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67例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小强 《华夏医学》2004,17(1):36-37
目的 :探讨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6 7例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 ,分别观察使用 β受体阻滞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治疗前后其 E/ A比值的变化。结果 :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患者 E/ A比值明显提高 (P<0 .0 5 ) ,而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治疗的患者 E/ A比值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选用 β受体阻滞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可防治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发展为临床心衰 ,而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则不能达到防治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常见疾病,且有上升趋势,本病预后不佳,50%病人2年内死亡,尽管有25%病人可存活10年,但其生活质量极差[’]。其治疗仍以积极的对症处理为主。1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1.1洋地黄类。洋地黄类药物仍为目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用的药物,但对其最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洋地黄仍是治疗心力衰竭最有价值的药物,对某些类型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虽然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其毒性反应仍有相当高的发生率。在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人中,出现毒性反应的约有20%,其中约有1/3的病人,心律失常是最早的毒性表现,其毒性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药物的安全范围小,强力利尿剂的应用,传统的给药方法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对洋地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年的历史,至今仍为主要药物,过去因袭已久的心力衰竭及洋地黄作用的概念,现时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一、洋地黄的血液动力学作用洋地黄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作用是心肌的正性收缩能力,现时对其血管收缩作用已有重视,洋地黄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归纳为心肌正性收缩能力和血管收缩作用的综和。心肌功能状态,最好以Frank-Starling心室功能曲线表示:(图1)  相似文献   

5.
庄美静  马泽声 《广东医学》1993,14(5):266-267
慢性顽固性心衰临床上常用洋地黄,利尿剂等治疗。但据国外报道,使用洋地黄病人中毒发生卒15~20%,中毒后死亡率为3~20%,另外,用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约有1/4发生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若在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后再继续用洋地黄  相似文献   

6.
洋地黄类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治疗安全范围小,治疗量接近于中毒量,以往住院患者的中毒发生率是10~30%,中毒的死亡率为3~21%。为改变洋地黄类制剂的用法,降低其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作者于1981年~1983年用地高辛维持量疗法治疗156例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分析结果证明:与“传统的洋地黄化”疗法对比,该法有效果好、显著降低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优点。治疗中地高辛以0.375±0.125毫克/日维持量为  相似文献   

7.
洋地黄治疗心衰伴低钙患者时加用钙剂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 ,一般情况下 ,洋地黄与钙剂不应同时应用 ,因后者可增加洋地黄的毒副反应 ,但在临床上 ,有时遇到心衰伴低钙的患儿 ,单用洋地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我们在 6例心衰伴低钙患儿在应用洋地黄治疗时加用钙剂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全为住院患儿 ,其中男 2例 ,女 4例。年龄 3~ 11个月 4例 ,12个月~ 2岁 2例。1.2 并发低钙原因及补钙前血清钙水平 低钙抽搐 5例 ,低钙性喉痉挛 1例。 6例患儿在补钙前均测定了血清钙 ,最低为1.4mm ol/ L,最高为 2 .2 mmol/ L,平均 2 .0 m mol/ L。1.3 治疗…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50~70岁。咳、喘病史10~30年,确诊为肺心病5年以上。10例患者均有呼吸困难,面色紫绀,桶状胸,肺部干、湿性罗音及体循环淤血征。经抗感染、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矫正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抗心衰等综合治疗,其中4例出现洋地黄中毒(室性早搏),低血钾2例,治疗效果不显著。同时采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各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2~14滴/分,7~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洋地黄制剂。  相似文献   

9.
老年心脏病心衰日趋增多,洋地黄中毒屡见发生。本文总结近10年用镁盐治疗老人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34例,探讨其疗效。1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近10年用镁盐治疗洋地黄中毒34例,简称"用镁组",与同期未用镁盐治疗的洋地黄中毒41例,简称"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0.
强心甙是目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但其用作原理还不清楚。1785年withering首荐洋地黄治疗水肿,并认为其作用部位在肾脏。后来,经过多年研究,才知道洋地黄的作用部位不在肾脏,而在心脏,利尿作用是继发的。近50年来,经过一些曲折之后,才认定其主要作用为加强  相似文献   

11.
在强心剂中 ,洋地黄类药 (洋地黄 )是临床应用较多资料积累较丰富的药物。目前 ,它仍然是治疗充血型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采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洋地黄饱和量给药方法 ,导致洋地黄中毒报道较多 ,因此 ,传统的饱和量疗法目前已被维持量疗法所替代。近 2 0年的实践证明 ,洋地黄维持量疗法疗效佳 ,副反应较少 ,洋地黄中毒机会下降 (8%~ 16 % ) ,这与洋地黄剂量相关 [1 ,2 ] 。因此 ,笔者总结了 1989年 5月至1997年 12月应用洋地黄维持量疗法治疗充血型心力衰竭12 5例 ,探讨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洋地黄维持量每日应用的最佳剂量 ,报告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代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随机分成代文组(n=49)和洋地黄组(n=49).代文组给予代文口服80mg/次,1次/日,连续10日;洋地黄组给予地高辛0 125mg或0 5mg,1次/日,连续10日.结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代文组89 8%,洋地黄组为87 7%,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代文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急救及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785年洋地黄应用于临床以来,迄今已有200年历史,直至目前仍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最有效药物。洋地黄类药毒性较强,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极相近,安全范围极窄。以往认为不给足洋地黄化量,就不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也不可能控制心力衰竭。因此,基于“全或无”的概念提出了除非给足洋地黄化量,否则很难产生心肌正性收缩能效应,所以长期以来对于近  相似文献   

14.
洋地黄类制剂为治疗心脏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在晚近倡用的心力衰竭综合治疗中,仍占主要地位,因其产生疗效的剂量接近其引起中毒的剂量,故极易引起中毒,有的报导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8~23%(5)。虽然最近倡用维持量疗法,使洋地黄中毒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在临床治疗中仍不罕见。尤其是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具有多变、多样。瞬时的变化,常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本文对41例洋地黄中毒进行粗浅分析、以期找出中毒的因素及识别方法,以利于洋地黄中毒的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 洋地黄应用于临床已近二百年之久。目前仍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由于洋地黄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治疗量为中毒量的(60%),因而极易发生中毒。一般统计,中毒的发生率占用洋地黄的住院患者的20%左右。所以恰当地应用洋地黄制剂,减少中毒的发生及对中毒作出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处理等是临床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将我院内科一九七二至年一九七八年二月各种心脏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洋地黄治疗中发生中毒的4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院80例房颤,快速心室率的病人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美托洛尔 洋地黄和单独使用洋地黄,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80例患者均为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住院病人,经临床听诊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颤,且平静时心室率>100次/分,心功能Ⅰ~Ⅱ级(Ⅲ~Ⅳ不选)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所有病人2周内未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随机分成两组。A组:美托洛尔 洋地黄40例,女28例,男12例,年龄40~73岁,B组:单独洋地黄40例,女23例,男17例,年龄48~75岁,其原发病:冠心病44例,风心病29例,甲亢心脏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1·2方法A组:西地兰0…  相似文献   

17.
洋地黄临床应用的新观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洋地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有 2 0 0多年的历史 ,但对其使用价值及安全性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近期 ,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一大批随机、对照、双盲、大规模、设计严密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 ,为正确评价及应用洋地黄奠定了基础。1 洋地黄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1 1 洋地黄治疗心衰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是促使心衰进展的重要因素 ,洋地黄在心衰治疗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正性肌力作用 ,更重要的来自于它的神经内分泌作用。已有研究证实 ,心衰患者静脉注射洋地黄可产生迅速明显的交感神经抑制作用[1] 。长期口服地…  相似文献   

18.
识别及处理洋地黄中毒的几个问题探讨(附2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地黄中毒是各种心力衰竭(心衰)时运用洋地黄治疗中经常遇到的严重问题。国内外报告发生率为8~35%,死亡率为3~50%。本文通过分析29年来本院有病案记录的202例洋地黄中毒病例(其中有两例为正常心脏服地高辛自杀)的多种表现、诱因及三种不同治疗措施的初步比较,探讨如何识别及处理洋地黄中毒的几个问题。一、识别洋地黄中毒易被忽视的表现(一)心衰加重及尿少可能是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19.
阿纳海姆消息:在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研究人员指出,治疗剂量的洋地黄可导致心肌梗塞后病人的严重抑郁症。另一研究指出,抑郁症与通常认为对心便后病人有心理影响的β-阻滞剂无关系。研究中洋地黄的治疗剂量是0.125mg或0.25mg/天,人口统计学的平均人数为172名心梗病人。用洋地黄治疗的18名病人中11人(61%)患了抑郁症,未用洋地黄治疗的154名病人中有46名病人(3O%)患抑郁症。一般的论点是: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人更为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洋地黄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患者再灌注后3d给予洋地黄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再灌注后2h给予洋地黄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心率(HR)、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患者早期给予洋地黄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