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影响脑损伤早产儿远期神经发育的因素包括产前因素和产后因素。产前因素包括严重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宫内生长受限等。产后因素包括住院期间相关治疗及护理、喂养方式、感染、体内铁平衡、睡眠状况、社会因素、基因因素等。因此,应尽量规避不良因素,做到早期干预、长期随访、父母参与,以期改善脑损伤早产儿预后。此外还应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长期损害。  相似文献   

2.
王华萍 《临床医学》2010,30(9):85-86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生后3~7 d内头颅B超检查情况。结果 405例早产儿中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3±2.0)周,平均出生体重(1993±500)g。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35.3%(143/40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为3.45%(14/405),轻度脑损伤发生率为23.4%(95/405),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为13.5%(44/405)。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各种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呼吸暂停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相关高危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对9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随着胎龄增加继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亦增加,继发性呼吸暂停与缺氧、低体温、酸中毒、脑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生后2~5d为发病高峰期。结论:呼吸暂停与胎龄、体重、缺氧、低体温、低血糖、酸中毒、感染、颅脑损伤等多因素有关。对有相关高危因素早产儿应足够重视,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临床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200例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脑损伤组。将所有脑损伤患儿以胎龄进行分组,将≥28周且<32周的35例患儿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将≥32周且<35周的72例患儿分为中期早产儿组,将≥35周且<37周的93例患儿分为晚期早产儿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0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作为非脑损伤组。比较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特征。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产前、产时及产后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组不同胎龄患儿新生儿低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呼吸暂停、惊厥、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相关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是否合并颅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分型、损伤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产儿不同程度脑损伤的超声表现,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10例早产儿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早产儿不同程度脑损伤的超声表现,以及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210例早产儿中,颅脑超声表现正常30例,轻度脑损伤106例,重度脑损伤57例,其他异常17例。胎龄30周(36例)、30~32周(74例)、33~34周(67例)、35~36周(33例)早产儿重度脑损伤者分别为18例、26例、11例、2例;与胎龄30周和30~32周早产儿比较,胎龄33~34周和35~36周胎儿重度脑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出生体质量1500 g(79例)和≥1500 g(131例)早产儿重度脑损伤者分别为29例和28例;与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比较,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重度脑损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剖宫产、经阴道分娩早产儿重度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程度可能与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有关,颅脑超声为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主要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32周者;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中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尤其是颅内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产前、产程中或产后及缺氧多种因素所造成。临床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预后差,容易留下后遗症,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尤为多见。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42例,现将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发病高危因素。结果:心脏杂音、青紫、气促是新生儿先心病的主要表现,先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先心病家族史、合并心外畸形、宫内感染、小于胎龄儿及环境因素。结论:对可疑病例应及时检查明确诊断;当存在发病高危因素时,及早开展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的临床表现和病因。【方法】对52例婴儿痉挛的临床表现和病因进行分析。【结果】52例婴儿痉挛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成串的痉挛发作、精神发育迟滞和脑电图示高峰失律,痉挛发作次数与智力低下程度密切相关,痉挛发作越频繁智力低下程度越严重;婴儿痉挛病因中产前因素占39.5%,产时因素占51.1%,产后因素仅占9.4%,产前的病因中主要是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结节性硬化、宫内感染;产时病因以窒息、早产儿合并低体重为主要病因;产后因素主要与中毒性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关。【结论】婴儿痉挛的病因主要由产时及产前因素引起,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电图(EEG)及头颅B超(BUS)对早产儿早期脑损伤的诊断评估价值,并探讨EEG与BUS的诊断相关性.方法 对256例早产儿应用EEG描记和BUS在生后48 h及7 d各分别检查一次.对1月后BUS确诊的75例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每1~4周复查1次EEG,至少到纠正胎龄40~42周.结果 两种方法 在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方面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1月BUS确诊的75例早产儿进行随访的过程中,有8例最后确诊为脑瘫.结论 BUS及EEG在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方面不仅可以早期诊断并早期干预,且二者有诊断相关性,二者同时进行对判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时间和程度有很好的评价,对脑功能损伤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民  杨光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8):1103-1104
窒息是引起新生儿心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及时诊断窒息后心脑损伤及程度,以便及时干预治疗,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2003年5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42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24h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测定,分析其增高水平与窒息程度关系,探寻反映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早期临床指标,以利于对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S10 0B蛋白对早产儿缺血缺氧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缺血缺氧脑病早产儿产后 72h4个不同时间点尿中S10 0B蛋白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分析尿S10 0B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 3组间比较尿S10 0B水平在第一次尿 (time 0 )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其余 3个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尿S10 0B蛋白含量与脑损伤程度成正比 ,尿S10 0B蛋白水平越高 ,脑损伤越严重 ,预后越差。结论 S10 0B蛋白是一种神经胶质标志蛋白 ,检测早产儿产后 72h内尿S10 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 ,可作为早产儿缺血缺氧脑病早期诊断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 ,对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292例早产的危险因素以及胎龄、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双胎、疤痕子宫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胎龄越小、早产儿体重越低,早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P均<0.05);分娩方式与早产儿预后无关(P>0.05)。  相似文献   

14.
实行母乳喂养是保证母婴健康的基础,加强早产儿母乳喂养尤为重要。我院自1996年正式成为爱婴医院,凡在我院分娩的活产儿、病理儿,包括早产儿均由母婴同室统一管理。母婴同室病房设有重症监护室,派有专业水平高的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救治,本文就早产儿救治分析出现并发症与母体因素、出生季节、胎龄、体重、产前用药等围生期因素有关外,还与早产儿护理至关重要。特别是早产儿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吸吮、吞咽、觅食反射越不敏感,实行鼻饲喂养和加强保温等护理胜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母婴血细胞分析指标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8例NRDS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极早早产儿组56例、中期早产儿组32例、晚期早产儿组40例。回顾性分析3组的母婴血细胞分析指标、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并发症、转归情况。结果极早早产儿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晚期早产儿组,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晚期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早早产儿组孕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早早产儿组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比率与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早早产儿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长于、高于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而好转出院率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S早产儿胎龄越小,表现为孕妇白细胞计数越高,围生期高危因素发生率越高,氧疗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住院时间越长。因此,临床诊治NRDS时应充分考虑胎龄因素,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很快痊愈,预后较好。否则如早产儿异常、早期多无症状,而低血糖持续或仅多发作是智能落后及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至死亡,现将误诊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头颅CT检查联合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配套干预方案对的运动发育预后的意义和影响。方法对200例早产儿在出生后行头颅CT检查,以147例头颅CT异常的高危脑损伤早产儿为高危脑损伤组,以同期53例正常早产儿为对照组,运用PDMS-2配套训练方案对两组早产儿进行干预。并分别于纠正胎龄40周后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及12月龄进行PDMS-2评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运动发育情况。结果高危脑损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后1月龄和3月龄时的运动发育均明显落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在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高危脑损伤组早产儿的发育已达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多数受到围产期因素的影响,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且病死率高,故应以预防为主。因此,对早产儿常规行头颅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产前声像图表现特征,并分析影响其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产前超声检查、产后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胎盘植入的病例94例,分析其产前、产后出血情况,产前超声表现,按照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前出血等不同,分组比较其产前超声检出率及临床预后。结果: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主要有:胎盘增厚,胎盘内囊性结构(血窦形成),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胎盘及周边血流丰富。合并前壁胎盘或中央型前置胎盘组胎盘植入检出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合并产前出血或中央型前置胎盘组产后出血及围产期全子宫切除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植入超声表现多样,产前诊断漏诊率较高,胎盘位于前壁或中央型前置胎盘时有助于超声诊断。患者的产前出血情况联合超声诊断的胎盘前置类型可预测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早产高危因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收治早产儿10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阴道炎、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产前出血、子宫畸形等均与早产有关.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生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5月388例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其中存在高危因素者(高危儿组)219例,无高危因素者(对照组)109例。均于生后1~10 d行颅脑B超检查。结果:高危儿组脑损伤发生率(50.2%)明显高于对照组(3.7%)(χ2=72.64,P<0.01);在高危儿中,随着胎龄、体重的增加,其脑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χ2=41.20,P<0.01;χ2=36.14,P<0.01)。结论:高危因素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因素;高危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越易发生脑损伤;颅脑B超可作为新生儿早期颅脑损伤的诊断、筛查、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