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鼻炎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3月我们对88例3岁至15岁的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等诊断方法确诊为鼻炎鼻窦炎患儿和50例无伴发鼻窦炎的儿童进行了声导抗检查,患儿均行耳镜检查、鼓气耳镜检查.用声导抗仪进行鼓室压图检测,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 88例鼻炎鼻窦炎患者鼓室压图异常(B型)35例+C型28例.对照组10耳B型曲线,两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保守治疗抗炎、丙酸倍氯米松喷鼻,氨溴索口服,且对有鼻窦炎的患儿行鼻负压吸引2个月后,可改善鼻腔通气;同时为2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行鼓膜置管可改善中耳负压,复查声导抗多数患儿的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成因并非是一种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鼻炎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鼻炎鼻窦炎患儿应常规进行耳部并声导抗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并给予抗炎、抗过敏、鼓室通气治疗,以防导致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关系,以便有效地预防与治疗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方法为儿童鼻窦炎96例与正常儿童73例进行声阻抗检查,分析SOM的发病情况.结果两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密切相关,防治SOM中,须重视儿童鼻窦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借鉴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对山东省滨州市1 536例2~7岁儿童进行分泌性中耳炎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对确诊的96例患儿借鉴该指南进行治疗,即保守治疗随诊3个月,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选择手术治疗.将拟进行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腺样体切除组及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组.对2组的疗效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结果经过系统、规范的随诊、治疗,9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愈8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97.91%.其中保守治疗有效74例,有效率77.08%;2~3岁、4~5岁、6~7岁三个年龄组经保守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小,保守治疗效果越好.手术治疗22例:腺样体切除术组11例,治愈9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组11例,治愈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81.81%;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借鉴该指南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高,值得广大耳鼻咽喉科医师参照进行规范治疗.在手术方式选择上推荐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7例(698耳)OM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357例患儿中133例(37.25%)存在腺样体肥大,89例(24.93%)合并鼻窦炎,76例(21.29%)变应原检测阳性,59例(16.53%)合并细菌、病毒、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采用鼓膜切开或置管治疗并积极对症治疗,357例(698耳)患儿治愈586耳,好转91耳,总有效率为96.99%(677/698),无效21耳(3.01%)。结论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变态反应疾病及细菌、病毒、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等可能是儿童OME的相关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免疫及感染是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对免疫及感染的调节功能,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流行病学到基础研究系统探讨了维生素D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指导下吸切器切除腺样体对儿童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5例并发慢性鼻窦炎和(或)分泌性中耳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指导下采用Xomed电动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后观察其转归情况。结果:15例患儿睡眠打鼾停止,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慢性鼻窦炎和(或)分泌性中耳炎经药物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鼻内镜下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且对与腺样体肥大有关的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仙桃市部分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率。方法 2012年~2014年每年9月共对仙桃市15家幼儿园10 560例3~6岁儿童进行常规耳镜检查、声导抗测试,分析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及不同年份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率。结果仙桃市部分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为9.12%,其中男、女童患病率分别为9.72%和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总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4、5、6岁组儿童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降低,分别为11.73%、9.84%、8.13%、6.98%,3岁组患病率显著高于4~6岁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份相同年龄组儿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桃市部分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较高,适时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常规耳镜和声导抗检查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及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因,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局部用减充血剂滴鼻、咽鼓管吹张等常规治疗,部分能合作的患儿行鼓室穿刺抽液。对18例伴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的患儿中10例进行病因治疗。结果3周后21例无明显病因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18例治愈(85.71%),3例好转(14.29%)。18例存在明显病因的患儿中1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行病因治疗,8例治愈(80%),2例好转(20%),未进行病因治疗的8例中4例治愈(50%),3例好转(37.50%),1例无效(12.50%)。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和慢性鼻窦炎等导致咽鼓管阻塞和清洁廓清功能异常有关,病因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AH)合并慢性鼻窦炎(CRS)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至2018年行腺样体切除术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病史和体征,电子鼻咽镜检查,声阻抗测试以评估腺样体肥大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病情况。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8例AH儿童中,有分泌性中耳炎的50例(24%),在学龄儿童(6~12岁)腺样体肥大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最高。腺样体肥大组和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01)。结论患有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相应增加,而学龄期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微波组78例(86耳),对照组74例(84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微波组78例(86耳)患儿,按病程、年龄分组比较,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微波组总有效率75.6%,对照组总有效率51.2%,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1;微波组中,在按病程、年龄的分组中分别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波治疗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有积极作用,患儿病程越短,疗效越好,12岁以下儿童要优于12岁以上儿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香港与西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调查中国香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并且进一步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做比较。方法 1995~1998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随机抽取小学、幼稚园(4~5岁)及幼儿园(2~3岁),对6872名2~7岁儿童进行检查,在校内接受由耳鼻咽喉科专家施行的耳镜检查及由听力学家执行的鼓室导抗测试。为了与西方研究结果作出标准化的比较,根据他们所采用的诊断标准重新计算。结果 在划分为2~3岁、4~5岁及6~7岁的研究对象中,若以耳镜临床诊断作标准,本研究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为5.2%~21.6%;若以鼓室导抗图作诊断标准,发病率为7.3%~30.7%。同一组数据,发病率计算结果是会因为采用不同的鼓室导抗图诊断定义而有偏差,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结果 都与西方同龄研究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而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结论 香港2~3岁、4~5岁,及6~7岁中国儿童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与西方文献报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听力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成人SOM患者62例(101耳),其中,≤44岁组30例(46耳),45~58岁组32例(55耳),儿童(年龄6~17岁)SOM患者36例(59耳),采用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两组患者的听力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成人组中≤44岁组、45~58岁组及儿童SOM患者纯音气导(0.5~4kHz)平均听阈分别为32.54±10.33、37.34±13.21、26.36±8.36dB HL,儿童组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骨导听阈分别为21.63±11.45、36.21±11.25、3.75±1.32dBHL,儿童组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44岁组与45~58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骨导差值分别为10.91±4.67、4.87±0.14、22.61±11.36dB,儿童组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组≤44岁组与45~58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成人C型31耳,B型70耳,其中混合性听力损失75耳,传导性听力损失26耳。儿童患者中,鼓室导抗图C型23耳,B型36耳,均为传导性听力损失。结论成人SOM患者多为混合性听力损失,儿童以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主,成人SOM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较儿童重,且骨导听阈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其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研究提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等密切相关.儿童时期是言语、听觉、智力等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下降可能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言语与智力障碍、社会和情感发育延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对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38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SOM组,年龄5~13岁,平均7.2±0.4岁),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患侧鼓膜置管术,并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行静态姿势描记图检查,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静态平衡能力减低,闭眼状态下重心晃动的路径总长明显延长,晃动速度明显增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行鼓膜置管术后1个月,SOM组患儿静态平衡能力恢复正常;6个月后,拔除通气管,待鼓膜切口愈合后,再次行静态姿势描记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超过3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静态平衡能力减低,对于SOM患儿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激光辅助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 ,目前治疗该病方法包括 :1门诊随访 ;2使用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治疗 ;3鼓膜切开使中耳腔通气。研究表明 ,当中耳腔分泌物存在 3个月以上时必须进行中耳腔通气 ,否则将造成永久听力下降。中耳通气方法包括鼓膜切开置入通气管 ,并改善耳咽管功能 ,防止渗液产生。如果鼓膜切开而不置管 ,疗效甚差 ;而置管又存在许多并发症。该文作者介绍一种激光辅助鼓膜切开术 ,以替代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选择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术前经过抗生素、抗过敏、激素等保守治疗未愈。的卡因鼓膜表面麻醉 ,在装备有 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后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5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4周,对照组给予呋麻滴鼻液滴鼻1周,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及中耳感染率。结果术后两组患儿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感染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后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复发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科手术干预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对96例(118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部分合并扁桃体肥大的患儿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96例患儿中行鼓室置管术35例,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49例,腺样体切除加扁桃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12例;术前平均听阈为(42±5)dB,术后1周为(34±4)dB,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12.12,P<0.05);术后1个月为(22±2)dB,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15.27,P<0.01);术后听力明显改善,鼻塞、夜间张口呼吸和打鼾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18.
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SO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115耳)正常人(对照组)和68例(97耳)SOM患者(SOM组)用鼻内镜观察其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将其分为三角形、缝隙形、椭圆形、喇叭形等4种类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三角形84侧,缝隙形4侧,喇叭形17侧,椭圆形10侧;SOM组三角形13侧,缝隙形68侧,椭圆形5侧,喇叭形11侧,两组咽鼓管咽口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在SOM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为探索成人SOM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7年~2001年经鼓室置管治疗的45例(78耳)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随访1-2年,85%耳(35例,66耳)听力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恢复成A型。结论 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适当延长留管时间,防止过早脱管对提高儿童SOM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耳炎在中国和西方文献里早有详细记载。因天气变化和体内排液系统阻塞所致耳病,最早出现于3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医学里“肾脏精气”不足导致耳鸣和听力减退,外界邪气干扰内环境与季节的影响有关,几个世纪后该理论被应用于药物治疗(《伤寒论》,公元1400年前后)。从希波克拉底时期开始,疾病综合征被认可。1867年波利泽在他的著作《耳病》中描述卡他性中耳炎和中耳蜂窝织炎的同时也描述了该疾病综合征。发现该症状在14~16岁的儿童中尤其常见,且易反复。此外,他还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更常见于秋天和冬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