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娟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1989-1991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层黏连蛋白(LN)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正常清蛋白尿35例(A组),微量清蛋白尿28例(B组),大量清蛋白尿15例(C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D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组受检者血清TGF-β1和LN水平.结果 各组糖尿病患者(A、B、C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患者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N水平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清LN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LN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6、0.305、0.468和0.888,P均<0.05);血清LN水平与血BUN、血Cr、UAER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7、0.284和0.385,P均<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GF-β1、LN、UAER能为早期诊断DN提供依据,并可用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游离轻链测定对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速率散射比 浊法测定79例DM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尿液中游离轻链(κ、λ)和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M组尿轻链κ、λ和α1-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κ、λ和α1-MG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对照组(P<0.01),DM患者大部分同时存在尿κ和λ的升高,κ/λ值则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病程的增加,DM患者尿游离轻链和α1-MG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不断升高;DM患者尿轻链水平和α1-MG呈显著正相关(P< 0.01),两种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结果无差别(P>0.5).结论:尿轻链κ、λ测定对早期DN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可作为DM患者肾脏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尿液Ⅳ型胶原(T4C)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DM)患者182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N组),微量蛋白尿组(DMMA组),大量蛋白尿组(DMP组);对照组(C组)31例,检测血清T4C,尿液T4C、Cr.结果:①血清T4C在DMN组与C组区别无显著性,在DMMA组高于C组和DMN组(P<0.01),DMP组高于C组、DMN组(P<0.01)和DMMA组(P<0.05);尿T4C/Cr在DMN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在DMMA组、DMP组明显高于C组(P<0.01),DMP组较DMN组明显升高(P<0.05),但与DMMA组差异无显著性.②相关分析显示:DM患者尿Alb/Cr尿T4C/Cr(r=0.235,P<0.01)、血清T4C(r=0.376,P<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型DM患者血、尿T4C与尿Alb排出有一致性升高的趋势.尿T4C是晚期DN指标;血清T4C既是DM早期肾病的指标,也是晚期DN指标.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乔静  邓华聪 《重庆医学》2004,33(5):739-74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给予氯沙坦治疗,测定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肾皮质SOD、CAT活性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UAER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氯沙坦可增强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从而减少蛋白尿和肾脏损害,这可能是氯沙坦保护糖尿病肾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邱宇珍  刘志平  杨杨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8-2299,230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特点及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 h,60例)和B组(尿微量清蛋白30~299 mg/24 h,6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受检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 C(Cys C)、24 h尿8-异前列腺素F2a/肌酐(8-iso-PGF2a/Cr)。结果 A组、B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及24 h尿8-iso-PGF2a/Cr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B组又显著高于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8-iso-PGF2a/Cr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Cys C、24 h尿8-iso-PGF2a/Cr均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Cys-C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46例T2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及Cys-C水平,并留取24h尿液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T2DM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5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9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46例.结果 T2DM各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各组中UAER与BUN、Cr及Cys-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各组T2DM Cys-C检测的诊断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UN与Cr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且与肾损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在糖尿病肾病(DN)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意义。方法65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L-UAlb)组。ELISA法检测尿中PDGF-BB的浓度,并与27例正常对照(NC)组比较。结果与NC组相比,T2DM患者尿中PDGF-BB的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已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UAE的增加其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除M-UAlb组与L-UAlb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尿PDGF-BB与UAE呈显著正相关(r=0.427,P<0.001);尿PDGF-BB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396,P<0.001);尿PDGF-BB与TG、CHO、LDL呈显著正相关(r=0.238、P<0.05;r=0.524、P<0.001;r=0.510、P<0.001);尿PDGF-BB与HDL呈显著负相关(r=-0.235,P<0.05);而与HbA1c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PDGF-BB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T2DM患者尿中PDGF-BB的水平,可作为诊断DN早期肾脏损害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mAlb,终点法测尿NAG,Jaffe速率法测尿肌酐(Cr)。检测80例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尿mAlb、尿NA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EH组尿mAlb、尿NAG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有蛋白尿患者显著高于无蛋白尿患者(P<0.01);EHⅠ期、EHⅡ期高血压患者尿mAlb、尿NAG水平与N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HⅡ期显著高于EHⅠ期(P<0.01);EH患者EH A组、EH B组、EH C组尿mAlb、尿NAG水平与N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三组患者两项指标水平依次升高。尿mAlb、尿NAG联合检测阳性率(79.2%)显著高于尿mAlb、尿NAG阳性率(58.3%、64.6%)(P<0.01)。尿NAG与尿mAlb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471,P<0.01)。结论:联合检测尿mAlb、尿NAG是诊断高血压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除外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提供帮助.方法 病例按诊断分为特发性过度睡眠组(A组,n =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组(B组,n =13)、发作性睡病组(C组,n =15),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Epworth嗜睡程度量表(ESS)进行睡眠质量和嗜睡程度评定,采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3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两因子分B组[(7.85±1.72)分,(1.77±1.01)分,(2.38±0.65)分]均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F =18.37 11.21 25.67,P <0.01),而C组显著高于A组( P <0.05).ESS评分3组间比较B组[(14.31±3.98)分]显著高于A组与C组,均差异有极显著性( F =5.67,P <0.01);且A组与C组ESS总分均>6分,而B组>11分,MSLT测试各因子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 <0.01).两两比较睡眠发作次数C组高于A、B组( P <0.05或0.01),B组高于A组( P <0.01);睡眠潜伏期C组短于A、B组( P <0.05或0.01),且B组短于A组( P <0.01);快眼动睡眠次数C组高于A、B组( P <0.01),快眼动睡眠潜伏期较A、B组显著缩短( P <0.01).结论 不同原因的EDS患者其睡眠质量、嗜睡程度、MLST各有特征,对患者采用PSQI、ESS评定和MSLT测试综合评价,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水平,探讨AnuA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134例住院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AnuA水平.结果 SLE组中血清AnuA水平[(97±76)R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15)RU/mL,=7.34,P<0.01)];SLE患者病情活动组血清AnuA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P<0.01);肾脏损害组血清An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组(P<0.01);神经精神狼疮组血清AnuA水平明显高于非神经精神狼疮组(P<0.01);肺脏损害组血清An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肺脏损害组(P<0.05);SLE患者是否出现心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肝脏损害和关节炎与血清Anu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 >0.05);AnuA血清水平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分别为r=-0.397,P=0.001;r =-0.405,P=0.001),与血沉呈正相关(r=0.563,P<0.01),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37,P<0.01);但与IgG、球蛋白、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临床各项指标间统计无相关性(P>0.05),SLE患者血清AnuA水平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lgG)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SLE血清AnuA水平[(97±76)RU/mL]与SLE的SLEDAI[(16±7)分]评分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0.364,P<0.05). 结论 AnuA在SLE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增高,SLE患者血清AnuA水平高低能够反映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及脏器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造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未干预组(B组)和糖尿病替米沙坦干预组(C组)3组.C组给予替米沙坦10/mg·kg-1·d-1灌胃,A组和B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等肾脏功能指标;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TS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24 h尿蛋白和肾脏肥大指数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B组相比,C组24 h尿蛋白和肾脏肥大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TSP -1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B组相比,C组TSP-1表达显著降低(P<0.01);TSP 1蛋白表达水平与24h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ARB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降低了肾组织内TS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中Ⅳ型胶原和MMP-9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n=20)、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n=20)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n=20),检测各组尿液Ⅳ型胶原和MMP-9的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HSP患儿尿液Ⅳ型胶原排泄率[A组:(15.35±5.05)ng/min,B组:(33.94±17.54)ng/min,C组:(102.44±50.23)n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98±2.10)ng/min,P<0.05.HSP患几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各组HSP患儿尿MMP-9的排泄率[A组:(51.06±15.44)ng/min,B组:(146.08±51.43)ng/min,C组:(352.94±105.53)n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20.24±7.30)ng/min,P<0.05,HSP患儿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尿Ⅳ型胶原与MMP-9及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5,P<0.01:r=0.632,P<0.01),尿MMP-9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1).结论 Ⅳ型胶原和MMP-9在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尿中水平的变化与尿蛋白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lb)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无蛋白尿组,比较三组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糖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结果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53-4.054,P0.05);无蛋白尿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微量白蛋白、尿糖检测阳性率(χ~2=29.681,P0.05)。结论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糖尿病并发TIA首次发作患者,对其随访1年,其中31例糖尿病并发2~4次TIA(B组),6例发生缺血性卒中(C组),余43例随访中未再发生TIA及缺血性卒中(A组);另选择40例糖尿病无TIA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及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的指标;血脂、血清hs-CRP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僵硬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根据蛋白尿情况将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非蛋白尿组(A组,n=42)和高血压蛋白尿组(B组,n=38),另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等指标;测定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应用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心踝血管指数(CAV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ACR、CAVI、颈动脉IMT均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的ACR、CAVI、颈动脉IMT均高于A组(P<0.05);ACR与CAVI、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ACR、CAVI可用作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系列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免疫球蛋白IGG、尿转铁蛋白TRFU、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 30 μg/min或尿蛋白<30mg/24 h)78例;B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为30 ~ 300 μg/min或尿蛋白30~300 mg/24 h)65例;C组为糖尿病肾病组(UAER> 200 μg/min或尿蛋白>0.5 g/24 h)57例.另选择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NC)组.同时检测血清CYSC和RBP,尿MALB、IGG、TRFU、α1-MG、β2-MG,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间血清CYSC和RBP,尿MALB、IGC、TRFU、α1-MG、β2-M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组血清CYSC和RBP,尿MALB、IGG、TRFU、α1-MG、β2-MG水平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B和C组(P<0.01);C组血清CYSC和RBP,尿MALB、IGG、TRFU、α1-MG、β2-MG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的各项检测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YSC和RBP,尿MALB、IGG、TRFU、α1-MG、β2-MG联合检测可以作为鉴别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病变程度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对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方法:将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3组,并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两点速率法、固定时间法、终点法检测并分析四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指标。结果:糖尿病组(A、B、C组)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增高,均有明显升高,Cys-C水平也随之增高;在微量蛋白尿组(B组)Cys-C、BUN、Scr的阳性率分别为58%、18.9%、12.7%,经X2检验,血清Cys-C检测阳性率与BUN、S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ys-C可用于诊断糖尿病肾病,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害的程度,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蛋白水平分为A,B两组,A组(34例)为尿微量蛋白增高组,B组(30例)为尿微量蛋白正常组,另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三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三组肾皮质及肾段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和阻力指数(RI)。结果:A组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B组及C组(P均<0.01),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肾动脉RI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1);B组RI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及其血流的检测,可用于判断预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DNB患56例,其中,32病程5年为A组,24例病程≥5年为B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2例为C组,三组均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三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A组和B组的MCBC、PVR及Pvoi均显著高于C组,PDETmax、MUFR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的MCBC、PVR显著低于B组,PDETmax、Pvoi及MUFR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的Hb Alc及UAER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DNB患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中晚期尿路症状明显,早期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临床诊断与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高聚金葡素、肿瘤坏死因子及联合应用顺铂治疗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6月就诊于吉化总医院肿瘤科的92例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术引尽胸腔积液,依据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肿瘤坏死因子+顺铂组(A组)、高聚金葡素+顺铂组(B组)、单用高聚金葡素组(C组)、单用肿瘤坏死因子组(D组)、单用顺铂组(E组).每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患者胸腔积液疗效、生活质量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热、胸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A组(x2=10.398,P=0.001)、B组(x2=7.944,P=0.005)、D组(x2=3.989,P=0.046)明显高于C组;A组(x2=9.531,P=0.002)、B组(x2=7.131,P=0.008)明显高于E组.生活质量有效率:A组(x2=14.421,P=0.001)、B组(x2=8.307,P=0.004)、D组(x2=5.268,P=0.022)明显高于C组;A组(x2=10.700,P=0.001)、B组(x2=7.658,P=0.006)、D组(x2=4.705,P=0.030)明显高于E组.发热发生率:A组(x2=12.148,P<0.01)、B组(x2=12.481,P<0.01)、C组(x2=7.919,P=0.005)、D组(x2=10.920,P=0.001)明显高于E组.各组的胸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胸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损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2,P=0.023).结论 高聚金葡素、肿瘤坏死因子联合顺铂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轻且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