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在换瓣病人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12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和插管后2 min ( T3)各时点CVP、MAP、HR 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组在T1时点MAP、HR明显降低( P<0.05),在T2和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B组MAP、HR、CVP明显降低,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A组无明显变化;与T1时点比较,A组T2时点MAP、CVP明显升高,B组T2时点MAP、HR、CVP明显升高,B组T3时点MAP、HR明显升高(P<0.05);与T2时点比较,B组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对心脏瓣膜换瓣手术的麻醉诱导是安全的,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剖宫产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确液体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子痫前期孕产妇30例。按输入溶液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0例。A组孕产妇给予传统限液,B组孕产妇给予胶体液(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C组孕产妇给予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监测并记录围术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SVR)及收缩压(SYS)、舒张压(DIA)、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①组间比较,T2、T7、T10和T11时,B组的SYS、DIA和MAP在上述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各指标较稳定),A组SYS、DIA和MAP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各指标不稳定),可见,B组SYS、DIA和MAP在各时间点比A组稳定。在其他时点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值比B组和C组都快,在T5和T7-T11,时明显(P〈0.05),T12和T13时A组比B组快(P〈0.05)。三组间CO、CI、SV、SVI、CVP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VR比C组各时点都低,在T6~T8和T11时明显(P〈0.05),其他各点B组SVR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内比较,以T0为对照,A组SYS、DIA和MAP在T2和T6-T11时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T0为对照,三组内CO、CI、SV、SVI在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VR值和C组在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围术期,限液对患者的循环影响较大。麻醉前的液体治疗既安全又可使子痫前期患者围术期的循环稳定。其中麻醉前胶体液治疗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II级拟行脊柱手术(非外伤性、手术时间≤4h)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n=5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N组, n=50),F组于手术切皮前30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 (生理盐水稀释至5ml),N 组则以生理盐水5ml缓慢静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切皮后2h(T2)、术毕(T3)、术后2h(T4)、术后24h(T5)采肘静脉血,放免法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前列腺素(PGE2)水平。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和手术输液量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结果:①血清IL-6水平:F组T2~T4时点与T1时点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5时点则显著高于T1时点(P<0.05);N组T3~T5时点与T1时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N 组 T3~ T5时点均显著高于F组(P<0.05);两组T1~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IL-10水平:两组 T3~ T5时点与T1时点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 F 组 T3~ T5时点均显著高于 N 组(P<0.05)。③血清TNF-α水平:与T1时点相比较F组T3时点升高,N组T2点显著升高(P<0.05);且N组T2~T4时点均显著高于F组(P<0.05);④血清PGE2水平:F组T2~T5时点与T1时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组T2~T5时点与T1时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N组T2~ T5时点均显著高于F组(P<0.05)。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可以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和抑制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汪三岳  程远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78-82,121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程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153例,按照单肺通气时程将患者分为1组(〈1.5h)、2组(1.5-3h)、3组(〉3h),每组各51例。观察指标: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以及手术结束前(T3)和术后1d(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T2~T3时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8变化情况。结果①各组间同时间点HR、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不同时点MAP、CV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T3时点,1-3组萎陷肺及通气肺TNF-α、IL-8值均高于同组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3时点,2组萎陷肺TNF-α、T3组萎陷肺IL-8值均高于比同组通气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单肺通气时程对老年患者术中、术后24h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但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8浓度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单肺通气超过3h最显著且萎陷侧肺比通气侧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45-148
目的 分析予以沙滩椅体位手术患者通气策略及血压调控对其脑氧饱和度(rSO2)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 年1~7 月在本院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120 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 组(FiO2 0.4 与PETCO2 30~35 mmHg)、B 组(FiO2 1.0 与PETCO2 30~35 mmHg)、C 组(FiO2 1.0 与PETCO2 40~45 mmHg)及D 组(FiO2 0.4 与PETCO2 40~45 mmHg),每组各30 例,均采取通气策略和血压调控,比较四组不同时间点的rSO2 水平、平均动脉压(MAP)与患者术前、术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各组恶心呕吐例数。结果 四组患者T2 的rSO2 水平及MAP 低于T1,T3、T4 及T5 时B 组rSO2 高于A 组、C 组rSO2 高于D 组,C 组rSO2 高于B组、D 组rSO2 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 时rSO2 水平及MAP 明显高于T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前、术后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24 h VAS 评分和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滩椅体位手术采取吸入低氧浓度及较高呼气末二氧化碳联合血压调控,能维持良好的脑部灌注,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对脓毒症患者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C组):靶控静脉输注血浆靶浓度丙泊酚2 mg/L,瑞芬太尼4μg/L;观察组( M组):分步靶控诱导,丙泊酚从1.0 mg/L起递增,梯度为0.5 mg/L,瑞芬太尼从2μg/L起递增,梯度为1μg/L,血浆靶浓度同C组。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后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及每搏量指数(SVI)。结果 C组SBP、DBP、MAP在T1时点降低,与T0时点及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T3时点显著升高,且高于T0时点及M组相应时点( 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T1时点CI均明显下降,与T0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管插管后C组T2~T3时点CI均明显高于T0时点及M组( P<0.05)。 C组患者SVI在气管插管前后( T1、T2)均低于T0时点( 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有利于维持脓毒症患者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择期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颅内压和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输液组(C组,n=12)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12)。C组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液体管理;G组在Flortrac/Vigileo系统监测下,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导向行液体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时(T3)、切开硬脑膜后1 h (T4)、术毕(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指数(CI)、颅内压(ICP)、SVV、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 ,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 ,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晶体液量、胶体液量、输血量、尿量及出血量。结果与C组比较,G组患者尿量、术中胶体液量及液体总量均增加(均 P<0.05)。T4、T5时点G组的MAP、CI均高于C组,且SjvO2增高、CERO2下降(均 P<0.05)。与C组比较,G组ICP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优化心脏前负荷,不增加颅内压,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谵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全麻手术,术中给予脑氧饱和度监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麻醉诱导前按05μg/kg给予右美托咪定维持注射15min,随后持续输注,剂量03~05/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诱导前(T0)、插管前(T1)、单肺通气前(T2)、单肺通气结束(T3)、拔管前(T4)、拔管后5min(T5)平均动脉压(MAP)、脑氧饱和度(rSO2),记录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用量。采用参照DSM Ⅳ谵妄/意识错乱评价标准诊断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检测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d、3d血清s 100β 蛋白水平、脑氧饱和度(rSO2)。结果 两组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七氟醚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3rSO2高于对照组,T2 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术后1d、3d血清s 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rS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血清s 100β水平,能改善术中脑氧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的麻醉镇痛作用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 A 、B 、C 三组,每组30例,A 组先予1mg/kg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B 组先予1μg/kg 芬太尼静脉注射(总量≤50μg),C 组先予生理盐水5ml 静脉注射,然后三组均予异丙酚0.8mg/kg 静脉注射,再以3~5mg/(kg ? h)的速度静脉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束时 A 组追加1mg/kg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B 、C 组不再追加任何药物。检查过程中监测三组患者 MAP 、HR 、SpO2,观察术中反应,记录操作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记录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三组检查前、中、后 MAP 、HR 、SpO2比较,操作时间、清醒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 组术中体动次数较 A 、B 组多(P<0.05),A 、C 组术中呼吸抑制次数较 B 组少(P<0.05)。 A 、B 组患者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 C 组低(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麻醉镇痛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神经外科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目标导向组(G组)。C组:根据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行常规液体治疗;G组:在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别于术前30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术毕(T3)、术后6h(T4)、术后24h(T5)、术后48h(T6)采集颈内静脉血,T1~T3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乳酸、渗透压],于T1~T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100-β浓度,监测T1~T3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计算氧供指数(DO2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脑水肿的人数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毕MBP、CVP、心指数(C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及DO2I增加,术毕以及术后6h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6h血S100-β浓度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以及脑水肿发生。结论 GDT有利于改善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的影响.方法:择期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40例,ASA 1~2级,随机分为两组:尼卡地平降压组(n=20)和非降压组(n=20).非降压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术中行尼卡地平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中不同膨宫压力对患者中心静脉压力(CVP)和血浆电解质变化的影响,为避免TURS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术中压力不同将80例宫腔镜电切术按随机方式分为H组(膨宫压力150 mm Hg)和L组(膨宫压力100 mm Hg)两组,膨宫介质均为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术毕(T2)时间段患者CVP和各种电解质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间血浆电解质指标在监测的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CVP数值H组比L组上升更加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镜电切术中CVP动态监测对TURS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使用高膨宫压力的宫腔镜电切术,CVP的升高更为明显,术者须谨慎增加膨宫压,以避免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择期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T组(A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B组),各25例。记录2组术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开始后1 h(T3)、手术开始后2 h(T4)、手术结束(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组T2、T5的血清肌酸激酶和T2~T5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水平均低于B组(P<0.05~P<0.01)。A组T1~T3的心率均低于B组(P<0.01),而T1~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以及T2时点中心静脉压均高于B组(P<0.05~P<0.01)。结论:GDT应用于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增加围手术期有效容量负荷,且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力农和多巴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重症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CABG术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主动脉开放停机后经静脉微量泵注射多巴胺5~8μg/(№·min)、硝酸甘油0.5~1μg/(kg·min);B组开放停机后先静脉注射米力农负荷量50μg/kg,随后经静脉微量泵注射0.375-0.75μg/(kg·min)、硝酸甘油0.5~1μg/(kg·min);两组均用药至术后72h后逐渐减量停药。于术前(T0),停机后(T1),术后8h(T2),24h(T3),48h(T4),72h(T5)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心脏指数(cardiacindex,CI)、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arterialpressure,MPAP)、肺血管阻力(pulmonaryvascularresistance,PVR)和周围血管阻力(peripheralvas—cularresistance,SVR)。记录两组气管带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HR、MAP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5时CI均增加(P〈0.05),B组增加幅度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T2-T5时MPAP、PVR、SVR在A组患者变化不大,而在B组患者均降低(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带管时间,ICU的留置时间,B组患者短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较多巴胺能更有效改善重症冠心病CABG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儿92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颈外静脉压组(EJVP组),每组各46例.CVP组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EJVP组将Y型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外静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穿刺次数、失败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监测并记录手术前(T1)、切开胸骨(T2)、主动脉插管(T3)、体外循环开始(T4)、体外循环中(T5)、停体外循环(T6)、主动脉拔管(T7)及术毕(T8)时EJVP和CVP.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均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置管顺利完成静脉压监测、药物输注和术中补液,均未发生静脉炎、气胸、血胸及神经、气管损伤等并发症;EJVP组穿刺置管全部成功,CVP组3例穿刺置管失败,误穿颈内动脉2例;EJVP组穿刺所需时间[(3.0±1.2)min]明显短于CVP组[(11.0±3.1)min],穿刺一针成功例数(35例)多于CVP组(23例),超过两针穿刺成功例数(3例)少于CVP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两针穿刺成功例数、失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和CVP均值在T1~T8时走形趋势一致,T1~T3、T6~T8时平均差值为(0.32±0.11)mm Hg,T4、T5时平均差值为(2.80±0.51)mmHg.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体外循环(ECC)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0例。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经r13、T4间隙行双侧胸椎旁间隙穿刺置管,两侧分别注射试验剂量0.375%罗哌卡因5ml,5min后分别给予首次量0.375%罗哌卡因15ml。于ECC前、术毕、术后6h、24h和72h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复跳情况、正性肌力药、ICU滞留时间等项目。结果两组MYO水平于术后72h恢复至正常,其余各时点两组术后CKMB、MYO和cTnI水平均高于ECC前(P〈0.05~P〈0.01)。除MYO的水平在术后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组比较,P组在其他各时点CKMB、MYO和cTnI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组患者术毕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及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低于G组(P〈0.05),心指数(CI)高于G组(P〈0.05)。P组患者术后24h多巴胺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双侧胸椎旁阻滞对ECC下CABG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注艾司洛尔对乳腺癌根治术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80例血压正常,随机分为A、B、c、D4组。另外40例为术前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E、F2组。选择A组和E组分别为对照组,不使用。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B组分离皮瓣时于皮下注射2ug·ml-1的。肾上腺素80ml,C组在皮下注射80ml的肾上腺素的同时静脉输注1%的艾司洛尔1mg·kg-1,D组和F组只在切皮时静脉输注l%的艾司洛尔1mg·kg-1,不使用肾上腺素。监测并记录患者手术当天在病房的血压、心率,视为基础值(T0),并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T2)、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时(T3)(不使用组记录切皮时)、注射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或切皮5min后(T4)、10min后(T5)、15min后(T6)、1h后(T7)的数值。结果:B组血压、心率(T4—T6)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血压、心率(T4~T6)较B组明显降低(P〈0.05);D组与A组(T3~T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血压、心率(T4-L)较E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乳腺癌根治术分离皮瓣时,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以显著抑制肾上腺素所致血压、心率上升,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且对心血管功能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全麻下行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0例:Ⅰ组于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中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维持其血浆浓度分别为3.5~5.0 mg/L和3.0μg/L。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测定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及出凝血时间,记录术毕即刻、术后6、24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毕及术后6h VAS评分Ⅰ组为(1.8±0.7)分和(2.1±0.8)分,显著低于Ⅱ组(2.9±0.9)分和(3.8±0.8)分(P〈0.05);术后24 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4时TNF-α、IL-6、IL-10水平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T2~4时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效果好,能减轻手术引起的过度炎性反应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的ASAI~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乌司他丁3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6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1D0万U组(IV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h(T3)、术后12h(T2)和术后24h(T5)采血测定DD、TXB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T2~115时DD水平升高(P〈0.05)。I、Ⅱ组T2~T5时TXB2水平升高(P〈0.01).Ⅲ和IV组T2~T3时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逐渐升高(P〈0.01);与I组比较,Ⅱ、Ⅲ、IV组T2~T2时DD水平降低(P〈0.01),Ⅱ组T:~T3、Ⅲ组和IV组T2~T2时血浆TXB2水平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Ⅲ、IV组T2~L时DD、TXB2水平降低(P〈0.01)。结论术中静脉滴注60~100万U乌司他丁,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患者血浆DD、TXB2水平,改善其围术期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