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樊霞  韩忠学  付景林 《武警医学》2015,26(4):387-390
 目的 探讨早期烧伤脓毒症患者外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CD64水平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烧伤科2013-01至2014-01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根据是否诊断烧伤脓毒症分为两组,烧伤脓毒症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补液抗休克治疗,创面积极换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对比烧伤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以及不同烧伤面积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结果 烧伤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分别为(65.2±18.6)%、(16.8±5.7)%, 两组CRP水平为(157±34.8)mg/L、(19.6±2.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小于60%)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大于60%)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分别为(46.8±13.5)%、(135.7±32.8)mg/L;(76.9±24.3)%,(189.6±40.5)mg/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9,P<0.05)。在烧伤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CD6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优于CRP(P<0.05)。采用约登指数(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最大值所对应值,得出有意义指标的最佳截断点(cut-off point),得出对CD64、CRP对诊断烧伤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显示CD64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0.05)。结论 在烧伤伴脓毒症的细菌感染中,CD64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补充精氨酸(arginine,Arg)对严重烧伤患者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2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12)和对照组(n=89),对照组精氨酸剂量0.1g/kg,试验组剂量0.4g/k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血清IL-16、IL-17、CRP变化,并统计两组脓毒症发病率。结果治疗7d后,试验组患者IL-16、IL-17、CR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脓毒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Arg的补充能够降低严重烧伤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IL-16、IL-17、血清CRP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脓毒症休克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14~+)的表达,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结局是否病死分为存活组(n=27)与病死组(n=13)。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入院1、4、7 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A-DR~+/CD1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动态监测第1天,两组的HLA-DR~+/CD14~+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动态监测第4天开始,存活组HLA-DR~+/CD14~+高于病死组(P<0.05),SOFA评分低于病死组(P<0.05);动态监测第7天,病死组HLA-DR~+/CD14~+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1),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SOFA评分与HLA-DR~+/CD14~+呈负相关(P<0.01)。结论 HLA-DR~+/CD14~+持续低表达,说明脓毒症休克患者可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其可能是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C反应蛋白(CRP)在烧伤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92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感染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31例)、局部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天测定并对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绘制中性粒细胞CD64、CRP及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烧伤感染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对比,脓毒症组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均0.05),局部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第3、7天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脓毒症组仍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均0.05),局部感染组仍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CRP及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655及0.872;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46%、87.50%,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CD64的敏感度80.77%、特异度77.50%及CRP的敏感度71.15%、特异度67.50%。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水平与烧伤患者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在烧伤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各生物标志物联合创伤评分对创伤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生物标志物联合评分的新型组合诊断创伤后脓毒症的诊断效能.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9年12月—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收治严重创伤患者196例,男性129例,女性67例;年龄20~94岁,平均49.7岁.于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血标本并检测T细胞亚群项目,主要包括CD4、CD8、CD4/CD8;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乳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生物标志物,同时收集损伤重度评分(ISS)等.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1例)和非脓毒症组(135例),再根据预后结果将脓毒症组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35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诊断创伤后脓毒症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比较各生物标志物及联合评分的新型组合及单独使用时对创伤后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以及死亡组与存活组中,CD4、CD8、CD4/CD8、PCT、IL-6、乳酸、I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CD4、CD8、CD4/CD8、PCT、IL-6、乳酸、ISS等均与创伤后脓毒症有关(P<0.05).其中CD4/CD8及ISS评分是诊断创伤后脓毒症独立影响因素(P<0.01).从创伤后脓毒症发病机制不同方面选取PCT、ISS及CD4/CD8形成新的组合,检测其联合诊断的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95%CI为0.881~0.959;高于PCT,ISS和CD4/CD8单独使用的AUC(分别为0.840、0.866、0.847);95%CI为0.781~0.888、0.881~0.911、0.789~0.894.标志物及联合评分组合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也均较单独使用时得到提高(联合评分组合诊断分别为91.80%、81.48%、94.78%、67.90%;PCT分别为72.13%、81.48%、85.83%、62.32%;CD4/CD8分别为65.57%、87.41%、84.29%、69.64%;ISS分别为77.05%、80.74%、88.52%、63.51%).ISS为创伤后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5%CI为1.015~1.466.结论 CD4/CD8、PCT与ISS联合诊断能早期有效地预测创伤后脓毒症,ISS及CD4/CD8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14基因多态性与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及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集103例烧伤体表总面积〉30%患者血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使用QuantiBRITE^TM Anti—HLA—DRPE*Anti—Monocyte PerCP—Cy5.5单克隆抗体)对患者烧伤后1,3,5,7,14,21,28d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体的结合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71例),CD14基因多态性携带TT型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72.2%)及死亡率(50.0%)高于TC基因型(分别为60.9%、23.9%)和CC基因型(分别为57.1%、28.6%)(P〈0.05)。特重度烧伤患者中脓毒症组(45例)HLA—DR结合抗体量伤后逐步下降,而非脓毒症(26例)组伤后第5天以后持续升高,伤后第3,7,14,21,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3,14,21d,CC纯合子患者HLA—DR抗体结合量均明显高于TT纯合子(P〈0.05),而与TC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159C/T多态性与严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及患者预后有关,TT纯合子可能是特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异常的相关“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CD14)和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抗CD14抗体对AM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方法20%Ⅲ°烧伤大鼠检测早期外周血内毒素(LPS)浓度。体外分离培养AM,分成烧伤血清组、血清抗体组、内毒素组、内毒素抗体组。RT-PCR方法观察膜表面CD14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含量及ELISA方法观察分泌IL-6的变化。烧伤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AM,观察培养上清中IL-6浓度变化及CD14抗体的抑制作用。结果烧伤后外周血LPS各时相点LPS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相对应,烧伤组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AM培养上清中IL-6浓度亦显著增高(P<0.01)。以烧伤血清与AM培养1 h后,烧伤组培养上清中IL-6浓度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D14抗体存在时,IL-6浓度增加值明显小于烧伤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外周血LPS浓度增加,AM膜表面CD14受体亦显著增加,使LPS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显著增大,AM分泌IL-6明显增加。提示严重烧伤后可以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活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MODS和患者不良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106例烧伤总面积(TBSA)≥30%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试验分组:(1)按烧伤面积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41例(TBSA 30%~49%),Ⅱ组34例(TBSA 50%~69%),Ⅲ组31例(TBSA 70%~99%);(2)根据MODS诊断标准,将患者进一步分为MODS组(21例)和非MODS组(85例);(3)根据MODS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6例)和生存组(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7,14,21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性分离系统对外周血CD4+CD25+Treg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表面分子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Treg孵育液上清中IL-10的分泌水平.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烧伤患者各烧伤面积组CD4+CD25+Treg表面分子CTLA-4表达水平及IL-10分泌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烧伤患者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相点CTLA-4阳性表达水平及IL-10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MODS组CTLA-4阳性表达率及IL-10分泌水平在伤后3~21 d显著高于非MODS组(P<0.01);(3)MODS患者死亡组CTLA-4阳性表达率及IL-10分泌水平在伤后3~21 d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或<0.01). 结论严重烧伤后CD4+CD25+Treg表面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在不同烧伤面积、是否并发MODS及是否生存等不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CD4+CD25+Treg可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参与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失衡、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甚至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而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治疗(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于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情况.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h内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25.07%±14.8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45%±7.9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3、5天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27.76%±11.36%、27.11%±14.49%)明显低于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为35.44%±11.55%、37.47%±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应激激素的过度释放而减轻烧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进而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少洪  钟坚  陈丹  张伟  张磊云  余涛  黄子通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1):818-822,82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率变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月东莞东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ICU确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9.7±17.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意外跌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挤压伤3例,烧烫伤2例,其他伤12例.另选同期EICU和ICU收治的43例感染患者[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为非脓毒症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1.7±22.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8例,意外跌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锐器伤5例,烧烫伤1例,其他伤7例.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PD-1的表达[CD3+T细胞中PD-1(PD-1/CD3+)、CD4+T细胞中PD-1、CD8+T细胞中PD-1],比较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及SOFA评分.结果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 APACHE II 评分[17.50(11.00~22.75)vs.10.00(4.00~15.00)]、SOFA 评分[6.00(4.00~10.00)vs.3.00(1.00~5.00)]、PCT[9.60(3.95~49.23)ng/mL vs.0.41(0.06~9.01)ng/mL]、CRP[148.50(77.73~211.84)mg/Lvs.17.64(2.12~111.71)mg/L]、IL-6[19.47(8.17~91.38)pg/mL vs.9.75(5.47~17.5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D3+T细胞(%)[(50.88±15.30)vs.(57.74±13.66)]、CD4+T 细胞(%)[30.76(25.28~40.60)vs.26.54(20.65~32.60)]、CD8+T 细胞(%)[15.84(9.71~22.22)vs.25.00(14.89~28.71)]、CD4+/CD8+比值[1.85(1.23~2.57)vs.1.22(0.82~1.93)]、PD~1+总表达率[10.36(7.89~14.57)%vs.8.26(5.68~11.70)%]、CD4+T 细胞中 PD-1 表达率[17.00(13.27~23.40)%vs.14.60(10.11~18.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T细胞亚群PD-1表达与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存在线性正相关(r=0.581、0.510;0.522、0.490;0.435、0.422,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因素有3个:SOFA评分(OR=2.150)、PCT(OR=2.721)、CD4+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率(OR=1.257);CD4+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率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95%CI:O.680~0.850,P<0.05,最佳截断值为3.77,灵敏度78.33%,特异度65.12%.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PD-1表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含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强化组患者入院后即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6.0~8.0mmol/L,常规组患者入院后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在8.1~10.0mmol/L。分别于入院即时(T0),治疗开始第1天(T1)、第2天(T2)、第3天(T3)、第5天(T4)和第7天(T5)测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检测血清NSE和S100β含量。观察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脓毒症、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第2~7天,强化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常规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血清NSE和S100β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与入院即时比较,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从治疗第5~7天和第2~7天MMSE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和血清NSE、S100β含量下降(P0.05)。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治疗近期MODS及脓毒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改善重度烧伤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减少MODS和脓毒症发生率,降低患者血清NSE和S100β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对调节性T细胞(Treg)表型及其介导T淋巴细胞功能性极化的影响.方法 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组(32只)、烫伤组(32只)、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32只).后2组大鼠制作30% TBSA三度烫伤模型,伤后6h腹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严重烧伤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患者不良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6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对所采集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试验分组:(1)按烧伤面积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41例(TBSA 30%~49%),Ⅱ组34例(TBSA 50%~69%),Ⅲ组31例(TBSA 70%~99%);(2)将59例并发脓毒症患者根据其预后分为死亡组(17例)与存活组(42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5位健康献血员)。分别于烧伤后1、3、7、14、21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T淋巴细胞孵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分泌水平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烧伤患者各烧伤面积组外周血T淋巴细增殖活性及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Ⅰ组与Ⅲ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死亡组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IL-2表达水平在伤后3~21天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或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抑,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程度与烧伤面积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严蕈烫伤延迟复苏大鼠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变化及其对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将1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伤组(32只)、烫伤组(32只)、丙酮酸乙酯(EP)干预组(32只)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抗体干预组(32只).后4组实验动物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烫伤后1,3,5,7 d无菌取血和脾脏,免疫磁珠法分离大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ELISA检测血清HMGB1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表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细胞毒性T淋巴相关抗原4(CTLA-4)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表达. 结果 (1)烫伤延迟复苏导致大鼠血清HMGB1水平在伤后1~7 d显著升高,于第3天达峰值(P<0.01).EP干预后烫伤大鼠血清HMGB1水平1~7 d均明显降低.RAGE抗体干预对烫伤大鼠血清HMGB1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2)与假烫伤组比较,严重烫伤后1~7 d脾脏Treg表面RAGE、CTLA-4及Foxp3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EP干预组及RAGE抗体干预组上述三项指标较烫伤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 结论严重烫伤后HMGB1可通过RAGE受体对Treg免疫抑制活性产生影响,进而参与烫伤后脓毒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作用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烫组(n=16)、烧伤组(n=14)和烧伤+HBO治疗组(n=15)。采用大鼠背部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在烧伤后24h始,在高压氧舱0.15 MPa( 1.5ATA)压力下,每日吸入95%以上浓度的氧气1h,连续5d。各组大鼠于伤后第7天取肠黏膜组织血及下腔静脉,观察各组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差别,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等指标。结果 与假烫组相比,烧伤组肠黏膜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烧伤后第7天大鼠血浆DAO和D-乳酸水平明显增高,而应用高压氧治疗后,上述两指标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够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观察实验动物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烧伤后随机分为单纯烧伤组(B组,n=6)和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组(B+I组,n=12)。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组烧伤后置于人工配制的海水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单纯烧伤组置于干燥处同时监测相同指标。结果 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组血液动力学指标紊乱明显重于单纯烧伤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烧伤组,平均存活时间为6.9h。有严重的体温过低。结论 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引起机体的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重于单纯烧伤组,表明海水浸泡使烧伤休克加重,导致实验动物存活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为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的早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新西兰兔20只,制作烧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浸泡组(n=10)和对照组(不经海水浸泡组,n=10).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并用HPIAS -1000病理分析系统测量肝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肝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肝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有其自身特点,比单纯兔烧伤后病理变化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