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包括PTCA、支架置入术、冠脉成形术等的临床应用已广泛开展。介入治疗对临床症状的即刻改善效果显著,而术后远期再狭窄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该院近2年来开展的51例成功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治疗,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0多万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然而,普通的冠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达20%~60%,在并有糖尿病或复杂血管病变等患者中ISR的发生率更高,可达30%~70%。即使是采用了新型抗栓药、抗凝药、抗感染药和抗细胞增生药并且辅以旋磨、血管内放射等治疗,ISR的发生率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3.
李醒三  李浪 《广西医学》2004,26(12):1747-1749
1978年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PTCA)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里程碑。90年代初,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取代了单纯球囊扩张并极大地降低了PCI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由40%~50%降至20%左右)。尽管随着冠脉支架设计工艺与技术的改进,金属裸支架(BMS)的再狭窄发生率已降至20%左右,  相似文献   

4.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7月间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时随机置入Firebird支架或Cypher支架.Firebird支架组46例,Cypher支架组40例.结果:86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Firebird组46支罪犯血管置入53枚Firebird支架,Cypher组40支罪犯血管置入49枚Cypher支架.其中1例置入Cypher支架者术后出现脑出血而死亡.Firebird支架组和Cypher支架组比较,PCI术后TIMI3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对85例患者进行了3~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心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Firebird支架组有20例(43%)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Gypher支架组有19例(49%)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两组再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irebird支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既减少了原位再梗死的发生率及PICA后再狭窄所致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同时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有明显减少,远期心脏功能也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本报告68倒(支架植入77个)急诊支架植入的疗效,并与84例AMI非介入治疗作比较。  相似文献   

6.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脉再狭窄介入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香 《医学争鸣》2006,27(6):574-575
0引言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迄今为止主要有两大冠脉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术.自1977年应用以来再狭窄问题一直影响着PTCA的远期疗效,尽管后来的冠脉支架植入术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但也有10%~50%的病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问题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为防治再狭窄也曾做过许多努力,如:为数众多口服药试验研究均未获得满意效果,放射疗法被认为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临床试验研究均显示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治疗ST段抬高AMI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的疗效,因此介入治疗已成为上述患者的首选治疗。在药物洗脱支架(DES)问世以前,普遍采用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方法,其临床疗效包括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球囊扩张的治疗疗效,但仍保持有20%-25%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冠脉内包被支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萍  谢龙山 《华夏医学》2001,14(6):966-967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机械性介入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13%左右的再狭窄发生率,近来运用包被支架对预防再狭窄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笔者就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15~19日在美国华盛顿DC召开了心脏病介入治疗2003(Transcatheter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TCT2003)会议,会议就心脏病介入领域的新进展方面进行了演示和讨论。1.药物涂层支架倍受关注 (1)TAXUS Ⅳ临床试验的公布 药物涂层支架问世以来,由于其低再狭窄率,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掀起热潮。此次TCT会议有两天药物涂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尤其药物洗脱支架的应厢扩大了PCI治疗的适应症。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仍是PCI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往冠脉造影是支架术后复查的前选方法,但部分患者因高费用和有创性不愿接受。我们对35例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40层MSCT(mtd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rr)冠脉成像复查,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对于冠脉病变的主要介入治疗手段仍然是支架置入,但支架置入术后易出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及支架内血栓,同时术后长期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等多种并发症。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逐渐开展并应用于临床中,且在ISR的治疗上被多个指南作为ⅠA类证据推荐。如今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DCB在De novo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及高出血风险患者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其他特殊冠脉病变,如弥漫、钙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展示出新的应用前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也有着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DCB在冠脉病变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肌桥合并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肌桥合并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心肌桥血管舒张期严重狭窄6例(A组)及心肌桥近端动脉硬化严重狭窄15例(B组),行冠脉内支架术治疗。结果:21例均成功行介入手术。A组6个月内2例(33%)出现再狭窄,B组6个月内2例再狭窄(13%)。结论:心肌桥合并严重血管病变的患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方法,但远期再狭窄率较高。对于再狭窄的病例,再次介入治疗仍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的抗血栓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乐 《医学综述》1999,5(12):565-566
<正>虽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tasty,PTCA)的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2%~10%的患者会发生急性再闭塞,且术后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高达30%~45%。1987年Sigwart等首次报道了冠脉内支架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冠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再闭塞,降低再狭窄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最近BENSTENT-I和STRESS试验却表明,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率仍分别达到22%~31.6%。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导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2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43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36例。结果 冠脉造影检查心肌梗死82例,造影阳性率为100%;心绞痛80例。造影阳性率为80%;可疑冠心病48例,造影阳性率为19%。左主干及主支病变血管共169支,4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随访545.5年。38枚支架置入36支冠脉病变血管内。随访647年,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l%。结论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肯定。但是有一定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Xience V)在冠心病冠脉长病变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均使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治疗。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支架释放后靶病变局部残余狭窄<5%,无任何并发症的出现;冠脉造影复查在靶病变处均未出现显著新生内膜增殖现象,仅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迹象,支架内平均晚期管腔丢失(0.12±0.03)mm。结论 初步证明了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冠脉长病变的功效显著,而且具安全性,但因在国内上市不久,其在国人中长期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440例中,选择连续84例(115个狭窄病变)术后随访冠脉造影复查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为40.00%,多元回归分析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结论 冠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情况,并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对比。结果 58例患者,106枚支架完成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15%、97.50%、85.71%、84.78%。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评估患者术后随访中应用价值显著,其可有效评估患者再狭窄程度,对指导临床合理干预措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64例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冠脉造影,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两组冠脉造影结果、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以三支病变及多支多节段弥漫病变为主,分别占总病变发生率的31.3%,37.5%。对照组以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为主,分别占总病变发生率的42.2%,37.5%。观察中重度狭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查后经冠脉造影未见再狭窄发生,两组再狭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造影特点,采取相应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手术成功率高,随访复发率低,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脉成形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治疗手段。介入相关材料不断发展,从裸金属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再到近年流行的药物涂层球囊。金属支架的发明很大程度解决了冠脉狭窄的问题,但是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药物涂层球囊与传统支架相比拥有不少理论上的优势,因此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新选择。它能够向血管内膜均匀地涂布抗增殖药物,在减少内膜增生的同时不留下任何植入物,从而使血管保持原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目前,多数临床试验证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与药物洗脱支架拥有类似的效果,并且不会引入额外的支架,因此更能体现不植入永久性支架的理念。此外,在治疗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时,药物涂层球囊也体现出相应的优势。现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不同冠脉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及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 cell growth factor,PD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技术检测206例冠脉造影无异常患者的单核细胞PDGF mRNA水平、106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前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6小时、3个月、6个月PDGF mRNA水平。结果与冠脉造影无异常组相比,冠心病术前组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前组比较,术后6小时、3个月、6个月,患者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增加(F=194.754,P=0.000);与复查冠脉造影组无支架内再狭窄组相比,支架内再狭窄组患者PDGF mRNA平均光密度值增加(F=108.059,P=0.000)。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对血管的损伤可能引起了PDGF的表达增加,PDGF水平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