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核纹肌样(MalignantrhabdoidtumorMRT)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才新被认识的一种少见,高度恶性,其病理形态独特的肿瘤,鉴于国外文献对此瘤的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组织发生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予以重视,国内对此瘤有关报告较少。我科最近发现该肿瘤,结合读片资料及文献复习,本病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专家会诊等证实,典型视野光镜照相。现浅谈MRT的病理诊断体会。1临床特点MRT临床特点:一是肾MRT多发生在1~2岁的婴幼儿,尚未见发生在成人的文献报告,其预后与临床分期无关,早期就可多部位转移,以肺和脑…  相似文献   

2.
3.
1病历介绍患者,女,26岁,于孕28+2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单胎,双顶径6.1 cm,股长4.6 c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前壁胎盘,成熟度0级,羊水最大暗区4.9 cm,心率141次/min,S/D 2.56。胎儿四腔心切面示:室间隔左侧面见约0.95 cm×0.6 cm强光团,突入左室腔内(见图1),CDFI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①中孕,单活胎;②胎儿室间隔强光团,考虑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住院引产与超声所见相符。病理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2讨论胎儿心脏肿瘤是相当少见的一种心脏病变,占活产的0·001 7%~0.027%,占所有尸解病理标本的0.01%。病因不明,大部分心脏…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较少见,尸检发生率为0.01%~0.28%[1],其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FCR)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据国外报道,每40 000个存活新生儿就有一个心脏横纹肌瘤儿[2],有的在产前已被诊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影像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本院B超检查发现1例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样骨囊肿为一原因不明的肿瘤样病变,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的综合报道,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发病机制可能是骨内动静脉异常交通而使局部血流发生动力学改变,导致静脉压持续性增高,血管床扩张,而使受累部骨质被吸收,并发生反应性修复.囊肿由一层薄壁囊状骨壳组成,外覆盖骨膜.病灶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池组成,其中充满可流动的暗红色血液.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是在骨内原有病变基础上发生的.骨内原有的病变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恶性,也可以是肿瘤,也可以是其他病变,如外伤或软骨细胞瘤、骨肉瘤等.如临床上和病理上仔细检查仍未能发现原有的骨病变,则可以认为是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该病各年龄均可发生,以30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肿胀疼痛,或出现硬块,呈隐袭性发病,并逐渐加重,若病灶接近关节,则常有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张亦工  燕中 《中医正骨》1991,3(4):19-20
1 病例介绍〔例1〕戴某,女,8岁,1990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不慎扭伤致右大腿疼痛,因不影响行走,未做检查治疗。半月后再次扭伤致活动受限。某医院诊断为右股骨上段骨囊肿并病理骨折行持续皮牵引及药物治疗24天。2月后再度扭伤致病理骨折而在家中行皮牵引治疗半年余,因效果不显来诊。查体见右大腿上段轻压痛,局部皮肤不红,未闻及血管杂音。X线片示右股骨上段呈膨隆状囊性改变,长约7cm,有分隔样改变,骨皮质菲薄,无骨膜反应。碱性磷酸酶27.25金氏单位。术前诊断为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于1990年11月29日行病灶清除术。术中见局部骨皮质不光滑、膨隆,掀开骨皮质,为囊状血腔,其中充满血液及血块,骨皮质菲薄约1mm。彻底刮除,充分止血,取其母亲髂骨充填,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2月— 2 0 0 4年 3月在本院就诊的怀疑宫颈病变患者 988例 ,均于月经干净后 2~ 14d行阴道镜检查 ,并同时做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诊断CIN 118例 ,阴道镜诊断CIN 10 9例。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者 10 6例 ,符合率 97.2 5 % ;漏诊 12例 ,漏诊率11 0 1%。结论 阴道镜检查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手段 ,与病理学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MRI(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少年的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MRI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结论: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罕见,MRI检查能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需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9.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统称。本院1996-2006年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上子宫腺瘤样瘤的病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35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腺瘤样瘤是一种特殊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殖系统,临床上易误诊为子宫肌瘤,本文收集病例35例,通过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统称.本院1996-2006年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骨样骨瘤是一种生长潜能有限的良性成骨性骨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骨样骨瘤.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成骨细胞形成较多的骨样组织而没有足够的碱性磷酸酶产生.不能进行正常的骨化所致[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1例骨样骨瘤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脾脏错构瘤极少见一般认为脾胚基早期发育异常,使脾脏正常构成成分组合比例发生混乱,在脾内呈局限性瘤样增生。本文报道5例,对其临床及病理形态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其形态特征, 脾错构瘤分为纤维为主型、血管为生型、淋巴组织为主和混合型。由于本瘤的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脾脏料可发生上述各类原发性良恶性肿瘤,故本文提出了与其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病理特征,对脾错构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6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91%,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3—5.4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铝k下肿瘤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Calretinin、MC、Vimendn阳性,ER、PR、CEA、CD31、CD34、D2-40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腮腺黏液表皮样癌好发于中年人,好发病变部位为腮腺、腭腺和磨牙,不同发生部位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组织学形态以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为特征。结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前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手术医师应提高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警惕性,有条件者应对可疑病变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定手术范围是减少术后复发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镜Reid评分(RCI)诊断宫颈病变的意义。方法妇科门诊筛查的宫颈细胞学涂片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者和有接触性阴道出血者共475例,使用电子阴道镜,分别涂5%醋酸及复方碘溶液后,观察宫颈上皮和血管的改变,运用RCI评分作出阴道镜诊断,并多点活检,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RCI评分标准与组织病理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9.14%。结论利用电子阴道镜做RCI评分与宫颈病理诊断关系密切,对早期诊断宫颈病变尤其是高级别CIN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Y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素,提高对LYG的认识。方法:总结我们经治的经开胸或经皮穿刺肺活检确诊的2例LY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依据和转归。结果:LYG为多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肺部,其次是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X线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病理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有些患者经化、放疗病情缓解,有些可转化为恶性淋巴瘤。结论:LYG临床少见,易误诊。总的预后差,III级的患者需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1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Y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素,提高对LYG的认识。方法:总结我们经治的经开胸或经皮穿刺肺活检确诊的2例LY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依据和转归。结果:LYG为多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肺部,其次是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X线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病理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有些患者经化、放疗病情缓解,有些可转化为恶性淋巴瘤。结论:LYG临床少见,易误诊。总的预后差,Ⅲ级的患者需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19.
1病历资料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伴反复黑便2月,于2009年5月12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上腹部偏左侧可扪及7cm*8cm肿块,质硬光滑,界限尚清,活动尚可,轻压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片和CT扫描在骨样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3月经CT诊断,临床证实的25例骨样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检查方法相对比。结果: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瘤巢及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且随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诊断准确性平片为92%,CT为100%。结论: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基本手段,CT为最可靠方法,CT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从而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