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玲 《河北中医》2009,31(6):950-95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表情动作丧失,口角下垂并歪向健侧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机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复因外邪乘虚入中经络,以致经气闭阻,气血失畅,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其病因有病毒感染、外伤、肿瘤、血管病变及压迫等,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按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可定位为核性瘫、桥小脑角性瘫、面神经管内和面神经管外。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由炎症、病毒感染、外伤、颅内外肿瘤等引起,亦可因脑桥或延髓的病变引起。临床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以面神经管内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面神经及神经髓鞘水肿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左右。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有的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根据经络理论和神经学的知识进行辨证取穴,运针及施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状况,方法:从分期、取穴、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本病的文献报道估一综述。结论:因该病发病急、病程缓慢,且目前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因此,应开展远期的疗效观察,选择最佳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1例王世惠王宏亮**上海市黄浦区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主题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面神经麻痹/穴位疗法水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  相似文献   

6.
针灸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丹萍  徐杰  赵阳  易莉  陈强 《河北中医》2004,26(6):453-454
面神经麻痹在神经内科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病,属中医学151眼喁斜范畴。1990—05~2003—05,笔者采用针灸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损伤平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8.
章明忠 《河北中医》2007,29(10):947-947
2005-2006年,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本诊所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10~72岁,10~50岁9例,50~60岁9例,60~72岁12例;病程1日~1周;左侧18例,右侧12例.……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明华  宋景雪 《中国针灸》2000,20(5):263-263
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门诊 ,共计 1 0 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针灸组与电针组随机各 5 0例。男3 6例 ,女 64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8岁 ,以3 0~ 60岁居多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4个月。2 治疗方法针灸组 :取穴风池、翳风、四白、颧、颊车、地仓、下关、合谷穴 ,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初期浅刺 ,1周后酌予平刺透穴或斜刺 ,并随症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 ,鼻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目不能闭加阳白、攒竹。针刺相关穴位后 ,患部用艾条灸 ,采取回旋灸法 ,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 1次 ,1 0次为一疗程 ,休息 …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主要从针灸治疗时机、定位诊断、及预后判断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目前面瘫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所在,建议制定统一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侵袭头面部经络诸经,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荣经脉,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0岁者9例;21~40岁者15例;41~59岁者6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1.2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加中药配合治疗。1针灸:临床多以辨证施治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和临近取穴:阳白、瞳子、风池、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颧、合谷、承浆、禾。上述穴位每次选用5~7个。毫针刺入穴位内,轻轻捻转使之得气,采用平补…  相似文献   

12.
曹玉香 《内蒙古中医药》1994,13(1):35-35,F003
以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昝进宝,曹玉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颅神经病变中最为常见的疾患。我们近三年来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及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综合探讨、分析,取众之长,以针灸为主,中西药物结合运用的综合疗法,治疗患者40例,治...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以季 《河北中医》2005,27(11):875-87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贝尔麻痹,其病因主要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乃为面神经被病毒感染后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骨髓鞘变性,而致面瘫后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丧失。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血虚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脉络,血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将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自平 《新中医》1994,26(10):34-34
针灸、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黄自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急性周围神经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口眼蜗斜、歪嘴风、面瘫等。本病发作与季节无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岁~30岁为多见,大部分患者是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外...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为今后的科研、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腧穴选择、针刺方法、针刺时机和机理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做了简要评述。结果:既往多侧重于临床疗效观察和单因素研究,疏于机理、实验和多因素研究。结论:今后应进入多因素研究领域,并加强针灸治疗面瘫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岳进主任医师是我国近代针灸学家朱琏学术思想的第二代继承人,现为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和南宁市针灸研究所副院长、副所长,及广西针灸学会副会长。他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近30a,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博览群经,采集众长。他认为对于机体运动、感觉、分泌机能减退的病症,如痛感觉减退、肌张力降低等机体抑制状态,采用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朱琏老师首创的针灸兴奋型手法治疗,有激发、解除过度抑制,发挥正常兴奋的作用。笔者有幸跟从岳师学习,现从其众多的经验中择其一隅,介绍岳师运用朱氏独特的针灸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神经疾病。本病属中医“中经证”范畴。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流通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任何疾病我们均应将其看作一过程,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应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分期治疗现已普遍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下面就分期治疗中如何分期、治疗时机、取穴部位、治法及刺激量等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尚存的一些争议进行了思考。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程,结合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变化及病理变化特点,可将该病分为以下4期:急性期为发病后1~7d,静止期为发病后8-20d,恢复期为发病后21~90d.后遗症期为发病90d以后。在急性期即可以采取针灸治疗,早期针灸干预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痊愈率。因急性期邪气盛,风邪在络,病位浅,治以祛邪为主,以患侧面部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针灸宜浅,手法宜轻。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有很多,本文用温针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1例,设对照组32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显示该方法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刘振友 《河北中医》2006,28(12):937-93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由于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肌肉活动功能受损或瘫痪的疾病.1996-03~2005-03,笔者运用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