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产氟康唑体外和体内抗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产氧康唑体外对25株常见致病真菌以及体内对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氟康唑在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不如其他两药。而口服氟康唑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口服治疗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的50%动物的有效浓度(EB50)分别为0.85mg/kg和39.98mg/kg,口服治疗新型隐球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3.54mg/kg和81.69mg/kg。  相似文献   

2.
六种抗菌药物体外对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方法,测定了6种国产抗菌药物对30株解脲支原体(Uu)、30株人型支原体(Mh)体外抗菌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乙酰螺旋霉素、氟哌酸和强力霉素有较强的抗Uu与Mh作用。乙酰螺旋霉素抗 Uu的 MIC50与 MIC90为0. 25mg/L与1mg/L,抗Mh为0. 5mg/L与1mg/L。氟哌酸抗 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强力霉素抗Uu的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抗Mh为0.25mg/L与2mg/L。Mh对红霉素有高度抵抗作用,MIC50与MIC90为64mg/L与128mg/L。6株 Uu、4株Mh对四环素高度耐药,MIC50与 MIC90分别为64mg/L与128mg/L和16mg/L与32mg/L,但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小檗硷抗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4mg/L与8mg/L,对耐四环素的Uu与Mh也有相同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8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方法,测定8种抗菌药物对20株解脲支原体(UU)、20株人型支原体(MH)体外抗菌作用效果。结果交沙霉素有较强的抗UU与MH作用。其MIC50与MIC90为0.25~2mg/L和0.125~0.5mg/L。强力霉素抗UU的MIC50与MIC90为4mg/L与32mg/L,抗MH为2mg/L和4mg/L。氧氟沙星抗UU的MIC50与MIC90为8mg/L与16mg/L,抗MH为2mg/L和4mg/L。MH对罗红霉素与阿奇红霉素有高度抵抗作用,MIC50与MIC90为64mg/L与128mg/L。5株UU、4株MH对四环素高度耐药,其MIC50与MIC90为64mg/L与128mg/L和32mg/L与64mg/L,对强力霉素与美满霉素也呈高度抵抗,MIC90为16~32mg/L,但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MIC90为4mg/L。结论本研究提示MH的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了解淋球菌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方法:我们对1989年~1996年间由10个城市淋病患者中分离出的1329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头孢三嗪敏感性测定。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三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头孢三嗪MIC范围为0.002~2mg/L。MIC50为0.03mg/L,MIC90为0.125mg/L。61.47%的菌株对头孢三嗪敏感(MIC≤0.03mg/L),37.47%为低敏MIC,MIC达1mg/L的耐药菌株占1.05%。自1995年起未分离出耐药菌株。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流行的淋球菌菌株基本上对头孢三嗪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氟康唑和酮康唑的体外抗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活性结果。念珠菌117株,新型隐球菌2株。氟康唑MIC相对偏高,酮康唑的MIC相对偏低,说明酮康唑对白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的抑菌尖性强于氟康唑。据文献报告,在动物体内试验抗白念珠菌活性氟康唑中于酮康唑,氟康唑和酮康唑对新型隐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国产萘替芬(Naftifine)体外对23株常见致病真菌及12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萘替芬抑制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皮肤真菌的效果较好、萘替芬的MIC在0.02~1.56mg/L,咪康唑和克霉唑MIC多在0.39~3.12mg/L,差异显著(P<0.01);动物实验,1%萘替芬霜和1%萘替芬溶液剂在10天内临床治愈率和平均治愈天数明显优于1%克霉唑软膏;与3%克霉唑软膏比较,除10天内临床治愈率低于萘替芬外,其他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国产氟康唑胶囊治愈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李桂明,盛家琪,胡大荣氟康唑是双三氮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我们应用重庆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的国产氟康唑胶囊治愈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例1.胡××,男,21岁,重医一院住院号:21713...  相似文献   

8.
用鼠足垫实验将4例新发麻风病人菌液感染小鼠,采用管饲法给以3种不同剂量利福平(RMP),测定麻风菌对RMP的敏感性及RMP的最小有效剂量(MED)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株麻风菌的MED均≤5mg/kg,其中3株为2.5mg/kg,对其中3株所感染的小鼠血清中RM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浓度有显著差异,RMP对不同菌株的MIC也有差异,分别为1.5μg/ml,0.8μg/ml,0.5μg/ml。  相似文献   

9.
双黄连体外抗解脲支原体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更有效的疗法,对中药提取物双黄连进行了体外抗解脲支原体(UU)试验研究及临床治疗观察。体外试验采用药基法,即以UU液体培养基,将双黄连倍比稀释后进行培养观察。共观察临床分离的50个菌株。临床上采用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62例UU感染的NGU患者,60mgkg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双黄连对UU的MIC0.05~0.4mg/ml,MIC50≤0.2mg/ml,MIC90≤0.4mg/ml。临床上一个疗程治愈率78.0%,有效率88.1%,病原学治愈率78.0%。合并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7例中有4例治愈。副作用:有3例发生荨麻疹,除此未见其他副作用。双黄连体外试验对UU有显著抗菌活性,临床应用获得较佳疗效,副作用轻微。本品不但对UU感染有效,对CT感染亦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病奈瑟菌(NG)L型的耐药性与其质粒的关系。方法 将2株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诱导成L型,并传代。测定每代菌中的质粒携带情况、β-内酰胺酶活性及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传至第7代时,2株NG编码β-纳酰胺酶的质粒丢失,L型的β-内酰胺酶活性转阴,它们的回复菌对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原菌大大降低,分别从8mg/L和16mg/L降低到1mg/L和0.25mg/L,  相似文献   

11.
盐酸小檗碱抗白念珠菌体外药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 berberine,BBR)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现称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订的M27 -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BBR、氟康唑、BBR联合氟康唑对30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MIC值的几何均数(G)为248.18 mg/L。与320、160、80 mg/L BBR联合后,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64 mg/L降为0.03、0.35、1.35 mg/L。两药对26.7%的白念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其中包括3株耐氟康唑菌,对56.7%的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对16.7%的菌株为无关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结论 BBR在体外对白念珠菌具有抗真菌作用并能增加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氯生太尔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计算并比较实验组(氯生太尔作用后)和对照组(未加氯生太尔)10株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率;用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在氯生太尔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氯生太尔在体外能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且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以明显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氯生太尔对白念珠菌的菌丝形成抑制实验,对照组见大量菌丝形成,菌丝形成率为91.2% ± 3.9%,氯生太尔实验组菌丝形成率为29.8% ± 5.1%,实验组菌丝形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24,P < 0.05)。透射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性,细胞表面出芽不规则,细胞壁外层的电子致密层分布不均匀,部分有缺失,透明层厚薄不一,部分细胞膜塌陷,局部破坏,胞内空泡增多;扫描电镜观察,氯生太尔作用后的白念珠菌,表面凹凸不平,出芽细胞少且出芽不规则。结论 氯生太尔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白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新生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4种抗真菌药物对20株新生隐球菌悬浮状态与生物膜状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C结果判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 inner salt]-降解法。结果悬浮新生隐球菌20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1μg/mL),3株对氟康唑耐药(>64μg/mL);1株对伊曲康唑耐药;20株均对卡泊芬净耐药。而生物膜新生隐球菌显示:在20株中,除4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外,其余各株均对两性霉素B耐药。20株菌均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远远高于耐药浓度。对卡泊芬净,均高于其耐药浓度。结论标准微量稀释法结合四甲基偶氮唑盐(XTT)-降解法测定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明显降低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皮肤念珠菌病患儿病例,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药基法)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进行6种药物(氟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试验,选取9株白念珠菌临床菌株和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参考NCCLS M27-A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界定琼脂稀释法的药敏分界点,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75例皮肤念珠菌病病例,分离到的88株念珠菌均为白念珠菌,用琼脂稀释法所测的MIC范围是:氟康唑1 ~ 256 mg/L,咪康唑0.25 ~ 64 mg/L,联苯苄唑0.5 ~ 64 mg/L,益康唑0.25 ~ 32 mg/L,克霉唑1 ~ 64 mg/L,制霉菌素0.5 ~ 32 mg/L。临床株对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氟康唑1株,克霉唑4株,益康唑3株,咪康唑5株,联苯苄唑9株。结论 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白念珠菌对5种唑类药物均有耐药株出现,且有交叉耐药现象,对制霉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15.
阴道分离的念珠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女性阴道黏膜所致的不同表现与其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NCCLSM27-A方案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对来自外阴阴道念珠菌健康携带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8种抗真菌药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MIC值几乎均比白念珠菌高。来自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菌株MIC值较高,而健康带菌者菌株的MIC值较低。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复发组,健康带菌者来源的白念珠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未见有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中应重视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长期或间断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诱导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 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在35%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在55%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在10%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组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每一种联合用药组合都较5—氟胞嘧单独用药有明显减少。结论 氟康唑与5—氟胞嘧啶联合比单一药物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1)检测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临床常见真菌的敏感性;(2)探讨并建立皮肤癣菌的标准药敏试验方法.方法以NCCLS M27-A方案试管法为基础,检测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24株念珠菌和20株皮肤癣菌的敏感性.结果氟康唑对大部分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好,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差,而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高度敏感.结论NCCLS M27-A方案具有重复性好、一致性高的特点,可应用于酵母菌和皮肤癣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 研究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新生隐球菌及念珠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提出的标准 (M2 7-A方案 ) ,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 18株新生隐球菌和 10株念珠菌进行了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 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MIC几何均值比单用有显著降低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联合抑菌指数 (FICI)的平均值为 0 .6 2 9。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协同相加作用较为明显 ,未发现有拮抗作用。结论 : 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致病酵母菌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