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笔者2008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976例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498例,平均年龄72.3岁;股骨颈骨折478例,平均年龄75.6岁;观察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2例(3.2%),其中死于心肺疾病者占78.1%。年龄80岁围手术期死亡10例,≥80岁死亡2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后死亡4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死亡1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心肺疾病和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更大,多科室的相互协作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35例。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肺功能轻度受损8例,高血压15例,冠状动脉硬化10例。结果:全部患者平均住院19.3d。术后7例(18.6%)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系统4例和中枢神经系统3例并发症最多,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5.1d。结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多同时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手术治疗存在危险性;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内科合并症,尽量采用创伤小、快速的麻醉及手术方法,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就能够取得满意疗效。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髋部疾病。方法: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全部行尢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髋部疾病的治疗,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也对围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整体功能衰退、器官合并症增多、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护理难度增加, 且我国尚缺乏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规范来指导临床实践。因此,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 制订《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 围绕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健康教育、病情监测与观察、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康复训练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 以指导临床实践, 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 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普丽萍  王元山  朱燕  周艳  孙芳  肖丽  许兰  许颖  王波 《西南军医》2010,12(4):780-78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护理的24例应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改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手术的预期效果。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髋部疾病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获得1.5~5年随访(平均3年2个月)。结果全髋关节置换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7例。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8.1%,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临床效果好,可以尽快恢复患者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问题。方法对65例72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72—99岁,平均78岁;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行人工全髋置换23例,单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46例,良12例,差7例,总优良率89.3%。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提高了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翠丽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66-126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同期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结果:通过细致有效护理及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多次手术的病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达47%;因此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我院自1992-2005年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60例,有20例并发DVT,发生率为4.3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手术治疗是髋部骨折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基础代谢率下降、骨折后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代谢减弱, 加上手术应激等原因导致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还会导致其病死率升高。因此,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管理十分重要。目前,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 为此,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制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从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干预、营养监测等方面提出14条推荐意见, 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提供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裴福兴  沈彬 《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1):649-650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研究进展 ,促进了人工关节的飞速发展。人工关节的假体设计、手术操作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康复治疗等均日趋完善和成熟 ,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术后 1 0年的优良率达 95 %以上 ,极大地鼓舞了骨科医师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和损伤。更多的患者对人工关节置换的优良效果充满了信心 ,乐意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本期《中华创伤杂志》组稿数篇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关节置换效果和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磨损的相关研究 ,集中介绍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经验。从中可以学到不少新知识 ,但也有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术期行营养支持的康复护理对其营养状况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0月-2018年9月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营养支持的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白蛋白水平及ADL评分均较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丢失量则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较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行基于营养支持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杨敏  贺文琼 《西南军医》2010,12(3):569-57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使病人增加手术的耐受性,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 8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3例,经治疗均治愈出院。术后功能评定:优60例,良27例,差2例。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手术风险大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10例,女21例,年龄72-93岁,平均78.5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大粗隆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行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 min,最长72 min,平均68 min;术中输血150-600 mL,平均300 mL;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87.5%。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正确的假体和手术操作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冯秀丹 《西南军医》2011,13(6):1114-1115
目的探讨Ⅱ型Gramma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分析68例6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及针对性的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身体评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及康复训练。结果全组顺利康复,随访6~18个月,2例出现髋内翻,1例肢体缩短2cm,无断裂、退钉现象。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5例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急躁等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有针对性加强关节活动,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结果:2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能扶拐出院。结论:股骨颈骨折病人通过围手术期的心理、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1980年6月~1997年6月,协和医院收治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共43例。现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男24例,女19例;年龄17~80岁,平均50.9岁。左髋人工关节置换术29例,右髋14例。所用假体骨水泥型37例,非骨水泥型6例。原始疾病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0例,股骨颈骨折后头坏死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结核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例。本组中50岁以上者29例,合并糖尿病1例,心脑疾病7例,腰椎管病变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有髋部手术史18例。本组中并发症出现最早为术中,最晚为术后14年,平均4.9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其对改善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4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控制血糖及牵引护理,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密切监控患者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及胰岛素用量,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髋关节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24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24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心理状况较好,疗效满意。结论:采取专业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髋部滑槽加压螺钉系统 (DHS)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 32例 7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其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2 8例获 1~ 3年随访 ,无螺钉松动、髋内翻、感染或骨折延迟愈合 ,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达 93%。结论 髋部滑槽加压螺钉系统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内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分配、能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减少术后并发症 ,适合各种类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145例随访10~40个月,与同龄段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该方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重建关节功能快,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