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受损相关部位神经进行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以及相应支配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探讨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作用。方法应用肌电图仪对1997-05/2005-01荆门市优抚医院1352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观察肌肉的自发电活动,分析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和重收缩时的募集类型及峰值,结果与本科正常值对照。结果1352例患者均进人结果分析。正常范围312例(23.1%),轻度失神经支配346例(25.6%),中度失神经支配358例(26.5%),重度失神经支配261例(19.3%),完全失神经支配75例(5.5%)。法医鉴定结论:重伤429例(31.7%),轻伤662例(49.0%),轻微伤261例(19.3%),其中评残245例(18.1%)。结论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性、定量诊断,能够客观地评价神经功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诊断法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 118例, 178条神经,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 31例 33条神经进行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16例进行了手术探查, 42例 48条神经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51例 71条神经 79块肌肉为正常神经支配, 32例 56条神经 59块肌肉为部分失神经支配, 35例 51条神经 53块肌肉为完全失神经支配。结论 强度-时间曲线诊断阳性检出率高,手术符合率好,可动态观察神经损伤和恢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周围神经损伤7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刺激神经肌肉运动点找出10个脉冲宽度刺激点的基强度并绘出曲线,以探讨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周围神经损伤的实用价值。结果:7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正常神经支配30例,部分失神经支配26例,完全失神经支配16例。提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协助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于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有多篇报道,但外周血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6例,同时与周围神经损伤单纯行神经断端吻合或神经移植1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一两个疗程,同时给予针灸、理疗、经皮电刺激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神经吻合组。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修复局部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早期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5.
背景:关于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有多篇报道,但外周血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6例,同时与周围神经损伤单纯行神经断端吻合或神经移植1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一两个疗程,同时给予针灸、理疗、经皮电刺激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神经吻合组。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修复局部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早期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6.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8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I/t曲线102条,同时比较31例手术探查情况。结果102条周围神经损伤的I/t曲线,正常神经支配32条,部分失神经支配39条,完全失神经支配31条。在判断I/t曲线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具有诊断价值,时值和最短反应时有参考价值,而基强度无诊断意义(P>0.05)。结论I/t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强度 -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价值、预后估价及其物理治疗效果与疗效。方法 :采用强度 -时间曲线测定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2例 ,并与自身健侧进行对比及行物理治疗。结果 :首次测定I/t曲线为正常神经支配占29.5 % ,部分失神经支配为66.1 % ,完全失神经支配为4.4 % ,总异常神经支配达70.5 %。经理疗后 ,正常神经支配者痊愈显效率为96.9 % ,异常神经支配者痊愈显效率44.3 %。结论 :I/t曲线测定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估价预后有实用价值。正常神经支配者治疗效果好 ,异常神经支配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6年2月期间,7例踝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电生理资料.结果 所检全部患侧胫神经支配足底肌中均可见失神经电位和异常募集反应,6/7条胫神经传导指标(运动传导速度、潜伏期和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结论 神经肌电图能对踝管综合征进行比较准确地术前诊断,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采用VikingIV肌电图仪,测定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颤抖和FD具有相关性,且均与HbA1c呈正相关。18例NCS异常者,颤抖值均超出正常范围(11例伴阻滞),14例FD增加;18例NCS正常者,7例颤抖值增大(3例伴阻滞),5例FD增加。结论颤抖和FD所反映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与代谢状况相关联;SFEMG是DPN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神经病。  相似文献   

11.
陆永红 《现代康复》2001,5(11):64-65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8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的I/t曲线102条,同时比较31例手术探查情况,结果:102条周围神经损伤的I/t曲线,正常神经支配32条,部分失神经支配39条,完全失神经支配31条,在判断I/t曲线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具有诊断价值。时值和最短反应时有参考价值。而基强度无诊断意义(P>0.05),结论:I/t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对7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的14条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分别进行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两侧胫前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等进行肌电图(EMG)测定。结果 患侧腓总神经MCV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同时患肢胫前肌EMG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电位,但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结论 腓总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表现与神经电图不一致原因复杂,但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检查仍是诊断腓总神经麻痹的一种主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 急性轴突损伤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会出现病理性自发性电活动(PSA),但传统肌电图(EMG)只能在损伤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异常,因此无早期诊断价值。为缩短诊断“盲期”,作者测定了超强刺激后受损神经远端肌肉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 病例 1组:48例,年龄25~61岁,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急性腰神经根病的患者,表现为L_5或S_1或两者支配的肌肉瘫痪;Ⅱ组:24例,年龄34~81岁,单侧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或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损伤后采用康复治疗的肌电变化。方法 康复治疗采用理疗,穴位水针注射,神经促通手法,传统按摩和功能锻炼的综合手段。每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做肌电图检查,观察31例周围神经损伤患儿共观察155块肌肉的肌电变化: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相数,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综合康复对儿童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蓓  尹春玲 《现代康复》2000,4(11):1640-1641
目的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诊断法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118例,178条神经,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31例33条神经进行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6例进行了手术探查,42例48条神经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51例71条神经79块肌肉为正常神经支配,32例56条神经59块肌肉为部分失神经支配,35例51条神经53块肌肉完全失神经支配。结论 强度-时间曲线诊断阳  相似文献   

16.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于病程第5~7天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记录患侧面神经各支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以及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并与自身健侧作对照。结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损伤程度、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汪立 《中国康复》1996,11(2):92-92
常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以及CT、脊髓造影和磁共振等检查均可用于颈神经根病变的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是外周神经节段,一般是正常的。椎旁肌和相应上臂肌肉的肌电图所提供的失神经申位是诊断神经根病变的依据,但是本病神经再生发生很早,约有50%的患者肌电图检查是正常的,放射学的检查往往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有很多假阳性。由于神经传导阻滞和减慢是神经嵌压徵的唯一根据,因此用颈神经根刺激的方法来评估神经根病变,比常规肌电图和放射学检查更有价值。 32名临床诊断为单侧颈神经根病变的患者年龄在32~69岁(平均53.9岁),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颈部疼痛,节段性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弱。而双侧有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以及臂丛神经损伤和单纯疼痛的患者未统计在内。选择10名与颈椎和臂丛以及神经根病变无关的患者做对照,年龄在35~60岁(平均47.4岁)。均常规做椎旁肌和上臂肌肉的肌电图检测以及常规运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和顺向感觉神经传导检测。急性或慢性的椎旁肌失神经电位和上臂肌肉节段性失神经电位则考虑为神经根受损,而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减少不作为神经根病变的  相似文献   

18.
汪燕  陈武雄 《现代康复》2000,4(10):1478-1479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损伤后采用康复治疗的肌电变化。方法康复治疗采用理疗,穴位水针注射,神经促通手法,传统按摩和功能锻炼的综合手段。每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做肌电图检查,观察31例周围神经损伤患儿共观察155块肌肉的肌电变化: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相数,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有显性,P<0.005。结论综合康复对儿童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②4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洪修鄂  周宝礼 《中国康复》1989,4(4):157-159
本文报道应用声电流作为电诊断的刺激电流,对3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70块肌肉进行测定,并与肌电图检查对比。结果总的符合率为81.43%。其中正常肌电图100%符合;完全失神经肌电图90.9%符合,有9.09%为假阴性;部分失神经肌电图65.63%符合,有18.75%假阴性和15.62%的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