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论治杂病的,因此,在对各种病证的论治之中包含了丰富的脏腑辨证内容,治肝诸法同其他脏腑治法一样,渗透于各相应病证的治疗之中.整理归纳其中有关治肝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仲景对肝及其经络病变进行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临床相应病证的治疗,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 肝病辨治 三纲为主 《肝病证治》是《西溪书屋夜话录》(残本)唯一留 存于后世对肝病证治进行论述的医书。由清·王泰 林(1798-1862) 所著,作者通过对前人治疗肝病方 法的归纳,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总结出治肝三十法, 王泰林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 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 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重点强调肝病虽然复 杂而变化多端,应以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为纲, 辨证施治。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气以条达通畅为顺, 若由多种原因引起抑郁则气机壅滞不利,肝气郁结 而为病。故肝病初起,首见气郁之证。始为气郁本 脏,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由于气为血帅,气行血行, 气郁则血瘀,肝病则可由气及血,致络脉瘀阻。本脏 气机失调则会致全身气机失衡而累及他脏病变,木 能克土,脾胃与肝同处中焦,肝气首先会影响脾胃运 化功能,造成肝脾不和,肝气犯胃;金克木,肝升肺 降,故肝气不利则肺气难平,形成肝气犯肺,肝气横  相似文献   

3.
“实脾”在治疗肝病中的体会牛学恩,孔令华(河南省中医院,郑州450002)主题词肝病(中医)/中医药疗法,健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源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后世医家对此多有论述,一般肝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在治疗...  相似文献   

4.
关于肝病的治法,历代医家的论述繁多,但是一直到清代对肝病治法才有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其中王旭高的《西溪书屋夜话录》中仅存的《肝病证治》一篇,专门阐述治肝三十法,可以说是总结了历代肝病的治法。现将其归纳为四类八法,笔者以其中的清肝法、泻肝法、养肝法、温肝法作研究。笔者遵循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以“整体观念”分析彼此之间的逻辑与哲理,达至临床上选用适当的“治肝法”。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流派等方面。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对腹部疾病描述蕴含了古人有关肝纤维化的早期理解。秦汉时期中医典籍已有肝纤维化理、法、证、治、方、药、术记载,包括病名归属范围广、邪毒蕴结肝络病机、阴阳和合诊治境界及辨证论治———方证对应体系;魏晋隋唐医药学全面继承发展,"肝王以胃气为本"说、"推陈致新"药证论、热毒内蕴肝络证治观点相继提出;宋金元时期学派纷呈,见解独到,如气机郁结肝络证治观点、推崇脾胃学说;至明清,肝纤维化中医认识已比较完善成熟,经方时方通变论、痰瘀内阻肝络论、经络病证论等注重临证通变;近代至今,中西医汇通。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主导着当前论治肝纤维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中医药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由《伤寒杂病论》伊始,即对黄疸有了较为系统的临床证治法则及方药,张仲景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中详细论述了阳明病变发黄的证治,更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中将“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运用于治疗黄疸,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以汗法为例,论述了汗法在黄疸病中的运用,以期探求仲景辨治黄疸的精要,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伤寒论》中的相关证作分析,以解决一些原文论述简单的病证或汤方证的正确辨证论治问题。运用相关证分析思维去推理反测某一病证的证候,从三方面进行探析,一是由相关的个别病证反测六经病一般病证的主要伴有症;二是由相关的一般病证反测兼证的主症或伴有症;三是由相关的个别的加减方证反测一般汤方的不适治证候或症状。这对于深入理解和认识病证或方证的病变本质、临床表现及互相关系等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医重脾胃的学术思想,至金元李东垣已自成系统理论,追溯其源,将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具体运用于临证,当首推东汉张仲景,这在《金匮要略》中已不难看出。拙文试就《金匮》中重脾胄学术思想及其体现择例简介如下。 一。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虽是仲景在论如何治未病时,以肝为例所述,但一语道出了肝病治脾的重要性。因为人体五脏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生克”关系,在病理上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伤寒论》中有关运用标本缓急治疗法则的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整理,并对其立论依据,辨治运用规律,对后世的影响,现代临床的运用,及其展望进行了探析。认为标本缓急辨治法则主要是用于辨治错综复杂的病证,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临证在辨清标本轻重缓急的前提下.对急重证须本急治本,标急治标;轻缓病证者可先本后标,或标本同治,这一法则对临床各种病证的辨治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它既是医学界十分重要的一种辨治方法,也是医学辨证法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故此彰明仲景之深意,更利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0.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典型的"络病"病证。《金贵要略》鳖甲煎丸证以"疟母"为主症,而"癥瘕"又往往是肝纤维化最典型的症状,也是肝纤维化的重要临床指征。通过对《金贵要略.疟病脉症并治第四》第2条原文以及鳖甲煎丸用药特点的分析探讨,认为张仲景对于"疟母"症的"络病"观点和"络病"治法,为肝纤维化病症从"络病"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深入研究张仲景的"络病"思想,对于提高肝纤维化的理论认识水平和临床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文凯  张贺  王慧  曹霞  裴丽  刘景亮 《中医学报》2020,35(5):1126-1130
我国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风论到内因论,再到内外因相杂的发展过程;因而对本病的治疗也给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由以疏散外风、扶助正气为主,到从火热、痰湿、内虚风动等脏腑经络的辨证施治,最后以注重气血双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等与补益脑神经益气养血、通经活络为主的治疗原则,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现代医学对于半身不遂疾病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半身不遂具有独特的方法与疗效,尤其在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治疗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傣医肝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肝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整理及阐述。傣医肝病是因多种内、外因导致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水、血运行不畅,引起肝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变。傣医治疗肝病治则上以调平四塔五蕴,未病先解、先解后治,通利三盘为要;治法上以内治法为主,外治法为辅;用药上善用解药方药,辨塔论治用方,并多用入土塔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中医杂病诊治的典范,其中的妇人病3篇更是开创了妇人病专论的先河,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从5个方面探求其辨治妇人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廉信  张玉环 《医学综述》2007,13(19):1505-1507
手部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包括内、外两方面因素,对于其外部因素国内外研究的较多,而在临床上观察发现更年期妇女更容易患病,考虑可能与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索发病的内部因素及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仅对雌激素及其受体对手部湿疹的发病可能存在的作用进行归纳,希望对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因势祛邪”理论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将该治法用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获良效。文章总结“因势祛邪”理论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应用,包括顺病情之势、顺病位之势、顺脏腑之势、顺病程之势治疗等。顺病情之势关键在于对病情之势的判断,除判断寒热痰瘀等不同病邪致病所致病情不同,还针对多因素致病,尤其是相对立的两种病邪交互错杂致病时对病势的判断。顺病位之势在于针对不同病位使用口服药及外治法,特点各不相同。顺脏腑之势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中尤重肝脾,治肝在于疏,调脾在于养。顺病程之势不仅在于不同分期顺势治疗,还在于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而治,不断调整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肖和印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丰富,认为该病乃内外合邪致病,外因以风邪为首,内因多责之于脾虚痰伏,肝热移肺,病位多与肺、肝、脾3脏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风邪外袭,引动伏痰,肝热夹痰犯肺,搏结气道,气逆不降,咳嗽不止,治疗以疏风柔肝,健脾化痰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的“三因九毒学说”主要包括:①内因三毒(正虚之引毒、情志之心毒、基因之天毒);②外因三毒(六淫之常毒、肝炎之疫毒、环境之癌毒);③不内外因三毒(摄生之积毒、疾病之变毒、药物之副毒)。  相似文献   

19.
特应性皮炎属临床常见疑难皮肤病,中医认为五脏功能失调为致病关键,风、湿、热邪为主要发病因素,本文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特点,结合整体情况进行分期辨证论治探讨,婴儿期:清心火,除胎毒;儿童期:健脾利湿,补益肺气;青年及成人期:补肝肾,清湿热;老人期:平肝潜阳,补肾养心。重视内外合治,配合刮痧、火针、中药药浴、中药塌渍等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带下异常为妇科常见病,笔者以叶天士医案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古今有关医论及临床体悟,从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叶天士治带下病方药总结及临床验案四方面展开论述,使带下病的理法方药有较为清晰的展现。在奇经理论中带下病责之于任脉、带脉为病,关系脾、肾、肝三脏。湿热下注者多为实证,精液不守者多为虚证。湿者燥之,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纵者收之,热者清之,郁者疏之为常规治则。而叶天士医案中有关奇经虚损所致带下居多,最能体现奇经治法特色,带下皆属阴液下泄,故当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