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is the technique of delive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ou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or tracheostomy. This is increasingly being utilised in both acute and chronic conditions. Strong evidence supports the use of NIPPV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 to preven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ETI) and to facilitate ex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o avoid ETI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oedema (ACPO), and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eaker evidence supports the use of NIPPV for patients with ARF due to asthma exacerbations, with postoperative ARF, pneumonia and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IPPV should be applied under close monitoring for signs of treatment failure and, in such cases, ETI should be promptly available. A trained team, at an appropriate location, with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 and optimal choice of devices can optimise the outcome of NIPPV.  相似文献   

2.
李霞  史忠  周坤  刘波  尤在春  卢玉宝 《重庆医学》2008,37(22):2522-2523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3~2008年收治的8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序贯通气组(46例)与有创通气组(40例),对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病死率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可通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纠正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 (HFJV)和常规机械通气 (MV)在多发伤者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多发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 :采用HFJV和MV治疗后 12小时PaO2 和PaCO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 ,有显著意义 (P <0 .0 1) ;35例中抢救成功 2 4例 ( 68.6% ) ,死亡 11例 ( 31.4% )。结论 :合理、及时应用HFJV和MV均能改善多发伤者急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症 ,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MV)治疗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MV治疗。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的68例患者血pH、PaO2、PaCO2、SaO2明显改善,成功率达71.58%,死亡27例(28.42%),并发症29例(30.53%)。结论 MV是治疗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MV时机的选择和原发病的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

Patients with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requiring ventilation therapy (respiratory rate [RR] of > 30 breaths per minutes, PaCO2 > 55 mmHg and arterial pH < 7.35)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Baseline clinical parameters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BG) were recorded before initiating NIPPV. Clin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heart rate (HR), RR, oxygen saturation and ABG were revaluated at 1, 4, and 24 hours after initiation of NIPPV. Change in these parameters and need for intuba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s

Of the 100 patients, 76 (76%) showed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parameters and ABG. There was improvement in HR and RR, pH, and PCO2 within the first hour in the success group and these parameters continued to improve even after four and 24 hours of NIPPV treatment. Out of 24 (24%) patients who failed to respond, 13 (54%) neede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ithin one hour. The failure group had higher baseline HR than the success group.

Conclusion

Improvement in HR, RR, pH, and PCO2 one hour after putting the patient on NIPPV predicts success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相似文献   

6.
王导新  张玲  张婷  梅同华  张献全 《重庆医学》2006,35(13):1200-120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必要时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ICU治疗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选择常规治疗后病情缓解不明显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1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机械通气24h后,低氧血症纠正不理想、气道压力仍偏高、痰多者,应用生理盐水加氨溴索及爱全乐经纤支镜行BALF,清除呼吸道痰栓,每天1次,连续3d。结果31例患者中,27例通气24h,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后,气道压下降(P<0.05),临床症状好转,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改善,病源菌得到明确,成功脱机出院。结论在机械通气基础上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PPV)在胸心外科救治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衰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32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衰的体会。方法:采用美国“熊牌”750呼吸机,具有时间控制、定压、限容、持续恒流的特点,呼吸模式由IPPV+PEEP,渐过渡到SIMV和CPAP,然后撤机。结果:上机的32例中,成活23例,死亡9例,治愈率71.9%。结论:本组病例中,主要原发于肺部疾患,普通吸氧夫效时,要及时上机,调整好参数,及时监测血气和脉搏氧饱合度,使机械通气量与肺内病变程度相适应,达到更理想的氧合和通气效果。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病死率较常规治疗明显减低,说明机械通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早期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皆符合机械通气指征,予以早期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指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记录抢救成功率、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过抢救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二氧化碳氧分压有明显降低,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血氧饱和度、pH值、氧分压则有明显升高,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患者最终顺利脱机拔管并治疗成功38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5.00%;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50%。结论针对各种原因所致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时予以早期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抢救成功率,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指标,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芳 《河南医学研究》2004,13(2):154-155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 60例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 ,比较使用机械通气前后的PaO2 、PaCO2 、SaO2 指标变化。结果 :机械通气前后PaO2 、SaO2 的变化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住院总死亡率 18 3 3 % ( 11例死亡 )。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能有效改善肺内气体分布 ,有利于纠正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是抢救呼吸衰竭儿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在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在撤机时的运用。方法将本院1999年1月~2006年1月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43例患者,抢救开始时用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患者病情一旦进入稳定期,22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作为撤机模式为治疗组。另外严格在同一时期随机选出21例同样病情的患者采用的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撤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中在ICU中治疗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病死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中,首先用有创的间歇正压通气抢救,保证患者氧合,然后选择时机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 以2002年l2月至2003年3月,我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临床诊断SARS并ARDS的12例患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机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等方面的应用。结果 压力控制模式(PCV)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死亡率,深度镇静可减少气胸出现。结论 PCV模式通气,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治疗SARS并ARDS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1999年4月开胸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心肺功能异常、麻醉、手术创伤、感染、术后出血等为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3.56%(26/730),死亡率为23.1%(6/2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减轻手术创伤,预防和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防止呼吸衰竭的关键,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呼吸衰竭3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水平(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PaO2、SaO2、pH升高,R、HR、PaCO2、HCO3下降,患者症状改善。9例患者治疗无效改为有创通气。结论:无创通气对大部分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有效,但需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必要时及时改用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撤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病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组(序贯机械通气)和传统组(有创机械通气),每组2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丘锦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1-52,55
目的探讨序贯有创一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诊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吸氧、抗炎、解痉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主要通气指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等变化。结果序贯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再插管率均明显降低,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总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序贯机械通气组动脉血pH值、PaCO2和PaO2较治疗前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序贯有创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机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并发症出现情况。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照组(44例)患者联合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HR、呼吸频率、MAP、PH、SpO2、PaO2、PaCO2及P(A-a)O2指标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MRV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吸气流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比、气道闭合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相比SIMV+PSV模式,ASV通气模式可以维持COPD伴呼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减少呼吸肌做功,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黄鱼承气汤灌肠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方法:经NIV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NIV,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鱼承气汤灌肠。结果:治疗组在气管插管率、病死率、通气及氧合指标、NIV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黄鱼承气汤灌肠配合NIV有助于提高ARF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粟毅  吴亚梅 《重庆医学》2005,34(11):1667-1668,167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检查、取痰培养、吸痰、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止血治疗、气管插管深度调整等.结果 189例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100%;215例次经纤支镜吸痰、支气管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209例次纤支镜取痰细菌和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1.3%;6例经纤支镜止血治疗出血停止,有效率100%;24例经纤支镜直视下调整气管插管深度;6例检出支气管肿物.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