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产地栽培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四辉 《中药材》2007,30(10):1257-1259
目的:建立测定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青蒿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青蒿素标准溶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最适吸收波长并建立吸收度-浓度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测定青蒿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青蒿素的最适吸收波长为292 nm,吸收度-浓度回归方程为:A=0.05826C-0.00117,相关系数r=0.9999。结论:本法快捷、简便,可作为青蒿药材及青蒿素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栽培地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为青蒿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昭通产青蒿植物中青蒿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昭通产青蒿进行质量分析。方法:用TLC-IR法鉴别青蒿中的青蒿素,用TLC-UV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花蕾中的青蒿素含量较高。结论:本法可用于青蒿中青蒿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西青蒿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气候条件下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确定青蒿最佳种植区域。方法:测定广西各地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和各地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用GIS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区划。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次之,湿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和桂西南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最适宜种植青蒿;而桂中和桂东南平原地区则不适宜种植青蒿;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亦是青蒿人工种植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影响叶片青蒿素含量主要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对叶片青蒿素含量的增益大小,为采集高青蒿素含量的野生青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选取三峡库区36个青蒿生长地点,对影响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土壤中速效P对叶片青蒿素含量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3439,青蒿植株周围遮阴度对叶片青蒿素含量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1421,其它因素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土壤中碱解N(0.3180)、土壤中速效K(0.2352)、生物量(-0.0084)和株高(-0.0347)。结论:叶片青蒿素含量与生物量、遮阴度、土壤中速效K、速效P和碱解N等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HPLC-ELSD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翱翱  郑文欣  葛发欢 《中药材》2006,29(3):242-245
目的:首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大量的青蒿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青蒿药材中的青蒿素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迪马公司D iamon-sil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 m l/m 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3.5 bar,放大系数(gain)为9;进样体积20μ。l结果:青蒿素在1~5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3%(RSD=1.97%)。结论:本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青蒿药材及青蒿素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为青蒿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青蒿种质资源利用率和青蒿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63份青蒿种质资源总计252个单株的植株青蒿素含量和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我国青蒿主产区不同种质资源之间植株青蒿素含量和总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青蒿植株叶重和青蒿素总量同植株茎秆和枝条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而植株青蒿素含量同植株叶部的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随着一级分枝数、下部二级分枝数、茎基部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提高,而随着上部二级分枝数、小叶轴长、下部分枝直径等指标的增加而降低;青蒿素总量随着植株青蒿素含量、叶重、下部二级分枝数等指标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下部分枝直径、中部二级分枝数、茎重等指标的增加而减少。通径分析表明,一级分枝数和下部二级分枝数对植株青蒿素含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上部二级分枝数对青蒿素含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叶重和青蒿素含量对植株青蒿素总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而叶/秆值、枝条重和茎重对青蒿素总量的直接负效应较大。结论:在青蒿育种中可以兼顾高产和高青蒿素含量,而且在选育高产、高含量的青蒿新品种时,应选择株高和冠幅适中、羽片和小叶轴短、中上部二级分枝数少、主茎粗、一级分枝数多、下部二级分枝数多和叶/秆值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孙洪波  刘越  冯金朝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88-1393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最有效药物,但在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作者从以下3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青蒿中的应用研究:一是通过DNA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于青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高青蒿素含量优良品种的快速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二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在青蒿中过表达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抑制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竞争相同底物的酶基因的表达,直接或间接的提高青蒿素的含量;三是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宿主内生产青蒿素的前体或青蒿素.  相似文献   

8.
王怀玉  彭锐 《中药材》2012,(1):30-33
目的:研究青蒿素含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生成青蒿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图。方法:利用GPS定位,采用地统计学对青蒿道地产区重庆市酉阳县一块种植田的青蒿素含量的空间趋势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变量均近似正态分布且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特征;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与青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25和0.126。结论:本研究结果为青蒿规范化种植的空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肥和密度对青蒿生长和青蒿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试验研究氮磷钾肥、种植密度及其组合对青蒿生长、青蒿素含量与产量的效应,为青蒿栽培青蒿素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_(16)(4~5)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结果:在合理用量范围氮磷钾肥显著增加青蒿生物量、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氮钾对青蒿素含量提升效应较磷强;高量的氮有利于叶产量,但过量的氮容易引起青蒿素含量降低,从而不利青蒿素产量;高磷钾用量虽没有负效应,但进一步正效应并不显著.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青蒿单株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但适度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并有利光合产物形成叶产量;过高的密度会显著降低青蒿素含量而不利群体青蒿素产量.本试验16个组合处理问,青蒿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相差很大,其中处理12(N肥_3 P肥_4 K肥_2 密度_3)为最优组合,可以获得最高小区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且青蒿品质最优.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采用适度密度对青蒿优质高产栽培至关重要,在试验所在青蒿产区,适宜的施肥为氮300 kg·hm~(-2)、磷(P_2O_5)150~300 kg·hm~(-2)、钾(K_2O)210kg·hm~(-2),密度为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施肥水平对青蒿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对青蒿产量和青蒿素含量的比较,寻找青蒿栽培的最佳肥料配比.方法 开展青蒿苗期N,P,K追肥配比试验,N水平,K水平及K种类等试验.结果 N,P是影响青蒿产量的主要因素,N,P有互补作用,K是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以KCl为最好.结论 青蒿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比例为N:P=1:1,适当增加K用量,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青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青蒿不同部位薄层鉴别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收集青蒿植株不同部位的药材,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为黄花蒿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结果: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青蒿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鉴别。结论:青蒿子、青蒿地上部分以及青蒿叶成分最为相似;花所含的挥发油种类最多,茎最少;茎可能不含或是含有极微量的青蒿素。其中,青蒿子、花、茎的薄层鉴别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青蒿素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何春茂  梁忠云 《中草药》1999,30(7):497-499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植物黄花蒿进行进取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及时间对青蒿素收率的影响。萃取产物经简单的分析后得到纯度≥95%青蒿素产品,经TLC、IR、MS^HNMR和^13CNMR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3.
14.
青蒿叶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定青蒿叶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了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HPLC、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及浸出物测定法。结果 根据10个不同产地青蒿叶测定结果,确定青蒿素含量不低于0.1%,东莨菪内酯含量不低于0.1%,含水分不高于11%,总灰分不高于11%,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2%,95%乙醇冷浸出物不低于7%。结论 建立了青蒿叶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青蒿(黄花蒿)干叶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甲醇提取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测定条件,采用Shimadzu Shim-pack VP-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最佳的含量测定条件为加40倍量甲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青蒿素在1~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阳县不同产地的黄花蒿所含的青蒿素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292nm。结果:对照品在0.02~0.14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1%(n=7),方法精密度试验RSD=0.3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云阳县不同产地的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接近,适合在当地大规模栽培。  相似文献   

17.
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华卫  王定勇  李晓蒙 《中药材》2006,29(6):562-564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蒿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归一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共鉴定出45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品种优良,有开发的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青蒿素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卫平  盛孝邦 《中草药》2003,34(9):852-854
目的 确定青蒿素储存部位并为高青蒿素含量黄花蒿植株筛选提供选择指标。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确定青蒿素的储存结构,应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储存结构腺毛状分泌腺密度与青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青蒿素储存于腺毛状分泌腺(BGT)和T-型网状分泌腺(NTFT)中,在叶中腺毛状分泌腺的密度与青蒿素含量正相关。结论 腺毛状分泌腺密度可作为高青蒿素含量黄花蒿育种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田赏 《中成药》2001,23(4):278-280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4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石家庄野生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0%.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蒿酮(33.4%)、右旋樟脑(15.7%)、1,8-桉叶素(8.7%)和石竹烯(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