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病临床效果。方法给予研究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给予对照组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00%;随访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则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与治疗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对比P>0.05,提示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疾病患者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内收治的96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并进行腰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开放性手术合并腰椎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根据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CT扫描重建检测以及腰椎动力位的X线片检测,了解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术前、手术后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实验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另外,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较长。结论:经过对所有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手术出血少、疼痛轻,恢复迅速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叶茂  邹毅  王奎 《重庆医学》2015,(18):2558-2560
目的:研究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取得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当的满意效果,同时还具有手术创伤小,简单易操作,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应用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分别采用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常规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评分、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3%(42/45)和77.8%(35/45),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5/45),少于对照组的35.6%(16/45)(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应用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加速减压节段融合,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医学综述》2013,19(11):2011-2013
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滑脱、退变性腰椎失稳、椎间盘源性疾病等)常须行腰椎椎间融合术,近年来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融合术(TLIF)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传统的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相比,TLIF对神经根及硬模囊的干扰较少,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进步,微创TLIF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该文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优势与不足、问题与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经Quadrant通道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与经Wiltse入路单侧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对6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Quadrant通道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经Wiltse入路单侧TLIF手术2种方法进行,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经Quadrant通道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为6.2±1.5cm、手术出血量为127.6±118.1ml、术后3个月ODI评分为15.2±6.9分,优于Wiltse入路单侧TLIF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单侧TLIF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82.35±84.7分钟、术后1周VAS为3.4±0.8分、术后1周ODI评分为30.1±11.8分,优于经Quadrant通道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有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聂国利 《当代医学》2014,(18):70-7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科学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LSS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微创组(36例)与开放组(36例)。开放组接受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术治疗,微创组接受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VAS评分较开放组低,JOA评分较开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LSS患者采取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创伤小,术后疼痛度轻,腰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术前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恢复更快,且可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李晓云 《中外医疗》2014,(27):83-84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老年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该组选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该院收入的单纯腰椎间孔狭窄患者56例,患者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观察VAS、JOA、Oswestry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对比中显示,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VAS、JOA及Oswestr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中3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患者术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术后1周症状改善的优良率为75%,术后3月为91.07%,显示患者术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显著,其可以直接实现椎间孔减压及脊柱融合,降低对术中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神经牵拉,手术不但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降低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Wiltse 入路(后旁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退变性腰间盘突出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应用Wiltse 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临床结果应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平均失血326 mL,术后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显示所有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40例患者获得良好的融合(100%)。结论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退变性腰间盘突出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邹四华 《当代医学》2011,17(27):95-96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行椎体间融合组(观察组)34例和后外侧融合组(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融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融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姜景辉  潘永飞 《重庆医学》2013,(25):2994-2996
目的评估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32.0±37.0)min,术中出血量(320.1±56.8)mL。术后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22.9±2.3)分]较术前[(11.2±3.1)分]显著升高;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0.9%,所有患者均椎体间融合成功。结论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暴露充分、操作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 近年来多种腰椎后路微创手术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关于其与开放手术严格的对比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 系统比较Mast Quadrant辅助下的腰椎微创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情况、不同方法对术后腰背肌功能的评估结果及术后平均24月随访结果。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期间,79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微创组(41例),采取Mast Quadrant辅助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开放组(38例),采取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结果 围手术期方面,术中透视时间微创组大于开放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康复时间开放组明显多于微创组(p均<0.05);术后3月MRI多裂肌T2弛豫时间微创组明显小于开放组(P<0.01),手术节段骶棘肌表面肌电检查平均放电波幅、平均放电频率微创组明显优于开放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24月ODI指数、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好转,两组患者术后3月、6月ODI指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 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Mast Quadrant辅助下腰椎微创椎体间融合术能够有效的降低骶棘肌损伤,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其短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手术,但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邓忠良  庞彬 《重庆医学》2008,37(15):1673-1675
腰椎椎体间融合作为治疗需要稳定的腰椎疾病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腰椎体创伤、椎间盘退变及腰椎滑脱等.传统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需要广泛剥离肌肉及长时间的牵引,易致软组织损伤.椎旁肌肉的病理改变是腰椎手术后腰部力量减弱及慢性腰痛发生的原因[1].微创下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避免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少,可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易接受.目前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无论从观念还是技术上均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Min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Ope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Quad-rant后路微创撑开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微创组,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开放组。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2个月、1年、2年进行VAS及ODI评分并记录。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微创组术后VAS、ODI评分下降幅度较开放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2周VAS、ODI评分,微创组优于开放组( P<0.01)。结论 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比较,具有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短期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该项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Ⅰ度、Ⅱ度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腰椎正侧位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腰椎椎体融合率、椎间高度及丢失情况。结果 19例随访1~22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48.2±8.3)%,优良率为85.6%。椎体滑移距离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4个月,平均6.8个月,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结论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手术创伤少,适用范围广,脊柱的融合率高,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间孔封闭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2009年住院患者256例,经腰椎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周围封闭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结果 经观察疗效满意.结论 椎间孔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将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应用于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中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的不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优,术后3 d观察组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中采取Wiltse入路可显著减小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欣  王旭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1):12-14,封2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86例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组(TLIF组)(46例)和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组(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