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9,(6):423-426
目的探讨定量CT法(QCT)骨密度(BMD)测量值与骨质疏松性脊柱脆性骨折相关性,寻找引起脆性骨折的BMD值的临界值范围。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第一次出现单个脊柱脆性骨折的80例绝经后妇女,应用64排CT测量患者T_(11)~L_4中未骨折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分析;与同期80例自愿参与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症状绝经后妇女T_(11)~L_4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QCT骨密度值在35~50 mg/cm~3区间的有63人,占78.75%;QCT骨密度值在50 mg/cm~3以下的有69人,占86.25%,在50 mg/cm~3以上的仅有11人,占13.75%;平均值为(43.63±7.54)mg/cm~3。对照组QCT骨密度值在50~70 mg/cm~3区间的有53人,占66.25%;QCT骨密度值在50 mg/cm~3以上的有73人,占91.25%,在50 mg/cm~3以下的只有7人,占8.75%;平均值为(64.57±12.07)mg/cm~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QCT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8,P<0.001)。结论绝经后有骨质疏松的妇女,当其QCT骨密度值降低到50 mg/cm~3左右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QCT骨密度值50 mg/cm~3很可能是引起脆性骨折的骨密度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绝经后女性椎体脆性骨折的评估,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院体检的203例50岁以上绝经妇女用双能X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椎体骨折评估(verterbral fracture as-sessment,VFA),并检测不同部位骨密度及相应T值,收集所有受检者一般资料。根据有无椎体骨折及椎体骨折部位分组。结果:胸椎及胸腰椎骨折组骨密度及T值均低于无椎体骨折组;骨质疏松时与无椎体骨折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折组骨密度、T值及骨量变化则均与无椎体骨折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增龄、全髋骨密度及T值降低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T值的降低对绝经后妇女胸椎及胸腰椎骨折椎体脆性骨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对腰椎骨折则有局限性。增龄、全髋骨密度及T值降低是椎体脆性骨折的危险因子。对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防治在重视骨密度的同时要联合进行椎体骨折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及体重指数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本院门诊就诊的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妇女440例,记录其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及双侧跟骨骨密度,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绝经后妇女年龄和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随年龄增加,绝经年限延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上升,对于体瘦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要大于正常体质量者及肥胖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瘦素水平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14 0名上海地区健康绝经后妇女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值 (WHR)、体脂 (FM )、体脂百分比 (Fat% )、空腹瘦素以及腰椎(L2~ 4)和股骨颈 (FN)BMD。结果 由于血清瘦素呈非正态分析 ,故将其转换为自然对数 (Inleptin)。Inleptin与体重、BMI、WHR、Fat%和FM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6~ 0 .75 ,P值均 <0 .0 1)。L2~ 4、FNBMD与Fat%和Inleptin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9~ 0 .34,P值均 <0 .0 1)。校正年龄、体重和Fat%影响后 ,Inleptin与L2~ 4BMD间仍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2 0 ,P =0 .0 3) ,而Fat%与L2~ 4、FNBMD的正相关关系经校正年龄、体重后消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Inleptin和年龄是影响L2~ 4BMD的独立决定因素 (R2 =0 .174 ,P =0 .0 0 0 ) ,体重和年龄是影响FNBMD的独立决定因素 (R2 =0 .2 6 4 ,P =0 .0 0 0 )。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腰椎BMD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受年龄、体重和Fat%的影响 ,提示血清瘦素可能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量的变化规律,找寻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记录209例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体重和身高,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正侧位的骨密度。结果 绝经后妇女年龄越大、绝经越早、绝经年限越长、体重指数越小,骨密度越低。结论 绝经和低体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绝经后妇女尤其是早绝经和低体重的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111例绝经后妇女的体态与骨密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111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根据BMD测定结果与正常成BMD峰值相比较的标准差分成两组:≤-2.0者63例为骨质疏松组;〉-2.0者48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8.
庞智  许吉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5):572-572,580
测定150铭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素、睾酮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  相似文献   

9.
杨华  程昌志  罗远国  韦葛堇  林舟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504-1506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或住院、以腰背痛和关节痛为主诉的633例中老年妇女,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检测仪,测量腰椎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汉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3%,壮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降低随年龄、绝经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随绝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除46岁以下组与46~5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46岁以下组与50岁以上组、46~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绝经年龄早更容易引起骨密度降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降低越明显,就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nes’骨折)与患者骨密度(BMD)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76例40—70岁由轻创伤引起Colles’骨折的女性患者和92例同年龄无骨折史的女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左股骨上端BMD,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lles’骨折组BMD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其腰椎和左股骨上端Wardg三角区骨质疏松(OP)检出率分别为31.48%和51.18%。结论 40—70岁女性由轻创伤引起的Colles’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福善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年,其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变化,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年4月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的45~80岁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47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47例妇女服用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疗程至少1年。按绝经年限分成两组:绝经年限≤10年者56例,绝经年限〉10年者91例。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所有妇女治疗前后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及全髋(total hip)部位的BMD。结果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腰椎BMD平均增加2.42%~3.62%,股骨近端各部位BMD与治疗前比较提高1.65%~3.01%。治疗1年后,显效率为72.8%,有效率为10.2%,总有效率为83.0%。绝经年限≤10年和绝经年限〉10年者比较各部位BMD增加百分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能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无论绝经年限长短BMD均显著增加。建议临床选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且首次治疗疗程至少1年。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梅 《医学综述》2014,(10):1866-1867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10年与绝经后10年以上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10年以后腰椎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不同体质量组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体质量组最低,超体质量组最高,正常体质量组居中。结论女性绝经越早,绝经时间越长,体质量越低,绝经后的腰椎骨密度越低。体质量是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女性保持适当的体质量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的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健康的绝经女性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行L2-4、Ward’s三角区、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测量,并测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基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①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L4、Ward’s三角区骨密度均较健康者显著降低(P〈0.05)。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与糖尿病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及绝经年数是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等未见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绝经后骨密度降低较健康女性更为明显。糖尿病的病程和长期的高血糖对骨密度降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变化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产后早期妇女骨骼密度的变化.方法 产后3~7天妇女60例,对照组31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L4椎体的骨密度,分析妊娠哺乳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产妇组L1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L2、L3、L4骨密度虽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现象,L1椎体骨密度测定较腰椎其余部位更为敏感.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早期发现产妇骨量降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补肾抗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抗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用补肾抗松丸加碳酸钙片治疗,对照组42例只用碳酸钙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正位腰椎BMD,取第2-4腰椎BMD平均值,检查设备使用GE Luna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结果:BMD与绝经年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用药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254,P<0.05),用药后两者无相关关系(r=-0.159,P>0.05).观察组BMD自身前后比较显著增加(t=3.976,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97,P<0.01;95%CI(0.010,0.042)).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呈逐年下降趋势,补肾抗松丸能逆转这个趋势,单纯服用钙片不能增加其BMD.  相似文献   

17.
何进卫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7):531-532,535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α1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系,为阐明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50例上海地区绝经后健康、汉族、无亲缘关系妇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的BMD,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基因SP1结合住点多态性,同时随机选择2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反应目的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25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产物无一例能用Ba1 Ⅰ酶切开,显示均为SS基因型,其中2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反应目的条带经DNA序列分析证实是SS基因型。结论绝经后汉族妇女Ⅰ型胶原基因SP1结合位点无多态性,亦即不存在与BMD变异的关联性,提示汉族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背景与白种人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绝经女性人体成分和骨密度,为探讨我国绝经女性少肌症及少肌性肥胖做初步研究.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50岁的绝经女性262例,按年龄分为50~岁组、60~岁组、70~岁组和80~岁年龄组.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成分,超声波检测骨密度.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各组BMI及体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去脂组织和肌肉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80~岁组体脂百分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均较其他组显著增加.BMI在18.5~24间的所有体型正常的研究对象中,仍有59.6%存在体脂百分比超标,48.5%存在肌肉不足.50~、60~、70~、80~岁组骨质疏松构成比分别为31.2%、52.5%、67.8%、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去脂组织和肌肉组织含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而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尤其是高龄女性往往存在肌肉减少以及内脏脂肪增加,同时伴有骨密度降低.临床工作中应广泛开展人体成分测定,从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潍坊地区健康妇女腰椎骨小梁的骨密度值,建立正常骨密度定量CT参考值,并探讨骨密度的定量CT的应用价值,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干预及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在医院体检的潍坊地区健康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69岁.将研究对象分成5个年龄组,每组30例.利用定量CT软件测量研究对象L1,L2,L3椎体小梁的骨密度,确定潍坊地区健康妇女骨密度参考值.结果 潍坊地区~29岁的健康受试妇女L1~L3平均骨密度值为(168.86±17.34)mg/cm3,~39岁组妇女骨密度值为(160.36±18.59)mg/cm3,~49年龄段妇女的骨密度值为(143.35±19.56)mg/cm3,50~59岁年龄段妇女的骨密度值为(120.31±18.36)mg/cm3,60~69岁年龄段妇女骨密度值为(99.66±15.64)mg/cm3,~59岁绝经前妇女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绝经后妇女(P<0.01).骨质疏松的骨密度临界值为112.26mg/cm3;骨密度年丢失百分率为1.58%;平均年丢失量为2.40mg/cm3.结论 使用定量CT可测量并建立该地区健康妇女的骨密度值,明确骨质疏松的临界骨密度值,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干预、预后和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722例成都市职业女性骨密度及骨丢失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职业女性骨密度现状及各年龄段低骨量发生率,为职业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722例健康职业女性进行第2~4腰椎和左股骨颈骨密度测量,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地区职业女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峰值分别出现在31~35岁组、20~25岁组;各年龄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显著高于股骨颈(P<0.05),两部位低骨量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成都市职业女性低骨量在各年龄段均存在,提示从骨峰值年龄段就应重视骨量丢失问题。其中腰椎骨密度检测对于及时发现低骨量进行干预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