持的情况。《伤寒论》厥阴病篇中热厥与寒厥的论述,与临床部分感染性休克与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通过对《伤寒论》热厥与寒厥理论与临床休克证治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拓展中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厥阴病篇寒厥有三个严重证,一是里寒外热的脏厥证:“大汗出,大下利,热不去,内拘急,四肢厥逆”(综合353、354条,按赵刊宋本,下同),一是阴阳胜复过程中阴胜阳负的寒厥证:“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寒多热少,阳气退,其病为进”(342条);一是热出以暴,阳回无根证:“恐暴热来出而复去”(332条)。以上三证,仲师仅在大汗出大下利而厥逆者两条,设四逆汤为主治之方,岂非引而不发,确如也,欲后人独立思考之意欤! “厥阴病,大汗出,大下利,热不去,  相似文献   

15.
休克为临床常见的急症。属中医“脱证”,“厥证”的范围。我院在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实践中,从1973年12月开始,用复方闹洋花(中麻药)针剂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各种不同原因的休克病人78例,收到一定效果,现小结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休克诊断条件: (一) 四肢厥冷,肤色苍白或紫绀;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或触不清;尿量少于30毫升/小时,或尿闭。(二) 动脉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收缩压虽高  相似文献   

16.
1 病名概念厥脱是厥与脱的综合征,为常见的危重急症。厥,一指肢体或手足逆冷的症状;一指突然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脱,为多种疾病病情突变时的危重衰竭证候,厥与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厥为脱之轻症,脱为厥之变症,两者常易合并出现。是由邪毒内陷,或内伤脏  相似文献   

17.
厥脱是中医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烦躁不安、脉细数欲绝、血压下降,与现代医学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近似。我科自1985~1995年对厥脱住院的36例病人经过益气救阴固脱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  相似文献   

18.
厥,通常有二种涵义:一指昏厥不省人事;一指手足逆冷。《伤寒论》中所论及的厥,主要指后者,有时亦包括前者。厥证的种类有寒厥,热厥、蛔厥、脏厥、痰厥、水厥、血厥、气厥等。其原因虽多,但总不外乎人体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所致。故“阴阳气不相顺接”是形成厥证的一个共同的病理特点。对于厥证的治疗,我们可以从《伤寒论》中学习到九种方  相似文献   

19.
谈厥     
厥,考之古籍,大致有三方面的含义:(1)逆气自下而上,上冲胸咽;(2)突然昏晕不省,移时方苏,或一厥不还;(3)手足寒冷。《伤寒论》中的厥证主要论述四肢厥冷甚则体厥之证,对昏厥和逆气上冲间有论述,不属主要。今就论中四肢厥冷证(姑称狭义厥证)作一总结,以利更好地体会论中辨治精神。  相似文献   

20.
厥证是常见的严重病证,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已有记述,如公元前五世纪扁鹊曾用针灸、药熨、汤剂等治好了虢太子的尸厥证。《内经·厥论篇》对厥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后世医家又作了大量的补充论述。考《内经》有暴厥、寒厥、热厥、煎厥、薄厥、大厥、尸厥等;后世又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蛔厥、暑厥、肝厥、实厥、虚厥、秽厥之名。这些名目繁多的厥证,临床上如何区分?它与现代医学之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