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研究进展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Friedreich共济失调(Friedreich′sataxia,FRDA)系由Friedreich(1863年)首先报道,在国外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据报道其发病率为4....  相似文献   

2.
近年国外学者将一组 2 5岁前发病的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称为伴有腱反射正常的早发性小脑共济失调 (EOCA) ,并与Friedreich共济失调 (FA)进行对比研究 ,前者视神经萎缩、糖尿病、心脏病和骨骼肌畸形的发生率较低 ,预后较后者好。后者基因定位较明确 (第九号常染色体长臂近端 )。我们对 1982~ 1998年门诊和住院的EOCA和FA病人各 10例的临床、肌电图及多种诱发电位的结果作回顾性总结。资料和方法 : EOCA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发病年龄 10~ 2 5岁 ,平均 2 1.3岁 ;病程 2~ 14年 ,平均 10 .5年 ;8例有家族遗传…  相似文献   

3.
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VitE)缺乏症(AVED)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家族性单纯VitE缺乏症(FIVE),其临床特征为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及VitE缺乏。因其临床表现与Friedreich共济失调(FRDA)很相似,曾被误认为FRDA的临床变异型,在诊断时易被混淆。目前已知本病为α生育酚(VitE的主要形式)转运蛋白(αTTP)的基因一系列突变导致αTTP的转运功能障碍,引起VitE在血及组织中浓度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的损伤。该基因已定位于8q13.1~13.3,…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许多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线粒体不仅是能量的“加工厂” ,也是自由基产生的场所 ,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能量产生不足和氧化损伤 ,细胞发生凋亡 ,最终导致神经元变性。线粒体不仅对细胞凋亡起着启动和调控作用 ,而且是细胞凋亡的执行者。现已发现许多神经变性疾病 ,包括Friedreich共济失调 (FRDA)、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HSP)、肝豆状核变性 (WD)、亨廷顿病 (HD)、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线粒体肌病、伴肌张力障碍性Leber病…  相似文献   

5.
大扶康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附2例临床分析)潘邓记,王家泉杨明山审近年来,我们应用大扶康(氟康唑Fluconazole)治疗二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病例一:季××,女,27岁。因右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7天,1992年10月2...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Fa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 Bcl2 及 Fas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与缺血性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Bcl2 及 Fas 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随时间延长动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测定二者的免疫强度。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Bcl2、 Fas 表达。 Bcl2 蛋白表达于再灌注 3h 达高峰,再灌注 6h 其表达呈下降趋势,再灌注 24h 仅少数细胞阳性表达。 Fas 蛋白表达于再灌注 6h 达高峰,对缺血较敏感的海马大锥体细胞亦有表达,再灌注 24h 其表达减少。结论  Fas 蛋白表达介导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参与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Bcl2 表达与神经元存活密切相关,在神经元缺血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受损后的激活与反应性胶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鼠脑星形胶质细胞(AS)原代培养技术建立体外AS机械性损伤模型。以c—Foxs、bFGF、PCNA、GFAP—mRNA、GFAP和Myosin作为观察指标研究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c—Fos蛋白于损伤后45min即有阳性表达,伤后2h消失;2.损伤后2h,损伤边缘的AS开始表达bFGF,12h达高峰,2d后表达强度开始回落;3.损伤边缘的部分AS于损伤后2h开始表达PCNA,伤后1d,PCNA阳性的AS沿损伤边缘呈列兵式整齐排列,2d后PCNA阳性的AS分布于损伤周围区域;4.损伤后4h,损伤边缘的AS开始表达Myosin,并逐渐增加,而且朝向损伤区胞浆突起的阳性表达强于背向损伤区的突起;5.损伤边缘的AS于损伤后6h开始表达GFAP—mRNA,1d达高峰,2d开始回落,3d则只在少数AS中可检出GFAP—mRNA;6.损伤后1d,GFAP表达明显增强,胞体肥大并向损伤区伸出粗大突起,2dGFAP达高峰,3d肥大AS的胞体和突起覆盖损伤区;7.在体外AS机械性损伤模型上,在没有神经元和其它复杂因素影响的条件下,AS对损伤的主要反应是胞体的肥大、突起的粗大,并能独立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化。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198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198例综合分析李殿菊杜小鹏裘红英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在0.59kPa(1kPa=10.2cmH2O)以下,临床以原因不明的体位性头痛为特征。我院从1979~1991年共收治20例,结合国内文献1...  相似文献   

9.
立体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病变王如,张锡增,王守森,陈苏自1996年3月以来,我们利用Fischer定向仪的ZD系统同optomⅣ型手术显微镜匹配进行的10例立体显微手术,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18~56岁,8例肿瘤除1例肿瘤直径3.2cm以外。其余均...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血清IL—4及sIL—2R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Sch)血清白介素4(IL-4)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41例Sch病人(Ⅰ型21例,Ⅱ型20例)血清IL-4及sIL-2R浓度。结果:Ⅰ型Sch的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Ⅱ型则无显著性改变:两型Sch血IL-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提示某些Sch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症在感冒等非特异性感染后突然出现步态障碍,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震颤和眼球的异常运动等,国内报告较少,现报道13例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10例发病年龄2~12岁,1例14岁,另2例分别为18岁和24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  相似文献   

12.
周期性麻痹(PP)是一组以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主要特点的异质性肌肉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病人往往伴有周期性麻痹,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现将我科1995~1999年间收治的21例此类病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9例,女2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62岁,平均38±10岁,其中17例为首发,4例既往有发作史,均无家族史,发病至就诊时间3h4例,6h6例,12h8例,24h2例,48h1例,既往有甲亢史10例,既往有发作史4例病人均无甲亢病史。1.2 起病诱因 有饱餐史5例,疲劳过度8例…  相似文献   

13.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生于基底节区的肿瘤大多数为神经胶质瘤,少数为生殖细胞瘤。因为生殖细胞瘤对放疗极为敏感,甚至可治愈。因此,正确认识该部位生殖细胞瘤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10年来收治10例,其中6例术前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分析其误诊原因,并就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10~18岁,平均14岁。病程较长,除1例为3个月外,其余5例均在1年以上,平均2-6年。主要症状为一侧肢体无力6例,伴共济失调2例,伴偏身感觉障及同向偏盲2例。2例有颅内高压表现,但…  相似文献   

14.
罕见的先天性巨色素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罕见的先天性巨色素痣一例苏厚银,方东海,李栋平,洪执忠患者女性,17岁。因头颈部逐渐长大包块17年,于1992年2月20日入院。生后即发现患儿头顶部有一约3cm×2.5cm淡紫色斑,不高出皮面,缓慢长大,5年后逐渐高出皮面,头发稀少,无何不适,10年...  相似文献   

15.
完全囊变性听神经鞘瘤十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囊变性听神经鞘瘤十例报告张强张振兴张贺周秀荣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男6例,女4例,年龄24~58岁。病程2月~4年。主要症状:头痛10例,病变侧共济失调、面部麻木各9例、面瘫、眼震各8例、病耳听力下降6例。10例中首发症状以头痛最多,6例;而头晕...  相似文献   

16.
双侧听神经瘤(bilateralacoustictumors,BAT)的治疗目前仍是神经外科一个难题,多年来对其手术治疗仍有不同的意见。本文通过5例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探讨BAT的手术治疗。1 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20~44岁,平均27岁;病程8个月至3年,平均2-1年。1-2 临床表现:双侧耳鸣4例,双侧听力下降4例,行走不稳4例,水平眼震5例,头痛4例,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4例,皮肤牛奶咖啡斑20~36个3例,3~10个2例,咽反射消失4例,双侧共济失调3例,单侧共济…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F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2 h 后不同时间再灌注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程度。方法 采用线栓法栓堵一侧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缺血脑组织bFGF的表达进行观察。用统计学分析bFGF阳性细胞的数据。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只有微量bFGF的表达;脑缺血2 h 后再灌注0.5 h 起,bFGF少量表达,为神经元表达;脑缺血2 h 后再灌注22 h,bFGF表达达到高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脑缺血2 h 后再灌注166 h,bFGF仍有持续表达。结论 bFGF参与缺血脑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8.
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小脑共济失调30例。年龄4~14岁。多于发热、腮腺肿大后7~10d出现共济失调症状,主要表现为嗜睡、烦躁、头晕,走路不稳及步态蹒跚,眼球震颤,发音不清,意向震颤。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30~800)×106/L,淋巴细胞0.7~0.8,蛋白0.4g~0.89g/L,糖均正常,分离出腮腺炎病毒者7例。脑电图:大部分表现为慢波。头部CT均正常。全部病例经抗病毒及激素治疗,于2~3周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1例留有后遗症。此外,本文就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用胚胎16d(embryonicday16,E16)E18,E20,新生和成年Wistar大鼠各5只,取大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细胞悬液中,绝大部分细胞变形圆形,少数有突起的细胞经2~4h的悬液培养突起回缩,细胞变圆后可顺利通过流式细胞计(flowcytometry,FCM)上直径70μm的喷嘴,证实FCM可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用FCM测得E16大鼠1万个细胞中G2/M  相似文献   

20.
我科应用纳洛酮结合祖国医学选择经络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取得较为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全组106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反复梗死者及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不在本组病例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34~75岁,平均 61岁,病程2h~42d,其中2h~10d 39例。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6~79岁,平均60岁。病程8h~34d,其中10d以内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