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ell麻痹(Bell’S palsy)是一种自发急性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也称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Bell氏麻痹占所有面神经麻痹病例的60%-75%,每年的发病率为10-40/10万人。  相似文献   

2.
<正>贝尔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明原因的不伴有其他特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中周围性面瘫的患病率为425.7每10万人口,农村为258每10万人口,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20每10万人的年发病率[1]。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属现代医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其病因尚不明确。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周围神经病变常见,多见为颅神经受累。受损颅神经中以动眼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本报导为笔者治疗的一例糖尿病诱发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点刺牵拉活鳝鱼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77101)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蒋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3年来,笔者采用点刺牵拉活鳝鱼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60例,疗...  相似文献   

5.
樊世英 《河北中医》2010,32(5):732-73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2009-01—2009-12,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Bell麻痹(贝尔麻痹)、面神经炎等,为面神经在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患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通常急性起病,口角歪斜,面肌麻痹,患侧眼裂较大,鼻唇沟较浅,口角低,不能皱额,闭目不紧,鼓腮时患侧漏气,不能吹口哨,患侧不能露齿,进食咀嚼时食物常存留在患侧,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流出。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笔者数年前曾治疗几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明 《四川中医》2000,18(3):5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1987年全国六城市调查本病患病率为425.7/10万。近年来,笔者运用分期辨证的针刺方法治疗3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五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四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5-85岁,平均年龄五岁。病初伴耳后或下颌角疼痛者11例。病程最短者3小时,最长者8个月。分期辨证:病程在半个月以内者为急性期,根据病情辨证分两型:风热型,表现为一侧周围性面瘫,口干喜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风寒型,表现为一侧周围性面瘫,口不渴,…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oathic facial palsy)相当于中医学的口僻,是指原因不明,由于茎乳突孔内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Bellpslsy)。’年发病率为26~34/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有关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多。我们于1996~2003年运用拟定的中药处方,随机收治能够坚持单纯服用中药的病人1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姚雪榕  许延林  洪伟雄 《河北中医》2013,(11):1734-1735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患病率为258/10万[1]。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而引起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2011-10-2012-11,我们对23例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外耳道用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前 《中国针灸》1995,15(4):16-17
针刺配合外耳道用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张仲前(山东省军区济宁医院,272137)主题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针药并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有的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十九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外耳...  相似文献   

11.
黄自平 《新中医》1994,26(10):34-34
针灸、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黄自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急性周围神经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口眼蜗斜、歪嘴风、面瘫等。本病发作与季节无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岁~30岁为多见,大部分患者是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外...  相似文献   

12.
<正>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亦称贝尔氏面瘫,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起病突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在春秋两季发病,常见发病诱因有受寒着凉等,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常在晨起梳洗时发现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眼睑扩大,泪液外溢,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中医尤其是针  相似文献   

13.
张大尉 《河北中医》2011,33(10):1531-1532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年发病率在23/10万,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1]。目前面神经炎确切病因未明,多于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相似文献   

14.
扎冲十三味丸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蒙医理论上该病又称“赫依性瘫”,是因面部白脉受损所致。自2000年元月到2005年2月,我科收住了6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扎冲十三味丸结合针灸疗法,疗效突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因存在炎性  相似文献   

16.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17.
<正> 面神经炎为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Bell’spalsy),发病突然,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向健侧,闭目时眼睑不能闭合,跟球上窜,大多数病人在起病后1-3个月内恢复,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失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能完全恢复,可引起瘫痪肌的挛缩或联带运动。作者自1986年起对36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大剂量强的松口服,辅以其它中西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邱龙 《中医药导报》2010,16(5):88-88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年发生率约为15-30/10万[1].然而,同时发生双侧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nerve palsy,BS-FNP)则极其少见,其年发生率约为1/500万[2].笔者近日采用温针灸配合面部操作治疗双侧面神经麻痹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本病针灸临床极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临床中我们采用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其中单纯性面神经麻痹4例,Bell氏现象18例,Hunt氏综合征4例。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针灸科门诊中较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因此如何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极为重要。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