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泽芳  陈瑾  李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62-1763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进行暴露疗法护理,以及对皮肤、黏膜、眼部、口腔、心理等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结果:重症药疹患者通过激素治疗和各种护理措施,其发热消退时间、黏膜糜烂治愈时间、躯干四肢皮疹治愈时间、肝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重症药疹患者早期、足量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对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4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3种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3种重症药疹患者应用大剂量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这46例重症皮肤病总体疗效良好,43例完全治愈,仅1例死亡,2例遗留后遗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药疹的有效手段,可以缩短病程、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5年7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剂量IVIgG组、半标准剂量IVIgG组以及激素组,采用SCORTEN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比较三组SCORTEN评分,最大激素使用量、起效时间,激素减量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是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以重症多形红斑型最常见.激素组的最大激素使用量大于标准剂量IVIgG组(P<0.05),激素组的起效时间、激素减量时间、住院时间大于其他两组(P<0.05);标准剂量和半标准剂量IVgG组最大激素使用量、起效时间、激素减量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联合IVIgG治疗重症药疹是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半标准剂量和标准剂量IVIgG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重症药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的同时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平均(2.38±0.51)d,对照组平均(4.82±0.4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27.27±1.62)d,对照组平均(34.73±1.5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92.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对照组为14.6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药疹可迅速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韩秀君  董平云 《河北医药》1995,17(2):109-109
重症药疹135例的治疗体会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韩秀君,董平云,郭文友我科自1989年~1992年共收治重症药疹135例,本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在治疗上不容忽视。对严重型药疹的治疗首选药物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同时并用强有力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张华 《医药导报》1995,14(4):179-179
为分析重症药疹和致敏药种类间的关系,本文对1984年后国内公开发表的114例重症药疹进行分析。 1 资料选择 本文收集1984年以来全国公开发表的杂志中个例报道的重症药疹114例。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凡外用药、复方药、药疹临床分析、某药的药疹资料均未列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羟氯喹在风湿病领域的应用增多,其潜在不良反应如视网膜蓄积毒性使其在临床上得以重视。2010年4月-2013年1月我科在用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时出现重症皮疹8例。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通过静脉、肌肉、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1]。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疹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经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轻者仅有红斑、丘疹、荨麻疹或猩红样皮疹等,伴有搔痒;重症药疹可表现为广泛的皮肤损害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损。该症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其临床表现危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17例重症药疹患儿,  相似文献   

9.
冯小朵  吉训超 《安徽医药》2017,21(2):371-372
目的 阐述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与临床转归.方法 报道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 病人既往糖尿病病史,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治疗上以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及积极控制血糖处理.结论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的病人治疗上,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它方式进入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是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双重损失。重症药疹包括大疱性  相似文献   

11.
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最严重的药疹之一,死亡率高,我科对15例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全部治愈;对此类患者,早期及时而有效地治疗和加强皮肤粘膜的护理以及严格的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确诊为药疹的患者166例,分析其临床及相关情况.结果明确致敏药物者108例,主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43例)、中药注射剂(1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7例)和抗痛风类(7例).临床类型主要为荨麻疹型(74例)、麻疹型(28例)、多形红斑型(19例).重症药疹(30例)的主要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5例)和别嘌呤醇(7例).136例非重症药疹中,有血象异常者113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8例).30例重症药疹中,血象异常者26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2例.结论抗菌药物是药疹主要致敏药物;抗痛风药与抗癫痫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住院重症药疹患者年龄较大、潜伏期长,易并发肝肾损害及感染.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通过阐述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药疹患儿治疗过程,优化了重症药疹的治疗方案,实施有效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该病例中抗癫痫药物与重症药疹因果联系评价,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参考相关的医学文献,完善与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监护,保障患儿抗癫痫方案安全、有效。结果:患儿药疹消除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重症药疹不良反应的判断、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庭  夏清 《医药导报》2001,20(3):197-198
目的:探讨引起药疹的药物分布情况。方法根据药疹类型、肝脏损害情况对94例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主要有四大类;抗菌药物(55.3%)、解热镇痛药(26.6%)、中成药(9.6%)、生物制品(8.5%),药疹多表现为荨麻疹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多形红斑型、固定型。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物仍为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但中成药及生物制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与致敏药物的关系以及重症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53例因重症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抗菌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别嘌醇等。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引起的重症药疹预后较好,卡马西平、别嘌醇引起的重症药疹潜伏期长、预后较差。结论对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药疹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93例住院儿童药疹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种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疹以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为主(57.7%),其次为多形红斑型(18.7%)、荨麻疹型(14.7%)、重症药疹(7.2%).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79.6%),其次为抗癫痫药(8.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药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卡马西平相关性药疹的文献,查阅到相关文献49篇,共计55例患者。对患者因素和用药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重症药疹患者47例,重症药疹发生率达85.45%;药疹合并症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中,发热所占比例最高,为45例次,占总例次数(137例次)的32.8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24 d,24 h内停药治疗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合并多器官功能严重损伤者可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特征,做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儿童药疹的年龄分布、致敏药物、药疹类型及治疗。结果学龄前发病26例(83.9%),荨麻疹型12例(38.7%),麻疹型13例(41.9%),多型红斑型6例(19.4%)。致敏药物有4类,第一是抗生素类有19(61.3%),其中青霉素类8例、头孢霉素类11例。第二是解热镇痛药类5例(16.1%),第三是中药制剂4例(12.9%)。除2例转院外,9例轻型药疹经停用可疑药物采取抗组胺药物及钙剂、维生素C治疗后3~7d而愈。地塞米松治疗10例均获痊愈,平均治愈时间(7.23±1.30)d。氢化可的松治疗10例全部痊愈,平均治愈时间(7.20±1.29)d。结论儿童药疹以学龄前多见,占83.9%,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61.3%。皮疹类型以荨麻疹、麻疹型为主,占80.7%。但要与儿童感染性皮疹鉴别。积极抗过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临床药师对1例药疹的分析与药学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平  熊鹏举  陈集志 《中国药师》2014,(7):1203-120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疹诊断中的方法与作用.方法:临床药师依据循证药学证据对1例23岁脑外伤术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疹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过敏史调查,依据药疹发生的一般规律,判断药疹与醒脑静注射液的相关性.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掌握药疹的鉴别与处理,弥补非专科医师对药疹诊断知识欠缺的不足,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可以有效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