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宋梅  于敏 《中国医药》2006,1(5):263-264
目的探计脑卒中继发癫癎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520例住院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0例患者出现继发癫癎46例(8.84%)。继发癫癎的各类型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33.33%),脑栓塞次之(19.23%),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相近(分别为11.86%与12.00%),腔隙性脑梗死最少(2.08%),脑卒中后癫癎发作与病灶的部位(皮质或脑叶)密切相关(P〈0.01),且以强直.阵挛性发作居多,占56.52%。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癫癎发生率高,不同类型卒中继发癫癎发生率不同,病灶在皮质或脑叶者易出现继发性癫癎,发生机制可能为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及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变性等引起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2.
李昊 《中国医药》2007,2(6):373-373
癫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发放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功能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一。癫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缺乏对特殊类型的认识,易误诊。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我们诊治21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癫癎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癫癎患儿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36例联合用药的癫癎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药合用时有55.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药合用时有61.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8.9%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抗癫癎药物的联合应用须慎重.  相似文献   

4.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PHT)除作为常用的抗癫(癎)药外,还应用于其他疾病.PHT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呈非线性动力学性质,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极易引起中毒.特别是非癫(癎)患者应用含PHT成分药物,极易被忽略和延误诊治.现将我院1988年1月-2008年12月收入院的14例PHT中毒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源性癫癎3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性分析药源性癫癎发生情况与药物品种及给药方法的关系,提示诱发癫癎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所占比例较大;氯氮平、异烟肼、环丙沙星、青霉素、硝西泮等诱发癫癎;正常用法、用量下给药所致癫痫多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服用剂量过量或突然减量是诱发药源性癫癎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镇脑宁胶囊具有疏散风邪、活血化瘀、安脑止痛的作用 ,笔者用此药治疗癫 3例获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 ,男 ,35岁 ,有癫病史 1 2a ,间断性发作。 1 995年6月 2 1日再次大发作后出现头痛 ,来院诊治。体检 :流涎、抽搐 ,大、小便失禁 ,头痛加重 ,舌红 ,苔白腻 ,脉弦滑 ,昏迷。检查脑电图 :过度换气实验时可见散在棘波 ,波幅较低 ,周期偏长。诊断为癫 (风痰上扰型 ) ,予镇脑宁胶囊 4粒 ,po ,tid。 1 0d后复查 ,未发作癫 ,头痛消失。继服 1a ,复查脑电图未见异常。患者 2 ,男 ,43岁。 1 996年 4月因脑外伤行开…  相似文献   

7.
特殊类型癫癎因其症状特殊,形式各异,有的较为罕见,极易误诊,现将3年来所见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殊类型癫癎因其症状特殊,形式各异,有的较为罕见,极易误诊,现将3年来所见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永霞  刘浩 《淮海医药》2010,28(3):197-199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诊断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平扫表现(发病6h内)。结果43例中24例CT表现为阴性,19例有阳性表现,4例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8例岛带消失征,9例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12例。结论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托吡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脑梗死性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托吡酯片口服,每次25 mg.d-1,b id,持续7 d,以后按每周25~50 mg.d-1的量逐渐增加,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75~500 mg.d-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每次0.1 g,tid,逐渐加量,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1.0~1.2 g.d-1。两组观察期均为20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组中小面积梗死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患者(6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不良反应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疗效较好,安全,尤其对小面积脑梗死型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76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并与对照组76例脑梗死无癫痫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3.42%,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痫的概率高于发生在深部白质区的患者,且研究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延迟。结论 AEEG对预测癫痫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边越 《哈尔滨医药》2010,30(3):7-7,10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其102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脑电图异常94例(占92%)。其中脑出血26例均为异常脑电图。病灶位于皮质区占74%(19/26)脑梗塞76例,正常范围脑电图8例,异常脑电图68例,病灶位于皮质区占69.7%(53/76)。在102例患者中失神性发作5例,局限性发作继发大发作12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脑电图的异常率为100%。强直阵挛性发作68例,脑电图异常率94%(63/68)。局限性发作12例,脑电图异常率83%(10/12)。精神运动性发作3例,脑电图异常率66%(2/3)。结论脑血管病是继发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高,脑电图阳性率高。脑皮质病灶明显多于深部病灶。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射阳县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患者80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应用14d。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脑分水岭梗塞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80例经头颅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及影深学资料。结果 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血流变学异常等。皮层前型28例(33%)。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32例(40%),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边缘带,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障碍、轻瘫等;皮层下型20例(25%),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边缘带,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言语障碍等。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127例癫痫儿童于癫痫发作间歇期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并与脑电图(EEG)、脑CT和MRI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血流显像阳性率高达82.7%,EEG、脑CT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50.4%,18.4%和32.1%。EEG出现异常时,SPECT脑血流显像常亦有异常,二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8.1%(25/32)。脑CT出现局灶性异常时,SPECT脑血流显像亦会有相应部位的异常。说明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痫灶的检出和定位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心源性栓塞12例,动脉源性栓塞7例,颅内动脉狭窄3例,来源不明的或非栓塞性16例。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好转27例,死亡3例,均为严重脑疝患者。8例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开颅减压术,好转7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重,致残、致死率高,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对内科治疗效果差者应尽早转外科行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物诱发癫的发病因素及可能诱发癫的药物。方法 :收集国内 12 4篇医学期刊上有关药物诱发癫的文献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药品 68种 ,抗精神病药物发病率最高 ,抗生素次之。诱发癫与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患者年龄、癫病史及家族史等有关。结论 :有易感因素患者选用所述药物时要慎重或尽量选用发作危险性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杨嘉君  金春峰 《中国药业》2011,20(24):76-77
目的 观察醒脑静治疗怠性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脑复康治疗组(30例)与醒脑静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醒脑静治疗组明显低于脑复康治疗组(P<0.05);醒脑静治疗组患者CRP水平明显低于脑复康治疗组(P<0.05);醒脑静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16.66%,脑复康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40.00%.结论 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干预急性脑梗死致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谢刚 《中国药业》2009,18(13):67-6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存活45例,存活率75%,均遗留偏侧瘫痪;死亡15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需早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时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青年人(≤45岁)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腔隙灶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均通过头颅CT和/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腔隙灶的数目、大小、部位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病因与腔隙灶的数目、大小有关,而临床症状则与发生部位关系密切。结论 不能以临床症状来判断脑腔隙灶大小、数目,要重视功能区的定位诊断。另外,对重要功能区的脑腔隙灶,应及早积极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对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