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组链激酶在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在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外引流、重组链激酶(r-SK)或尿激酶(UK)盐水脑室内灌注的方法治疗,清除脑室内积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至拔除引流管的时间、有无合并颅内感染、有无凝血功能异常、有无过敏反应。结果 链激酶组与尿激酶组比较,术后至拔除引流管时间短,有显著性差异。有无合并颅内感染、有无凝血功能异常及有无过敏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SK溶解脑室内血肿的效果优于UK,可明显缩短术后至拔除引流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符合标准的双侧脑室铸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脑室内注入1万U尿激酶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脑室内注入10万U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25%、血肿完全清除时间(4.6±2.1)天;对照组有效率54.84%,血肿完全清除时间(7.7±2.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肺部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引流加大剂量尿激酶早期脑室内注入治疗方法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可在影像学严密监测下用于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注射尿激酶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勇  王中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2):869-870
目的 探讨尿激酶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 2 0例重度脑室内出血病人行侧脑室引流 ,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进行纤溶治疗。结果  2 0例中 ,18例引流效果良好 ,术后第 4天脑室内积血减少 5 0 %以上 ,第 7天 12例血肿基本消失 ,6例血肿减少 80 %以上。结论 早期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GRAEB评分≥5分脑室出血25例,采用早期双侧脑室交替或同时引流及尿激酶或基因重组型链激酶(rSK)灌注并腰穿、腰大池引流等措施。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YL-1型血肿微创穿刺针于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31例,以传统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治疗同类疾病30例为对照组,对2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平均33 min;18例单、双侧脑室血肿清除90%以上;其余13例血肿清除50%~90%,术后明显好转和好转25例,与对照组相比血肿清除效率、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YL-1型血肿微创穿刺针于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积血迅速、缩短脑室出血后继发性病理损害过程、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优点,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荣焕  荆宏建  毛克江  何蕴 《临床荟萃》2003,18(15):860-862
目的 探讨重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重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患者 6 9例 ,行微创锥颅穿刺术 ,并随机分为两组 ,A组 36例采用单纯血肿微创穿刺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引流术 ,B组 33例行血肿及侧脑室双通路微创穿刺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引流术。结果 血肿和侧脑室引流的血肿清除时间和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血肿引流组缩短 (P <0 .0 1) ,且病死率低 (6 .1% )。结论 血肿及侧脑室双通路微创穿刺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引流治疗重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相关问题。方法:对20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同时经粉碎针注入尿激酶进行纤溶治疗。结果:20例中,17例引流效果好,术后第4天脑室内积血减少50%。第7天12例血肿基本消失,5例血肿减少80N以上,有效率为85%,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早期微创脑室引流及尿激酶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重组链激酶(r-sk)、尿激酶(UK)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比较两者的近期、远期的疗效。【结果】 r-sk组与UK组相比两者术后疗效有明显差别。同时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也有明显差别。【结论】 r-sk能更好地溶解、引流脑内血肿,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分析对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尿激酶和重组链激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A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治疗,B组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治疗。经过1个疗程之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尿激酶和重组链激酶进行治疗均有突出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而重组链激酶的治疗效果比尿激酶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辅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微创丘脑血肿穿刺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单纯脑室穿刺外引流,以及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治疗89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结果 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患者4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死亡5例;微创血肿穿刺抽吸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患者2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1例,死亡2例;单纯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2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6例,死亡3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4例;Ⅱ级27例;Ⅲ级25例;Ⅳ级8例;Ⅴ级5例;Ⅵ级10例.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辅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通道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该科收治的脑室出血铸型患者42例,其中内镜手术组(A组)19例,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治疗组(B组)23例。术前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比较两组术后1 d、3 d和1周的血肿残留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和应激性溃疡出血)和3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预后评分(GOS)。结果 A组术后血肿残留率及GC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A组拔管时间早于B组,脑积水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相当。A组GOS评分整体预后优于B组,A组死亡率低于B组。结论内镜微创清除脑室出血铸型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每天2次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4万U,夹管2h后开放引流血性脑脊液。术后每2~3d复查头部CT,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将以往单侧脑室引流的4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72h,治疗组意识转清率升高;术后第7天,治疗组血肿清除率提高,血肿引流时间缩短。4周后根据GOS评分,治疗组优良16例,轻残26例,重残6例,死亡4例;对照组优良7例,轻残18例,重残11例,死亡9例,以优良和轻残视为有效,治疗组有效率80.8%,对照组有效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量效关系和手术时机。方法:尿激酶3万IU治疗的82例,6万IU治疗的96例;伤后3d开始行钻孔引流的85例,5d开始行钻孔引流的93例。对比伤后3d和5d手术组,比较不同尿激酶用量的疗效;同样,将同样尿激酶用量下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作比较分析。结果:尿激酶注射次数1~2次的130例,3~4次的48例。伤后5d手术组尿激酶注射次数明显少于3d手术组;而尿激酶用量对注射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硬膜外血肿开始液化时手术引流可明显减少尿激酶注射次数,缩短治疗时间。而尿激酶的用量对治疗时间无明显影响。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立定向手术对有明显肢体瘫痪的小量幕上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出血量10~30 ml伴有明显偏瘫等神经功能受损的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定向组50例,在出血6~72 h内进行CT导向下的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术后以每天尿激酶2~3万单位血肿腔注入,并早期行高压氧舱治疗及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手术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再出血开颅2例,无死亡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ADL 1~2级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3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10~30 ml的小量幕上脑出血于发病后6~72 h内应用立体定向手术和术后尿激酶溶解冲洗、高压氧及康复治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降低继发性脑室出血(Secondar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IH)病人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29例SIH病人头颅CT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采用开颅超早基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尿激酶反复冲洗持续外引流术,或单纯脑室尿激酶反复冲洗持续外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存活19人,死亡10人,死亡率为34.48%。存活病人三个月随访结果为:良好6人、中残8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内镜下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显微镜下脑实质血肿清除术联合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实质和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联合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血肿清除率、预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和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和7 d脑实质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和7 d脑室内的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9.69%和33.3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7.27%和45.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内镜下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较好地清除脑室内血肿,降低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早期行双侧脑室钻孔加椎管内持续置管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冲洗的护理。方法将112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患者在出血6h内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后第2天开始行腰穿术椎管内置管持续引流置换脑脊液,以及尿激酶脑室引流管灌注冲洗,加强监护,进行体位和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与对照组56例患者做一样的术后治疗,每天要做一次腰穿,术后不置管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及时,腰穿次数减少4~6次,医护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发症与对照组比均具有可比性,P<0.01。结论早期双侧脑室钻孔引流,腰穿加置管引流,加强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和经济负担,减少医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和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两组均行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每次予2万U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试验组每次予10万U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血肿基本吸收时间为(2.31±0.80)d,对照组(3.85±1.03)d,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3.775,P=0.000);术后5 d意识状态试验组好于对照组(χ2=9.595,P=0.009);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较好(4~5分)试验组26例,占83.87%(26/31),对照组24例,占77.41%(24/3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20).[结论]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和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大剂量(10万U)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可明显减少血肿引流时间,促进意识恢复,缩短病程;但随访6个月发现按GOS预后评分来评估,其疗效与尿激酶剂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探讨脑出血在不同治疗方法下血肿吸收率的动态演变及对比,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对脑出血保守治疗及锥颅引流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肿体积分别进行测量、计算血肿吸收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在脑出血后第1、3、7天复查,出血量大于30ml组血肿平均吸收比率分别为8.12%,15.04%,26.17%;首次出血量分别为<10ml、10~20ml、20~30ml者血肿吸收比率依次减小。引流组于引流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吸收率逐渐增大:30.19%、34.11%、58.38%。引流组与保守治疗组第3、7天复查血肿体积减小比率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脑出血保守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特点:初始出血量小吸收快,出血量大则吸收慢;脑出血量大于30ml的病人,在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行锥颅引流术残余血吸收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