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对36例腰椎滑脱使用Cage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腰椎滑脱中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采用后路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治疗组,3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随访24个月,对照组平均随访27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在术后、最终随访时能明显增加腰椎的椎间隙高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复位率,降低滑脱率;②明显提高术后1、2年骨性融合率、降低断钉率;③明显提高术后JOA评分。结论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具有能有效增大椎间隙高度、提高融合率、降低断钉率、有效复位、改善症状,保持节段稳定性的优点,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或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差异。方法对腰椎滑脱51例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27例(A组),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24例(B组)。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滑脱角、滑移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在术后椎间隙高度维持、融合率较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67例,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三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植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π式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手术,行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病变椎间盘,利用椎弓根钉复位,行病变椎体间前方植骨,左右椎间融合器融合及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结果 36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有9例复位,1例Ⅳ度滑脱完全复位,滑脱复位满意率98%。椎体间高度恢复正常。用JOA评分,术前JOA平均评分6.715分,术后JOA平均评分13.343分。术后根据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椎体间“式融合均骨融合;椎间隙高度保持正常,滑脱未复发。术前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0.81%。随访18~2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8.74%。结论 后路π式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恢复了椎体间高度,扩大了椎体间植骨接触的面积,减少了椎弓根钉的应力,即防止了滑脱矫正度数的丢失,又有利于椎体间的骨融合,同时减少了椎弓根钉的断钉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方式、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问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患者78例,比较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丢失率。结果术后28例Ⅰ度滑脱及37例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获得解剖复位.9例Ⅱ度滑脱及4例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矫正至Ⅰ度滑脱。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89.72%,42例椎体间植骨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36例后外侧植骨者有12例复位丢失,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小于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Ⅱ度以上峡部裂性单纯腰椎滑脱者以及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腰椎崩裂性滑脱椎弓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腰椎崩裂性滑脱椎弓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统计117例腰椎崩裂性滑脱病人行椎弓钉复位固定 植骨融合术后疗效,其中滑脱椎体复位固定 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术90例,滑脱椎体复位固定 椎体问植骨融合术27例,内固定于术后一年取出。结果 术后2年脊柱滑脱程度,后外侧组为15.9%,椎体间组3.9%,后外侧组植骨融合率为92.2%,椎体问组为100%,腰腿痛症状改善的评价采用JOA标准(满分为29分),后外侧组术后平均为22.3分,椎体间组为26.3分,后外侧组术后73.3%的人能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和家务活,椎体间组为88.9%,后外侧组术中平均输血1000ml,椎体间组术中平均输血100ml,并发症发生率两个组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并发症临床上无重要意义。结论 椎弓钉腰椎复位固定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能更有效矫正腰椎滑脱,增加植骨融合率,防止术后再滑脱,改善患者症状更明显,而且手术相对简单,出血少。  相似文献   

7.
腰椎崩裂性滑脱椎弓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腰椎崩裂性滑脱椎弓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统计1 1 7例腰椎崩裂性滑脱病人行椎弓钉复位固定 +植骨融合术后疗效 ,其中滑脱椎体复位固定 +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90例 ,滑脱椎体复位固定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2 7例 ,内固定于术后一年取出。结果 术后 2年脊柱滑脱程度 ,后外侧组为 1 5 9% ,椎体间组 3 9% ,后外侧组植骨融合率为 92 2 % ,椎体间组为 1 0 0 % ,腰腿痛症状改善的评价采用JOA标准 (满分为 2 9分 ) ,后外侧组术后平均为 2 2 3分 ,椎体间组为 2 6 3分 ,后外侧组术后 73 3%的人能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和家务活 ,椎体间组为88 9% ,后外侧组术中平均输血 1 0 0 0ml,椎体间组术中平均输血 1 0 0ml,并发症发生率两个组无明显差异 ,绝大多数并发症临床上无重要意义。结论 椎弓钉腰椎复位固定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能更有效矫正腰椎滑脱 ,增加植骨融合率 ,防止术后再滑脱 ,改善患者症状更明显 ,而且手术相对简单 ,出血少  相似文献   

8.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斜形放置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组23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单枚Cage斜形放置的椎体间融合;Ⅱ组21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对两组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影像学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5~36个月,两组间JOA评分、骨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下腰痛缓解的VAS评分、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优于Ⅱ组(P<0.05)。[结论]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的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Steffee手术治疗崩裂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研究 Steffee手术治疗崩裂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学特征。方法 34例崩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全部实施 Steffee手术及后外侧融合术 (posterolateral fusion, PLF),并进行影像学观测,其指标包括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融合率、断钉率和主、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Steffee手术加 PLF,术后 45.1%滑脱复位,椎间隙、椎间孔高度增加,滑脱角改善;随访 3年~ 8年 8个月,平均 6年 5个月,矫正度有一定程度的丢失,融合率为 88.2%,断钉率为 2.9%;临床疗效主观评估优良率高于客观评估。结论崩裂性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症状建议充分减压,最大限度复位,滑脱角大者应行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疗效评估以客观计分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长固定节段结合短节段融合在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36例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并包括滑脱椎近端相邻椎的延长节段钉棒系统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9个月。滑脱复位率91.8%~95.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7 mm±2.1 mm恢复至术后10.5 mm±2.4 mm;植骨融合率100%;JOA评分:术前7.9分±2.1分,术后3个月17.3分±3.9分,末次随访时24.5分±2.0分;VAS评分:术前7.5分±2.0分,术后3个月3.1分±1.4分,末次随访时1.8分±0.9分。参照JOA和VAS评分评价疗效,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均无滑脱畸形加重,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感染及神经损害加重等现象。结论延长节段固定结合短节段融合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以达到理想的复位固定效果和可靠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退行性腰椎滑脱后路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后路手术治疗,比较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及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内固定(A组21例)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B组16例)手术,对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和JOA评分评价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A组骨融合率为86%,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0%,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后路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和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均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GSS系统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eine system,GSS)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椎管减压,应用GSS椎弓根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椎体间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随访6~48个月,临床优良率88.1%,6~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GSS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撑开提拉滑脱椎体,复位满意,固定力强,并为彻底减压提供有效空间。采用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能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Posterolateral fusion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techniqu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dult spondylolisthesis. Superior results have subsequently been reported with interbody fusion with cages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The goal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two techniques regarding their clinical outcomes and fusion rate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were operated by the same surgeon. One group (25 patients) had decompression and posterolateral fusion (PLF) with a pedicle screw system ; patients in the other group were treated by decompression,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PLIF) and a pedicle screw system. The two groups wer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grade of slipping, age, and activity. Seventy-seven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had a good or very good result with PLIF and 68% with posterolateral fus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ases with low grade slipping, wherea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for cases with high grade slipping. The fusion rate was 93% with PLIF and 68% with PLF, but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incidence on the functional outcom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now use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for high grade spondylolisthesis which requires reduction or if the disc space is still high. When the slip grade is low, or the disc space is narrow, we prefer posterolateral fu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后路椎间融合(PLIF)应用Cage及椎弓根钉技术(A组)后有无必要加用椎间自体植骨(B组)治疗腰椎滑脱。方法回顾性研究27例资料,随访时间最少不短于24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失血量、住院日、疼痛度及缓解程度、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术后滑脱率及融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失血量、住院时间、疼痛度及缓解程度、融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滑脱率上均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PLIF手术应用椎间植自体骨,Cage及椎弓根钉技术有助于恢复和保持腰骶椎生理曲度,防止后期的椎间隙高度丢失及滑脱率的增加,可能有利于长期手术疗效的保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3年8月~2008年10月,应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技术,以小关节突为中心椎管减压、椎间隙松解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固定、椎间隙打压植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26例。结果经18~36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下腰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椎弓根螺钉无断裂、松动,融合器无移位、沉降。25例获骨性融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滑脱,神经根管减压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神经根减压以及椎间融合率的提高,椎体间融合是维持长期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6年3月,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9~69岁。滑脱部位:L33例,L423例,L51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度滑脱12例,度滑脱20例,度滑脱5例。观察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均获3~36个月随访。术前与术后2周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邹德威评分标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6%。患者术后3~8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3.9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采用腰椎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0 ml.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0DI为(25.4±4.2)%、JOA评分为(25.8±1.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6.7%.滑移程度末次随访为(9.8±3.9)%,滑脱复位率为743%,2年融合率为97.7%.结论 应用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7月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资料完整并获得未次随访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62例,随访5~9年(平均6.4年).融合方式有后外侧融合(PLF)、自体髂骨椎问融合(PLIF)、椎间Cage植入融合(PLJF+Cage).评价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满意度、融合及临近节段退变情况等,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滑脱率、椎问高度、椎间盘角、节段侧凸角等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JOA评分改善率(67.7±19.4)%,优良率85.5%,满意度87.1%,融合率95.2%,临近节段退变或原有退变加重26例(41.9%),各融合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滑脱率、椎间高度、椎间盘角及节段侧凸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滑脱复位、椎间高度、椎间盘角有所丢失,椎间Cage植入融合丢失最少.[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远期疗效满意,椎间Cage植入融合的放射学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